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家上市券商承销全景图 半数投行收入过10亿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6-12-17 15:30

  与经纪业务形成反差的是,今年全行业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达到382亿元,几乎追平2015全年的体量,对营收的贡献也大幅提高至15%

  上市券商已经全部披露了11月经营数据,2016年收官在即,受累于二级市场交易不活跃的影响,大多数券商主要的营收来源经纪业务大幅下滑导致业绩“惨淡”。

  数据显示,26家上市券商中,除了今年上市的第一创业和华安证券未有同比数据,其余24家仅国泰君安今年1~11月营业收入同比取得正收益,增长幅度为10.21%,其余均同比下滑,降幅最小的是国海证券,同比下滑20.4%,东方证券则下滑幅度最大为65.74%。

  不过,经纪业务受挫成为一把双刃剑,上市券商面对业绩下滑的同时,更加注重业务结构的调整,多数上市券商加快由经纪业务通道服务向投行业务、财富管理等方向转型。今年以来,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兴业证券等上市券商主承销规模增长较快。广发证券相关负责人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截至11月末,公司完成13个IPO项目、35个再融资项目,在会审核IPO和再融资项目共78个,投行业务收入有望连续三年创新高。

  半数券商投行收入过10亿

  在震荡中前行的A股行情让券商经纪业务提升受到挤压,经纪业务收入占比有所下降,已不到40%,同时资管业务与投行业务的比重不断上升,合计达到30%之上,行业转型之势初露端倪。

  投行业务在今年的表现相对亮眼,不仅成为券商业绩的正收益担当,其在总体营业收入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根据Choice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末,全行业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达到382.12亿元,已几乎追平2015全年的体量,同比增长38.71%,占营业收入比重从2015年全年的8.01%升至15.55%。

  具体公司方面,截至三季末,根据上市券商财务报告信息,中信证券以39.31亿元的收入一马当先,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和广发证券今年累计投行业务净收入也均超过20亿元,已有近半数券商投行收入超过10亿元。

  IPO发行的加快和新三板扩容成为券商投行业务高歌猛进的两大助力。截至12月1日,券商仅IPO项目承销保荐费用收入达66.2亿元。

  《投资者报》记者统计显示,截至今年11月份,上市券商承销保荐家数为89家,超过所有券商承销数量的一半,贡献了31.35亿元的保荐费用。

  具体来看,中信证券承销数量最多,为14家,保荐费用4.64亿元。安信证券和广发证券承销家数同为11家,安信证券以4.81亿元保荐费用居上市券商之首。包括招商证券、国泰君安、申万宏源共9家券商承销保荐费用收入过亿。

  值得注意的是,安信证券在今年的投行业务中成功逆袭,不仅IPO承销费用从去年的1.76亿元增长至4.81亿元,承揽IPO项目从去年5单增长至今年11单,其在新三板中同样当仁不让。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其新三板业务新增挂牌166家,行业排名第一,累计挂牌已达378家,有130家再审。

  A股扩容提速再次利好券商投行业务。11月新股发行34家,年内发行总量已超过240家。

  长江证券研报分析,三季度下发67家,预计融资规模641亿元,接近上半年总和,四季度进一步调整为一周一批,11月份累计新批数量,创下2014下半年以来的新高。

  多数券商研报认为,IPO进程整体加快态势有望在明年得以延续,IPO候审项目较多的券商无疑是利好。目前“存货”最多的是广发证券,在会审核IPO和再融资项目共78个,以目前每单0.34亿元的承销费用计算,该78个项目在接下来几年中将为广发证券带来超过26亿元的收入。

  差异化发展初现

  尽管都瞄准投行业务,或立足IPO承销、或帮助企业并购重组,或发力新三板,券商根据自身特点,在逐渐走出同质化竞争的老路。

  广发证券相关负责人向《投资者报》记者介绍,其从2012年起确立了从传统“通道型”投行向“资源配置型”投行的业务价值转型方向。去年全年完成49个股权融资项目,融资规模超过500亿元,今年截至11月份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招商证券则将债券承销业务作为发展主力,据悉,其今年上半年债券类主承销项目共计132家,承销总金额1578亿元,承销债券金额远超去年全年水平。

  中小券商在投行业务的投入与发展速度上同样比肩大券商。今年以来,国海证券企业金融板块积极向“全能投行”转型,打造涵盖债券融资、股权融资、并购重组、新三板等在内的全业务链条服务模式。其中,债券融资、股权融资均表现不俗。

  对此,华安证券研报认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和经济转型为证券公司发展提供了机遇,证券公司正从“证券经纪商”向“大投行”迈进,互联网券商、财富管理、资本中介等将是未来的转型方向,分化与转型将是行业必然趋势。

  4家券商涉嫌违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投行业务在今年受到监管处罚案例同样不少。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有兴业证券、国泰君安和信达证券三家券商投行业务受罚,西南证券则被暂停投行业务。

  具体来看,7月份,兴业证券在推荐欣泰电气申请IPO的过程中出具的保荐书等文件存在虚假记载,未勤勉尽责,而被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处罚决定在没收违法所得的同时,处以合计超过2400万元的巨额罚款,也成为了监管部门对券商的最大罚单。兴业证券设立了5.5亿元先行赔付专项基金,赔付金额约为保荐收入的46倍。

  8月份,国泰君安在保荐金徽酒首发项目过程中,向证监会提交的会后事项承诺函中未如实说明发行人2015年利润分配情况,而被证监会要求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9月份,非上市券商信达证券在核查振隆特产销售情况过程中未勤勉尽责,出具文件存在虚假记载的行为,而被证监会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并被没收业务收入160万元,处以320万元罚款。

  此外,因为涉及2012年大有能源欺诈发行,西南证券接受监管层调查,投行业务暂时停滞,对于投行业务占据营收半壁江山的西南证券来说,影响惨重。事实上,违规带来的后果不但是罚款、暂停业务更将延伸至来年券商评级,直接影响原有业务与创新业务的开展。

  《投资者报》记者 闫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