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企业如何引领颠覆性创新?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独角兽,颠覆性创新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12-01 14:06
独角兽,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生物,稀有而高贵。基于此,人们常用独角兽企业来形容发展前景看好的初创企业。独角兽企业一般引领着产业变革的方向,在新经济时代,随着各类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逐渐形成了能使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的社会土壤,使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机会,整合资源,爆发式成长为“独角兽”。当前,独角兽企业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强弱的评价指标,是全球各路资本竞相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所在。那么,“独角兽”如何在颠覆式创新中发挥其巨大的引领价值?
客观认识“独角兽”现象
“独角兽”的概念,最初是由基金投资公司Cowboy Ventures的创始人艾莉·李(Aileen Lee)于2013年提出,界定标准是:创业十年左右、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其中,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被称为“超级独角兽”。
从全球创新能力来看,在某种程度上独角兽企业彰显了一个国家在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从全球分布来看,美国是世界上独角兽公司数量最多的国家,其次是中国,印度、英国、德国、加拿大、瑞典、以色列、新加坡和韩国也位居前列。
从国际竞争力评价来看,发布“独角兽”榜单的机构主要有5家:风险投资数据公司CB Insights、科技媒体Tech Crunch、科技顾问公司Digi-Capital、《华尔街日报》、《财富》杂志等。CB Insights发布的《全球独角兽企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共有153家独角兽企业;《财富》杂志发布的2016全球独角兽企业榜上,数量增至173家,其中我国的独角兽企业占到35家。2016年2月,长城所筛选出40家符合标准的独角兽企业,形成了2015年中关村独角兽企业榜单。
2016年7月,艾瑞咨询发布中国独角兽企业估值榜,蚂蚁金服以600亿美元的估值蝉联榜首,小米科技、滴滴出行分别以450亿美元和276亿美元的估值排名第二、三位。此次入榜企业门槛为1.6亿美元,入榜的300家企业总估值达4233.8亿美元。在该榜单中,估值达到10亿美元的企业为79家,比2015年增加了31家。
从国内的独角兽企业情况看,人才是其实现爆发式成长的核心资源。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的独角兽企业总占比达到86%,这些地区在创新创业中易于招聘高端人才,尤其是易于找到高级合伙人,创业氛围浓厚,易形成新业态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综合来看,由于统计数据、分析方法和评价立场的不同,对我国独角兽企业评价的结论差异也很大。总体看,对我国独角兽企业发展的评价基本反映了我国新兴业态创新、创业、创富实力迅速提高的发展趋势。
独角兽企业引领颠覆性创新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我国独角兽企业估值榜,大量独角兽企业出现在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汽车交通、医疗健康等领域。不难看出,独角兽企业的真正优势是具备更强的创造性,能更好地与其它产品、服务有机融合,开发出价值远高于传统类型产品和业务的新产品和新业务。
7月,Gartner公司发布了年度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该报告指出,4D打印、区块链、通用机器智能、神经形态硬件、智能工作空间、智能数字挖掘、商用无人机、互联家庭、机器学习、碳纳米管电池等16个非常突出的重点聚焦的技术组合,很有可能在未来5~10年展现出极大的竞争优势。这些专注于技术创新的企业将继续寻找可以帮助其创造竞争优势和价值、降低经营成本、推动业务模式转型的新技术。这与近年独角兽企业集中涌现领域在方向上是一致的。
颠覆性技术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其价值日益凸显。随着大数据应用、虚拟现实、智能硬件、智能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全球将孵化出一大批新的独角兽企业。根据国内外多家机构对颠覆性技术创新方向的综合研判,得出的结论是:医学与生命科学领域中的生物和大健康产业、信息技术领域的量子计算机与量子通信、3D打印、能源环境领域的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和发展、综合交叉领域的生态农业与精准农业等,都将是孕育“独角兽”的摇篮。一旦进入市场化,独角兽企业将会如火箭升空般快速发展壮大。未来,大量的独角兽企业可能集中爆发于智能硬件、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等领域。
如何引领颠覆性创新
1.构建孵化产业“独角兽”的独特生态链。谷歌、Facebook、阿里巴巴、亚马逊、Uber等互联网巨头都是曾经的“独角兽”,经历了从小型创业公司急剧成长为中型独角兽公司再升华到互联网巨头的历程。但很多企业成为“独角兽”之后,却忽略了新兴市场、细分市场的创新模式,陷于传统的商业模式中,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走向衰落。为此,要构建孵化产业独角兽的独特生态链,就必须从颠覆性创新迈向渐进性创新。
2.高度关注独角兽企业在颠覆性创新中的引领作用。颠覆性技术对国家或企业把握创新机遇、引领未来产业变革方向至关重要。
3.完善以支持颠覆性创新为目标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能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集群和新兴产业发展,从而促进独角兽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4.加大对独角兽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对独角兽企业的创新型产品提供强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支持包括技术创新、应用方式创新、应用领域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在内的各类创新活动。
■赛迪智库工业科技研究所 曹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