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断山南有极品 羌塘-三江源存独种

  翻开中国地图,目光投向“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其东南边缘是南北走向、绵亘1000多公里的横断山脉。这里群峰高耸、峡谷纵列、原始森林密布、湖泊众多。独特的地形地貌与植被,使横断山成为“生物多样性的摇篮和保姆”。同被视为“生命摇篮”的还有青藏高原北部的羌塘-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那里环境极端,如低温、低氧、低气压、强紫外线、多风多雪、温度剧变、土壤干旱贫瘠等,但高原上的生物在长期适应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的遗传变异,资源非常丰富。

  横断山:异数与极品

  中国的大山大河大多呈东西走向,而地处西藏东部、四川西部和云南西北部的横断山脉,却是一个异数:东西向的山脉江河突然拐了一个直角弯,形成一组南北纵贯、山川交替的山脉群,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这些南北向的山脉江河有高黎贡山、怒江、云岭、澜沧江、无量山等,切断了东西向的交通,故称“横断山”。

  横断山因欧亚、印度两大板块强烈碰撞,形成了一系列紧密褶皱和断层,后来经过多次地壳运动,才变成如今这番景象。这片区域有11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星罗棋布的冰蚀湖、发育完整的丹霞地貌,核心区内千年古树参天、万年冰川覆盖,是全球自然生态景观及世界自然遗产中的极品。

  植被从赤道到北极两极呈现

  有人把横断山喻为“生物多样性的摇篮和保姆”,它还被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列入中国17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中。美国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认为,该区域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横断山南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位于四川省东南部、云南省西北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总面积133656平方公里,涉及4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1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处北纬26~34度之间,横断山北段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中段3000米~3500米,南段2500米左右,随着海拔升高,山体从山谷到山顶水热条件差异大,植被呈明显的垂直变化。从横断山南端向北可看到类似赤道热带雨林到北极植被类型的变化。

  横断山南端延伸到了热带北缘海拔900米以下的热带雨林。植物种类丰富,森林层次结构复杂,从林冠到近地面长满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树木和藤本植物。林内附生植物很多,有兰科、天南星科、苦苣苔科、萝摩科及蕨类植物,还有叶面附生苔藓植物等。植物区系以东南亚的成分为主。

  横断山中段和北段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一些高山顶部出现了由云杉、冷杉和落叶松组成的寒温性针叶林,还有高山草甸,甚至有和极地荒漠相似的高山流石滩、冰川。

  有意思的是,横断山中有3条并流的大江: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并在一些地段切成相对封闭的河谷。河谷处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背风面,少雨高温,气候干燥,由此发育了喜热耐旱的稀树灌木草丛,与非洲热带草原气候的稀树灌木草丛相似。稀树灌木草丛是是横断山地区植被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体现。

  天然高山花园和动物园

  横断山丰富的植被为野生动物繁衍提供了多样的生境。区域内有脊椎动物1900余种,占全国总数的63%。我国公布的335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有220余种分布于该区域。国家级珍稀保护动物有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牛羚、斑羚、绿尾虹雉、血雉等。

  横断山的物种经过交流和分化,产生了大量新的特有属种,特有植物有2396个分类群。高山物种在本区特有成分中居于十分突出的地位。近缘物种常因一山一水之隔或海拔高度不同而分化出不同种类。藏东—川西北、藏东南—滇西北—川西南、滇西北3个物种聚集群中,藏东南—滇西北—川西南是横断山区特有种分布的核心区。

  古冰川研究资料显示,在第四纪冰期中,横断山区未发生过大面积冰川覆盖,为古生物类群的保存提供了天然庇护所。这里有许多罕见的古代孑遗植物,如乔杉、铁杉、连香树、水青树、珙桐,特别是第三纪的云杉属、冷杉属种类占全国一半以上。

  横断山区的野生花卉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著名花卉杜鹃、报春、龙胆、马先蒿、绿绒蒿等植物的分布和分化中心,有“天然高山花园”的美誉。每年5~8月,海拔3000~5000米上的高山草甸、灌丛及流石滩,成了高山名花荟萃之地。比如这里长有罂粟科植物绿绒蒿,不含违禁成分,继承了罂粟科大家族艳丽的外貌基因,因花朵大、颜值高,被称为“高山牡丹”。

  “橘色藻”染红石头滩

  横断山南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包含1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高黎贡山是阻挡西南季风气流的第一道山岭,迎风面降水十分丰富。山体植被类型垂直分带明显。秃杉林是中国特有的森林类型。在高黎贡山,秃杉与常绿阔叶树木或其他针叶树木形成针阔混交秃杉林或针叶混交林。秃杉树杆高大,其树冠常高出其他混生乔木树种,林冠波浪起伏。

