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年,南北方美食各有所爱

  过小年是属于在除夕之前的一个节日,喜庆的程度也是相当的高,很多人对于这个节日也都是相当重视的。那么在北方和南方过小年都吃些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南北方都要吃麻糖

  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职日?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南方过小年,关东糖、年粽、团子少不了!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写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关东糖”、“糖饼”。

  关东糖在东北的农村、城市里,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贩叫卖:“大块糖,大块糖,又酥又香的大块糖。”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而南宁人过小年喜欢吃“年粽”,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形状也各有不同,寓意着新年吉祥如意。江南一带的人在祭灶中最重要的东西便是团子,以前叫做“廿四团”。它是用糯米粉制作,分为菜团子和甜团子。蒸好的团子上都要点上不同的印子,用这些印子来区分团子种类。广西武宣、桂平等地的民众喜欢在小年夜做米饼,用糯米粉作主料,配上花生、芝麻、白糖等佐料,将其做成圆形,放入锅中蒸煮,米饼也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北方过小年,没有面食没年味儿!

  北方的人们大多讲究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某些地区还吃各种糕类和荞面;南方的人们大多吃年糕类的食品。晋东南地区,还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曰: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面食是北方人的主食,过了腊月二十三,大家就要开始蒸花馍。蒸花馍分两种,一种为敬神用的,另一种用来走亲访友。在小年那天,要制作一个大枣山,来供奉灶王爷。在河南,家家户户都会选择吃火烧,火烧对于河南人来说就是小年的代名词。祭灶火烧做起来工序十分繁琐,要经过和面、擀面、揉面等等工序,用面粉加红糖烙烤而成,民间取其谐音,预示来年日子红红火火。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