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查询机实现征信服务零距离
-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2-08 11:26
今天,你查个人信用报告了吗?
随着互联网及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个人信用作为隐形的“经济身份证”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日常生活中居民申请房贷、车贷、信用卡等都需要个人信用报告。此外,个人信用报告还用于任职资格审查、员工录用等许多环节中。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表示,即使一年都没有任何的需求,不需要贷款也不需要申请信用卡,也建议市民一年至少查一次信用报告,以避免别人盗用自己的身份去办了卡或办了房贷。
个人征信查询之囧
那么,如何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呢?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说一下个人信用报告是如何来的。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加快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成为社会共识。早在2003年,国务院“三定方案”就明确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职责。根据国务院部署,中国人民银行从信贷征信起步,组织商业银行集中力量于2006年先后建成了全国联网、集中统一的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实现信用信息的大集中。2006年1月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正式运行。
征信系统的建立,在全国范围内为每一个有经济活动能力的企业和个人建立统一的信用档案,可以帮助金融机构了解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也可以使信用主体(个人、企业)更加重视自身信用记录,降低信用风险,构建和谐社会。
走到今天,个人征信可以说已经是家喻户晓,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的需求也是非常旺盛。据了解,2016年全年个人征信的查询量已逾千万笔。
目前,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前往所在地中国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进行现场查询;二是通过互联网查询本人信用报告;三是网银查询、商业银行代理查询等其他服务渠道。方式是有三类,但在具体查询打印时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囧况。
先说柜台查询。首先,一个城市几乎只有一个或几个中国人民银行网点,网点少,且人工查询流程繁琐,效率较低;判断是否为本人查询,柜台人员存在一定主观因素;查询排队人员较多,查询时间较长;中国人民银行各地分支行综合服务大厅查询压力大。
互联网方式上线后,对临柜查询分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临柜查询量仍在快速增长。互联网查询因为考虑到信息安全的角度,个人征信系统与个人报告查询网站存在物理隔离,导致互联网查询需要24小时后才能够拿到个人征信报告,而且是简要报告,非详细报告。
商业银行可以代理查询个人征信,但像P2P等新兴互联网金融业务,这些互联网金融机构本身不具备查询资格,需要个人打印提供可信的个人征信报告,这部分需求还是得不到有效满足。
“你能想象一个老百姓为了一份个人征信报告开车到几百公里外的中国人民银行窗口去办理吗?”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终端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北京信立合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信合立创)总经理陈陵涛在1月16日接受《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中国人民银行的覆盖面不可能涉及到各个市县乡村,为柜台办理个人信用查询提出了挑战。陈陵涛的团队在早期调研时发现,随着消费金融的快速猛增以及互联网消费形式的快速增多,导致个人征信报告的社会需求量快速增加。
为了解决个人征信报告柜台查询以及互联网查询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曾参与过中国最早期“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建设的陈陵涛决定要打造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助查询机,并突破了传统金融系统数据调用的思维模式,创造性地将生物识别技术与征信查询系统做了对接,实现快速报告查询打印。自助查询设备因其查询效率高、比对准确、占用空间小、摆放灵活等特点,可以有效缓解临柜人工查询的工作压力。
自助查询打印设备解困
当全球第一台以人脸识别为识别技术基础的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机于2013年12月中旬摆在中国人民银行北京营业部时,它不仅仅改变了个人征信报告网络查询及柜台查询两种查询方式,更使中国的征信服务首次站在了全球征信信息化系统的前沿。
“早在2007年,我国就已经建立起了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这一系统将银行账户实名制落到了实处,而在个人征信自助查询机的研发过程中,我们考虑到了当时比较前沿的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将人脸识别与公安系统的身份信息进行比对,降低了审核时间,提升了审核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办事效率。”陈陵涛回忆起最初的研发过程时说。
陈陵涛对记者在个人征信报告查询机上进行了演示:根据提示将本人身份证放置在设备上进行扫描,身份识别是该设备进行的第一轮身份核查,当核查通过后,设备将身份证件照片与查询人显示的面部特征进行第二轮人脸比对,根据设备设定的比对相似度进行匹配,核查通过后,申请人可通过查询设备进行申请信息录入,随后即可现场打印个人征信报告。“目前该设备应用的通过率为92%~95%。”
因为身份证上的照片一般都很小,只有几K,所以这个技术实现的难点就在于如何保证这几K的小照片与现场查询人脸正确匹配。“我们在这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做了长期的试运行和大量的算法优化。”技术的革新带来效率提升。此前,在银行柜台办理打印一份个人征信报告平均用时为3分钟/人次。而自助查询机的工作效率则可实现1分钟/人次。
以人脸识别为识别技术基础的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机商用以来,引起市场强烈反响。陈陵涛向记者回忆起2016年9月陕西省的一个项目。陕西是我国西部大省,然而中国人民银行在陕西省境内有将近1/4的县没有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点,统计显示截至到2016年9月末,陕西省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已分别收录陕西省22.7万户企业和2266万自然人的信息,录入信贷余额2.4万亿元。面对强劲的市场需求与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征信查询服务能力的严重缺口,陕西省相关单位提出了“征信服务零距离”的设想。
倘若要缩短征信服务距离,提升征信服务能力,首先必须解决分支机构少、服务人员有限的核心问题,“为此,我们考虑到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与各商业银行实现了网络的互通,我们可否通过自助查询系统将触角延伸至各地区的城市商行,建立查询代理点。”陈陵涛说。
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支撑,陈陵涛和他的团队一个月内便在陕西省60多个县完成了60余台机器的布点。据中国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行长白鹤祥介绍:“截至目前,已在西安市高新区等16个人流密集地区设立自助查询点,在全省22个没有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查询网点的县区全部设立了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代理点,实现了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县域全覆盖。”这项技术在陕西省的实践成为中国征信服务体系现代化的一个标志性起点。
在采访的最后,陈陵涛向记者介绍,截止到目前,信合立创已经有七八百台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机部署在全国三十多个省,有近百万人次的查询打印量,有效支撑了个人征信查询的需求满足,而他们也在不断升级调优设备,以期更稳定、便捷地提供该项服务。
未来,信合立创也将在利用大数据技术丰富征信数据等方面做出自己的尝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方向出身的陈陵涛认为,大数据征信不仅仅包括传统的信贷数据,更应该能够利用IT技术将碎片化的信息,如社交、网购及其他数据,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真正有用的大数据。相比于传统征信数据的强相关性,这些大数据征信的数据和消费者的信用状况相关性较弱,信立合创将利用大数据技术搜集更多的数据维度来加强这些弱相关数据的描述能力,使大数据征信不依赖于传统信贷数据,可以对传统征信无法服务的人群进行征信,实现对整个消费者人群的覆盖。
本报记者 霍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