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启航:乐于探索的小精灵

  一双大大的眼睛,两颗突出的门牙,小小的身板,长沙市天心区沙湖桥小学六年级学生杨启航看上去就是一副古灵精怪的样子。3年前,他无意间敲开了科学的大门,从此生活变得更加有趣:不仅发现了各种好玩的创意玩具,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还制作了蒜籽剥皮器和智能减速提醒装置,并连续两次获得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发现科学的乐趣

  原本杨启航与发明创新就像两条平行线,从未相遇,而他们的交集始于三年级第一学期的社团招新活动。那时,金点子社团刚购入新设备,一个由正方形组成的奇怪图形、一架模型火箭就摆放在展台上,杨启航看了好几次都不知所以然:“这和金点子有什么关系?”

  出于好奇,他加入了金点子社团。在一周一次的社团活动中,科技老师肖宗文介绍了许多新奇玩意,讲了很多发明方法,带着大家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他才发现原来世界这么有趣,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把杯子的手柄换成大象鼻子、长颈鹿脖子,既实用又好玩;沙漏里装的不是沙子,而是一种不知名的彩色液体,液体的密度比水大,滴到水里后便沉了下去,在水底堆成各种有趣的形状……最好玩的玩意还是鲁班锁,几根简单的木头巧妙地组装在一起后,不用钉子和绳子,完全靠自身结构便可相互支撑,像锁一样难以解开。

  “拼装的时候一环套一环,一步都不能出错,比拼积木难多了,有一个菠萝形状的到现在还没拼出来。”说到鲁班锁,杨启航打开了话匣子,“鲁班锁源于古代建筑中的榫卯结构,古代的门栓、家具上都有这样的结构。参观北京故宫时,我就见过。”

  对于为数不多的几次社团外出活动,他仍记忆犹新。在沿江风光带,老师带领大家观察河水、植物,用手机、画笔记录下它们的样子;在地质博物馆,他看到了晶莹闪亮的彩色矿石、远古恐龙骨架,了解了泥石流是怎么产生的、恐龙是怎么消失的。

  为了了解更多有趣的事物,每次外出旅游,他都会去当地的科技馆、天文馆、博物馆逛逛,无法亲自感受的,便通过书本、电视来了解。《中国少年文摘》《探索奥秘》等杂志、《走近科学》《我爱发明》等电视节目、“腾讯太空”“长沙科普”等微信公众号中的科普知识都让他大为惊叹。

  学以致用勤创造

  “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在生活中,老师教的这些发明方法时不时地冒出脑海,促使他不断探索,在探索中感受乐趣。

  用肥皂洗手时,肥皂特别容易溜,如果运用“加一加”发明方法,在肥皂中间钻一个小洞,然后将自拍杆插入洞中,就能把肥皂固定住;文具店有一种画有刻度的剪刀,能一物两用,可由于剪刀不是完全平整的,所以量的尺寸不够准确,如果把两者身份“换一换”,做成锋利的折叠尺,或许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经过多次“空想”后,四年级时,杨启航的第一个作品“蒜籽剥皮器”诞生了,灵感来自于菜市场的鸡鸭褪毛机。他回忆说:“妈妈用刀拍打蒜籽去皮,蒜籽经常被拍得稀碎,还掉到地上。我发现褪毛机里面有许多小孔,机壁上有毛刷一样的东西,便想:如果把它改造一下,是不是可以用来给蒜籽剥皮?”

  可是蒜籽那么小,褪毛机容量太大,根本不适合给蒜籽剥皮。在老师的指导下,他找到了具有相似工作原理的榨汁机,先在榨汁机的转轴上安装硅胶板,再在内壁上贴满硅胶片,做出了蒜籽剥皮器。在转轴转动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蒜籽与蒜籽、蒜籽与硅胶相互摩擦,蒜籽皮很快就被剥下来了。

  在第36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初出茅庐的他凭借这个作品获得了一等奖。开心之余,他许下了更大

  的愿望:“我要发明更多更好的东西,为大家服务。”

  很快,机会来了。一次回老家的途中,汽车路过好几个路面减速带,每次经过时,车身颠簸得厉害,让他十分难受。爸爸告诉他,如果车速过快,路面减速带就会引起车身晃动,人们感到难受,下次就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了。然而,他发现爸爸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即便车辆减速行驶,颠簸感也不会消失。减速带就不能设计得人性化一些吗?

  带着这个问题,杨启航对居住小区内的车流量和行车速度进行了调查。从数据上看,只有20%的车辆车速过快,大部分遵守交通规则的司机都是“无辜受害者”,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解决问题的决心。

  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杨启航终于把智能减速提醒装置做出来了。这个装置由压力传感器、控制电路、电磁阀和减速带组成,汽车通过时,如果超速行驶,路面上的减速带就会迫使司机减速;如果车速在设定范围内,减速带便会下降至与地面同高,车辆就能避免颠簸,使车内的司机和乘客感到舒适。

  在第37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杨启航凭借智能减速提醒装置再次获得了一等奖。

  “苦”中也作乐

  不仅乐于探索,杨启航还擅于发现生活中的“可爱”之处。

  为了强身健体,他经常和朋友打羽毛球。练习时,他发现大人们捡球从来不用手,而是用球拍轻轻一勾,动作很是帅气。于是,他使劲琢磨:如何用球拍勾起地上的羽毛球?多次试验后,他终于掌握了窍门:要把球拍倾斜到一定角度,对着羽毛球球托发力,这样成功率比较高。

  就连上奥数、英语这些令人叫苦不迭的培训班,他都乐在其中:“平时课堂上讲的都是基础知识,解题方法也没有新意,但是奥数有很多想象不到的问题,看上去很难,但只要找对了方法,就特别简单。”

  刚进入六年级,杨启航就开始自学初中物理和化学:“之前的创新作品中用到了物理知识,所以物理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化学难很多。”而就是那些不懂之处,更让他心生向往,他开心地说:“妈妈已经答应给我买全套化学实验器材,以后我可以做很多有趣的实验啦。”

  本刊记者 李湖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