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对于王阳明的评价是两个字“奇迹”。细数历代杰出人物,“立德”之人很多,“立言”之人也不在少数,“立功”之人更是数不胜数。而能把三点融合,并发挥到极致的,恐非王阳明莫属。
庆幸,王阳明将自己的修行所得汇总在《传习录》里,以便后人对其思想进行观摩与研究。对于中国传统文学的学习,是无论社会如何发展都不能丢弃的一项任务,这是一场修“知”的过程,亦是人生的修行。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心,是一切思想的本源。修知即为修行,皆为修心。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主体的喜怒哀乐源于心之指引。善与恶,孝与逆,爱与恨,乐与悲等等皆出于此心。心是主观臆念,一切主体的情感皆由心生。
俗话说,“相由心生”,确是有所依据。心之所想,体现在相,体现在日常言行。心若偏倚,人亦难正。
阳明思想的学习是对良知的寻找
修知与修行皆为对心体的锤炼,依靠个人的盲目摸索难以形成聚力,借助王阳明所著《传习录》,研究其思想执念来实现自我精神境地的拔高,亦可将所修之物汇聚系统。
《传习录》,是用于传承、学习的语录,记载王阳明毕生所累,内容极为丰富,可作为后人修行宝典。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无法对《传习录》进行系统细致的学习,需要传道人对书中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提炼,《阳明语录》应运而生。
《阳明语录》记载了《传习录》中精髓,从“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良知与致良知”、“如何致良知与如何格物”、“洞察私欲”、“知行合一”、“什么是本体,什么是一”、“引喻杂谈”等方面对王阳明的思想进行简要阐述。
阳明思想的学习是对自我的寻找,寻找存在的意义,寻找自我的良知。我们无法左右别人的思想,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我良知的高度。没有良知的主体,与咸鱼有何区别?
即将出版的《阳明语录》是思想的集萃
《阳明语录》的意义在于将阳明思想带给更多人,为更多人带来思想层面的思考。对于语录的浅层思考更能激发学习阳明思想的激情。《阳明语录》导入的《传习录》是阳明思想的精彩集萃,是灵魂的指引,是寻找自我的指路明灯。
“知行合一”,修“知”,即为修“行”。而不是所谓“知易行难”。
文/帆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