  横断山脉的最高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突兀于众山之上,被称为“山中之王”。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高山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生物资源等。贡嘎山由于独特的纬度、地形和气候条件,形成了迄今全球极为罕见的低于森林的低海拔冰川,气势磅礴的山谷冰川从主峰直直泻入苍茫的原始丛林中。

  贡嘎山冰川上部还有独特的红石滩——河滩上的石块像被刷上了红色油漆。原来,石头上长着一种名叫“橘色藻”的微小原始藻类。这种气生丝状藻的体内富含大量色素,帮助它们抵抗高海拔地区的紫外线。橘色藻大量繁殖使这里形成了独特壮观的红石景观。

  羌塘无人区存高原独有种

  藏语里,羌塘的意思是“北方的高地”,它位于西藏北部,即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北,直抵西藏与新疆交界处的昆仑山脉,也称“藏北高原”。这块浩瀚的旷野荒原,几乎占据了西藏的一半及青藏高原的1/4。其地势高亢,平均海拔高度4500米以上,堪称“世界屋脊”的“脊梁骨”。

  由于空气稀薄少氧、寒冷干燥,以及位置僻远、交通闭塞等多种不利因素限制,羌塘高原一直是个人烟稀少、罕为人知的荒野,尤其北纬32度以北地区,是著名的“无人区”,在我国境内可跟人称“死亡之海”的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相比。

  为了保护这片高原净土和栖居于此的生灵,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00年4月成立,是世界第二大陆地自然保护区,仅次于格陵兰国家公园,也是平均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这个保护区内有高寒草原、高原冻原、高原湿地、高山荒漠等多种生态类型。保护区草场资源丰富,有针茅藜、苔草、垫状驼绒藜、沙生针茅、青藏苔原等植物,养育了大量珍稀野生动物,如藏羚羊、野牦牛、西藏野驴、藏原羚、雪豹、西藏棕熊、西藏沙狐、黑颈鹤、高山秃鹫,其中有不少是高原环境独有的种群。

  生态脆弱恢复难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羌塘-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一部分。整个优先区域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包括四川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和新疆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总面积770777平方公里,涉及39个县级行政区。

  青藏高原的隆起、古地理环境的变迁,使这里既保留了若干古老孑遗和残遗物种,又产生了许多新的种属。古老孑遗种如三趾啄木鸟、温泉蛇;众多的高等植物类群如杜鹃属、报春花属、龙胆属和马先蒿属等在该区域急剧演化,形成数量众多的特有种。

  由于青藏高原脱离第四纪冰期冰川作用的时间不长,至今地壳仍在上升,高寒生态条件不断强化,导致土壤基质比较原始,土壤厚度只有20~30厘米,保水性能差、肥力较低。在寒冷干旱的环境中,其自身的调节机制不够健全,恢复能力较弱。我国政府认识到了青藏高原对于整个国家生态的重要性,因此采取重大措施保护那里的大片土地。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在青藏高原及周边陆续建立了一大批自然保护区,除了羌塘,还有三江源、可可西里、黄河首曲、长沙贡玛、尕海-则岔、隆宝、阿尔金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三江源:世界最大高原湿地区

  作为我国乃至亚洲气候变化的启动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三江源地区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生态战略地位。水资源丰富,是神秘的三江源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河流密布,湖泊与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它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亚洲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生命之源”,素有“母亲河的母亲”“中华水塔”之誉。据有关资料,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来自于这片土地。三江源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区,被誉为“地球之肾”。

  三江源处于黄土高原、横断山脉、羌塘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等几个一级地理单元之间,生物的演化、变异等过程一直在激烈地进行,孕育出了众多独有的生物物种。据调查,三江源现有兽类85种,占全国兽类的16.8%;鸟类237种,占全国鸟类的19%。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6种,二级重点保护动物53种。植物资源方面,三江源现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238种,约占全国植物种数的8%。列入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的兰科植物31种。

  联合打击“非法穿越”

  青藏高原作为特殊生境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从基因、细胞、个体、群落或生态系统等各个层次,均能为人类提供有价值的野生、家养或栽培生物的种质资源和特殊遗传材料。在人类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经济发展和国家生物安全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为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障珍稀物种及栖息地不受威胁,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保护力度。

  此前,部分户外运动探险爱好者擅自组织、随意进入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属非法穿越,严重破坏了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羌塘及阿尔金山、可可西里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2015年3月起联合对非法穿越活动进行严厉查处。

  作者:萧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