德比的故事之曼彻斯特(五)

  曼联沉浮

  20世纪60至70年代,曼联的表现迅速蹿升,却不可思议地在1974年降级。这是曼联历史上最后一次降级,此次降级导致他们的上座率直线下降,主教练威尔夫·麦吉尼斯和弗兰克·奥法雷尔无计可施。不过在次级联赛中曼联倒可谓所向披靡,汤米·多赫蒂治下的“红色陆军”到处肆虐,其它俱乐部从未见过这样的强大的对手。

  同时,球场暴力开始在英国的各个地方涌现,在老特拉福德也是这样,巴斯比爵士之前循循教导的美德都成了耳旁风,至少球迷是不会上心的。即使是巴斯比自己,也曾经被曝出贿赂小球员的家长,诱导他们与曼联签约。另外一种说法是,巴斯比在和球员谈判待遇的过程中拒绝给予球员额外的奖金——很多年以来这都是司空见惯的——当然,这个话题存在一定的争议。

  曼彻斯特双雄的球风依然华丽,不过好运似乎离他们越来越远。球场上是边锋的时代:乔治·贝斯特、戈登·希尔、萨米·麦克罗伊、威利·摩根、迈克·桑梅尔比和科林·贝尔。两家俱乐部都宣称要用足球来吸引支持者,但是球迷们却似乎被宠坏了,他们对所谓的归属感和傲慢情有独钟。

  不弃不离的曼城球迷

  这种改变所带来的长期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英超联赛形成的初期体现得更加明显。弗朗西斯·李、贝尔和桑梅尔比时期的曼城球风令人眼花缭乱,后者还和贝斯特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住在同一间单身公寓,但是当埃里克·坎通纳率领红魔拿到26年来首个联赛冠军的时候,曼城却开始了他们的第二次迅速坠落。20世纪80年代,他们两次降级,在顶级和次级联赛之间浮浮沉沉,直到1996年才回到英超。值得称赞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曼城球迷一直狂热地支持着俱乐部。

  之后,弗格森爵士带领曼联开启了新的时代,两家俱乐部之间的矛盾逐渐变成了嫉妒。弗格森的成功建立在一种受困心态的基础上:他并不关心其它人是如何看待他和他的管理手段;外界看来,弗格森的取舍是辛酸的,是为了换取坚定不移的忠诚——这是他愿意看到并且去做的。

  曼城球迷则继续令人印象深刻——如同他们的先驱圣马克和阿德维克一样——当他们在第三级别联赛都能拥有3万观众上座的时候,这一点确实是无可辩驳的。俱乐部之间的关系逐渐发生改变,利物浦逐渐开始成为曼联的真正死敌,冷嘲热讽的话语则依旧存在。

  曼联在全球的吸引力和市场营销的成功使得曼城在他们的眼中成为了“吵闹的邻居”,而现在,尽管曼城拥有豪华的阵容,伊蒂哈德球场仍然没有太多英格兰人。就这一点来说,曼联无可指摘。

  曼彻斯特的象征

  事实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看到给全世界各地球员提供超过八位数薪水的俱乐部昔日留下的痕迹,已经忘记了这些俱乐部在维多利亚时期所经受的严苛的条件和艰难的考验。那些最早的俱乐部和他们对于足球迈出的第一步,才是曼彻斯特真正的象征。

  那么,曼彻斯特自身又如何呢?这座城市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之前的工厂和化工企业已经被公寓住宅和夜店所替换;当年肮脏的码头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座传媒之城。不管当年的日子有多艰辛,曼彻斯特双雄都自称他们才是这座城市复兴的象征——这场关于主权的战争还将继续下去,无论以什么形式,无论在什么阶段。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