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缥缈浪漫的地方叫故乡
- 来源:摄影之友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故乡,摄影,彭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11-11 11:45
她用细腻而生动的画面描绘着她对“不曾回到过的故乡”的向往。在深圳成长,在美国学习生活的彭可,为了寻求她与故乡的稀疏联系,重访了自己在世上到过的第一个地方——湖南,她好奇这种多元化的经历是如何影响了她自己。让我们一起跟随着彭可视角,细品她的故事。
青年摄影师彭可凭借仅存的线索和富有创造力的想象,用轻盈的图像描绘了一个缥缈且浪漫的地域,讲述着她关于童年、故乡、生活的故事,并由此编织而成了《源生星球》的系列作品。
我窃窃感受着身份的转换
“我仅存的记忆是只有大约三四岁的时候:有一天下大雪,幼儿园不开门,外公和我一起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门口堆了一个雪人,那之后我再没见过雪。因父母工作忙,我作为‘无人陪伴儿童’坐飞机去湖南的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过年。”彭可谈论着她对于故乡湖南仅有的回忆。
在2012年的夏天,彭可收到了来自美国一所艺术类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是她梦想到来的时候,也是她离别家庭的一刻。“在启程去美国之前,爸爸带我去湖南看望爷爷奶奶。湖南的夏天很热,将近40摄氏度,爷爷奶奶家没有空调,我坐在客厅的小木板凳上和他们一起吃西瓜。”那时的她意识到,自己将要去到地球另一端的陌生地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回来。
一年后的夏天,彭可从美国经过辗转,再次回到了湖南的老家。在几个截然不同的地域穿行,令彭可对人的“韧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昨天的我还在纽约的切尔西画廊区看一个当代摄影的展览,而今天已经在香港国际机场着陆,准备在福田口岸和倒卖奶粉的水客一起过海关,明天会在湖南老家的炉火边帮奶奶添煤,后天则出现在乡间帮亲戚从井里打水洗菜,然而我仍然只是我。”彭可逐渐发现,在不同的风俗、文化、环境中转换身份,她竟然十分擅长,甚至有些窃窃地享受着这种体验。她开始尝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理解所有的人和事,“如果那些彼此毫不相关的人和场景,我都能融入其中,我便能更加了解这个未知的世界,我在这个地方存在过的痕迹就会更加扎实和明显。”彭可便带着这样的想法开始在湖南拍照。
“在老家,奶奶是我的摄影助理。”
在随后3年里,她往返于美国和中国,断断续续地拍摄了一些照片,地域和时间的跨度给了她更多思考的空间。对于彭可来说,记忆是她创作的引子,她顺着这些线索来到一些地方,和一些人交谈,试着回想起一些经历,逐渐走入更深层的回忆中。
“在老家,奶奶是我的摄影助理。”彭可回忆起她在湖南拍摄过程中的轶事,“爷爷奶奶家的大院旁是常德一中,奶奶和我经常去散步。那是2015年的冬天,我们在校园里走着,冬天操场上的草都枯黄了,一中校服是一种褪色的猪肝红。操场上应该是在上体育课,有几个女生不想运动,解散以后就聚在蓝色乒乓球台边一起说小话。我觉得那个场景特别好看,就想拍一些照片。那天我穿着一件鼓鼓囊囊的羽绒大衣,帽子是黑色的,眼镜在阳光下也会变成黑色,看上去有点可疑,我犹豫了很久,怕把十六七岁的女孩子吓跑了,但我实在想拍她们,于是就叫奶奶上前问,结果她们很愉快地答应了。她们对我很好奇,但我从来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自己是做什么的,说是摄影师好像不太能被她们理解。我对她们也很好奇,后来我和那几个女生一直保持着联系,她们当时读高三,现在已经都在读大学了。”
充满情怀气息的人和物,在彭可的画面中被巧妙的安排在弥漫着怀旧气息的空间中。“因为我希望把故乡描绘得和心中想象一样,所以《源生星球》里的多数照片都非常浪漫化。”这些照片并没有讲述一个连贯的故事,却通过她的亲身体验,抓住了人们对记忆深处最为私密而又稚嫩的回忆,再现了一个懵懂的少年对亲情和人际关系理解的初体验。
那些真实的色彩叫做“成长”
彭可有一个拍摄用的日记本,记录了一些拍摄时想到的只言片语,例如,“如果有一种东西可以称得上是家,那就是埋了从小养到大的死去的宠物的那棵树底下”,或是“强劲的风干机将手掌吹得陷下去一个隐形的圆圈”等等,她觉得这些话有一天可以被转化为图像。
彭可希望强调单幅照片的力量,“我喜欢无法言喻的画面,感受不到摄影师在场的画面,使得观者持续揣摩摄影师动机的画面,让人的目光长久逗留的画面,描绘的是最日常的物件却有最神秘氛围的画面。”在她的照片中,“成长”所代表的色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大面积的真实的色彩,让不同作品排列在一起的时候有显现出更多种的组合可能,照片彼此间的故事也被自然而然地延伸。
在断断续续的拍摄过程里,彭可始终提醒自己,有些照片明知不够完美,但还是要拍的。“在最初进行拍摄的时候,我会进行比较周全的思考,后来却逐渐变成了随心所欲的拍摄,也轻松了很多,虽然拍了很多不喜欢的照片,但拍到的喜欢的照片也更多了。因为如果不拍它们,永远也拍不出最终的那一张。”
和其他很多摄影师一样,彭可最初接触摄影是受父母的影响。“12岁时,爸爸给了我一部公司发的索尼数码卡片相机。那个时期比较叛逆,考上市里最好的初中后两年,就没有把心思花在学习上,每天期待的只有下课以后打打篮球,拍拍照片。我拍的都是些课间里发生的事情,那些照片我现在都存着。我觉得比较可贵的是,当时在那种意识刚开始成熟的时期,我做的这件事完全是自发的,甚至不知道它未来有可能给我带来什么。”
今年24岁的彭可刚刚从摄影专业的本科毕业。相比起研读理论,她更希望可以通过与不同人的相处和交流,学到更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我希望以我现有的专业技能和价值观,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下,找到一种能让我和现今社会相融,且自己满意的生存方式。同时,经济独立对我来说很重要,所以生活和工作应该会是未来几年内的重心。”而聊到今后的创作,她表现出了格外丰富和跳跃的思维。“快毕业的时候我拍了一个关于荷花的视频短片,我尝试在延续自己原有兴趣点的情况下,挑战一种新的摄影语言,最近,我还在写一封假的情书。另外,我一直非常恐惧死亡,下一个摄影项目应该与此相关。”
彭可
Peng ke
摄影师,现生活工作于美国洛杉矶。2015年毕业于罗德岛设计学院摄影系。
图/彭可 文/Perry 编辑/谭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