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观察者到当家人

  • 来源:民生周刊
  • 关键字:韦店集村,时圣宇,脱贫
  • 发布时间:2017-03-07 10:28

  ——记河南省虞城县韦店集村第一书记时圣宇

  尚未脱贫的仅有15户,共计28人,韦店集村今年将从贫困村名单中出列。

  韦店集村,县级贫困村,隶属河南省虞城县稍岗镇。2015年8月13日,时任《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编辑、记者的时圣宇来到这里,成为一名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同时兼任稍岗镇党委副书记。

  谈及韦店集村扶贫工作,时圣宇说:“目前村里的绝对贫困人口很少,绝大多数都是相对贫困,下一步重点是解决好贫富差距问题。”

  2月13日,记者在他的宿舍看到一份《韦店集村2017年重点工作计划》。在新的一年中,他要带领全村干20件事:完成道路两侧提升改造,围村林改造,垃圾处理系统建设……

  从改变村貌做起

  初到韦店集村时,时圣宇心里咯噔一下:基础怎么这么差?村小学年久失修、济民沟危桥断裂、道路坑坑洼洼……

  “当时看到村里小学条件和我上学时一样,心里非常难受。”时圣宇回忆说,学校教室里连电灯都没有,窗户上的玻璃甚至没有一块完整的,孩子们不仅需要自带桌、椅,还要带塑料布糊窗户。

  韦店集村,共有495户、2160人,由8个自然村组成。时圣宇被选派到这里时,该村当时有贫困户134户、贫困人口470人。

  经过走访摸底后,时圣宇总结出了韦店集村的“四贫”:

  基础贫,桥、路、小学等基础设施落后;思想贫,许多村民安于现状,缺乏敢闯敢干的精神;人才贫,村干部缺乏强有力的带领能力,村内缺乏致富带头人;金融贫,村民贷款难,发展缺乏启动资金。

  从改变村容村貌开始,村民们记住了这位80后第一书记。

  初到村时,时圣宇筹款近90万元,对村民反映最迫切、意见最集中的一条主要道路进行重新修建,4米宽、2.3公里长。后来,又对其他道路进行整修。截至采访时,共修路约6公里。

  此外,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时圣宇带头规划建设一座文化广场,包括戏台、文化活动室和图书室等;协调9万元对村小学进行修缮,加固整修门窗;村旁的一座危桥,也得以重修。

  提及时圣宇,韦店集村村支书杜爱华对这位搭档连用了三个词:厉害!厉害!厉害!

  “时书记雷厉风行,说干就干,而且带头干。工作十余年来,有这种认真态度的人此前从未遇到。”对这位相伴一年多的搭档,他评价说。

  一心一意谋产业

  由于两个年幼的孩子无人照顾,32岁的杜红旗不能出外打工,前几年是村里的贫困户。

  去年6月,在时圣宇的鼓励下,他投入8万元建起两个蔬菜大棚。“之前也想干点事,但苦于没有资金。”杜红旗说,建大棚的8万元中有一半是扶贫贷款,时书记又帮忙借了3万元,等见了收益再还他。

  如今,种蔬菜的同时,杜红旗还能兼顾两个孩子。

  在韦店集村,蔬菜大棚种植已超过200亩。只要有空余时间,时圣宇就会去蔬菜种植基地,挨个大棚查看、询问。

  在时圣宇看来,脱贫必须要有产业支撑。除了蔬菜种植外,韦店集村的脱贫产业项目还有黑小麦种植、果树种植和肉蛋鸭养殖等。

  此外,虞城县是中国钢卷尺城,而且主要产地集中在稍岗镇,稍岗镇每年钢卷尺产量占全球的65%。政府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发展五金、量具加工等产业解决了部分贫困户的就业。

  在产业扶贫方面,时圣宇在谋划一盘更大的棋。入村之初,他就在推动打造韦店集村“十里画廊”。据介绍,该项目由商丘市一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稍岗镇韦店集村共同投资建设,预期投资2亿元。项目包括农业生态园、特色果园、开心农场、水上乐园、生态餐厅、生态老年公寓等。建成后,将成为豫东地区最大的集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休闲基地。

  在前期的建设中,已经让很多村民通过务工增收,实现脱贫致富。据介绍,平时每天少则十几人,多时数十人。今年62岁的张勇锋,是附近村的贫困户。夫妻二人均在此务工,每年可增收一万多元,去年实现脱贫。

  从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角度,该项目更大的潜力在未来。“贫困户通过土地租赁、土地入股等形式加入该项目,可带动500多贫困人口就业。”时圣宇说。

  做好当家人

  和做记者相比,时圣宇目前的工作变得更忙。对他的采访,基本是在行车途中进行,并不时被村民的电话打断。

  “年前忙时,一上午接48个电话。”时圣宇说,村民打电话多是有事所求,而作为老百姓的主心骨,他们找你是出于信任。作为一个外来人,村民如此信任和认可,确实令我很感动。

  以前做党建记者,时圣宇采访过很多村支书。如今,他成了一村百姓的主心骨,贫困群众领路人。“这种角色转变并不容易。”他坦言,做记者时,主要是观察和评判,只需要关注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前景?而作为一个村的当家人,对生活在这里的百姓负有直接责任。要关心他们能不能吃饱穿暖?能不能过得起年?

  不仅要完成脱贫任务,更要建立脱贫、致富,防返贫的长效机制。经过摸索、总结,时圣宇创立了脱贫致富“十步工作法”。

  具体包括:精准识别找潜力、依托市场选项目、科学规划重效益、致富带头选强人、自筹贷款相结合、技术支持找靠山、一户一策明白人、保险托底不返贫、基层党建做后盾、齐心协力奔小康。

  党建记者出身的时圣宇深知,“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

  成立村务委员会和村民监督委员会,选拔优秀的年轻人,培养村班子后备干部队伍;由德高望重的老人、老村干部、群众代表、乡(镇)干部、司法人员共同组成“公道会”,监督村务工作,履行“村级法院”职责,确保实现四议两公开,确保村内矛盾不上交。

  “2017年实现全面脱贫,人均收入提高至4000元以上。”这是时圣宇之前定下的目标。“扶贫攻坚这项工作确实难,但正是有这些困难才能体现出我们共产党员的意义和价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应做出努力和应有的贡献。”他说。

  《民生周刊》记者 郑智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