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往事 20年前的今天,你在大田湾吗?

  • 来源:足球报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3-16 15:23

  1997年3月16日下午,整个重庆的关键词只有一个:足球。48小时前的3月14日,全国人大批准通过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前卫寰岛vs大连万达的甲A联赛,是直辖后的第一次大型群体活动。3万人,在大田湾体育场度过了激情四射的下午。

  “雄起”,比成都杀气更重

  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大批准通过,设立重庆直辖市议案。

  那天是周五,重庆人对于直辖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完全在两天后的大田湾得以展示。一位当时的市足协工作人员回忆说,其实1997年的3月13日,当时在大田湾排长队购票的现象就已出现,而14日竟然出现了通宵排队。

  部分球迷,花钱雇佣当时重庆还很常见的“棒棒”去排,当时的价格是:50元--可以吃50碗小面。有人上去问“棒棒”这个价格合适不?得到得答复相当肯定,可以,我还可以顺便买张票去卖!

  当时,散票的价格是40元,而放到黑市上卖,至少翻6倍,240元……

  在前卫寰岛俱乐部当时不规范的管理下,有管理层利用炒票价发了财。

  需要指出的是,在3月16日的那个下午,寰岛首发的11人中,没有重庆元素。

  魏新、刘劲彪、罗笛都在乙级队嘉陵,邱卫国还在健力宝,和李铁、李金羽、李玮峰一起憧憬未来。

  刘劲彪回忆说,当时他们在嘉陵一个月也能拿1万来块,但在寰岛,不上场的人员工资,都1万多。

  魏新是1997年嘉陵解散后,次年来的前卫寰岛,当时,嘉陵无缘甲B,魏新差点去当警察。

  连续四次冲甲失败,魏新郁闷到了极点,他一度不想踢了,重庆市公安局已决定要他,“你要问我那个时候有没有想进国家队的想法?我明确地告诉你,一点都没有。”魏新说。

  当时的前卫寰岛阵容中,高峰是沈阳人,赵发庆是大连人,赵立春是武汉人,韩金铭是天津人,姜峰是吉林人……

  于是一个问题出现了,究竟“重庆直辖”

  这个概念,在这帮外地球员心中,到底有无荣誉感?

  韩金铭说,来重庆前,他已听到这座城市要“升级”的传闻,从小在天津长大的他感觉是,“好歹从一个直辖市到了另一个直辖市,荣誉感肯定有。”

  赵发庆则这样总结:20年前的球员,对“职业化”3字的理解,可能不如现在的年轻人,但对城市荣誉感的概念,应该是强于现在。

  “我们在体工队中,吃大锅饭、睡大通铺长大。而当时城市英雄这个名号,是能让人心潮澎湃的,为重庆而战这三个字,是真情感。”赵发庆说。

  他们也有惊讶的事:走进大田湾的那一刻,突然发现这里的“雄起”声,比成都杀气更重,分贝更大。

  韩金铭说3.16进场那一刻,他竟然有点耳鸣的感觉;高峰,赵发庆等人见过大世面,但也根本没想到重庆的球市会这样火爆。

  后来韩金铭说,圈内一直有种的说法,大田湾体育场是一边高一边低,客队想镇住主场气氛,真的有些难………

  无数人都希望寰岛能为这座城市带来第一场中国顶级联赛胜利,和迎合重庆直辖获批的气氛,尤其是在万达的郝海东无法出场的背景下。

  这从那天重庆人的规格可见一斑,主管重庆文化体育的副市长窦瑞华,主持了开幕式并致辞,代理市长蒲海清随后在发言中提到,在重庆直辖之际,赢得首场甲A联赛,使重庆体育兴,百事兴!随后,宣布开幕的,是重庆市市委书记张德邻。

  但他们都想错了,还错得很离谱。

  寰岛老板王福生的百元小面传说

  1996年10月7日晚,当时身处甲B,主场定在武汉的前卫寰岛,和重庆渝海在大田湾进行了一场友谊赛。

  这是大田湾灯光球场启用后,第一场夜战。但这场比赛的关注点,其实是看球的人。

  据当时《重庆日报》记载,时任重庆市市委书记张德邻、代理市长蒲海清、人大常委会主任于汉卿等市领导全部在看台上。

  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重庆足球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1996年的10月12日至17日,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在重庆考察指导工作并强调指出,重庆要充分认识三峡工程建设所带来的历史性机遇。

  而据代理市长蒲海清的回忆录,1996年重庆直辖的筹备工作,正进入关键节点。

  随后寰岛集团总裁王福生,来重庆签字画押,将前卫主场迁移至重庆。

  王福生,一个当年堪比王健林的人物,他叱咤风云时,许家印还在创业。

  王福生喜欢“小面”,关于此,也有一段传说,版本很多,但大致如下:昔日重庆袁家岗华渝花园的前卫寰岛基地楼下,一家麻辣小面深得王总喜爱。某次王老总吃完二两小面,身上全是百元大钞,单单找不出两块零钱,小本经营的老板也一时凑不出找补的零钱。王总豪气干云:不补了,阔步离去。

  当时的重庆体委主任姚代云在球队回忆说,正式宣布前卫寰岛落户重庆那天,王福生电话通知他,请他收看当晚的《新闻联播》,结果晚上就播出了对王福生的采访,证实前卫寰岛选择重庆作为主场。

  那是1996年年底,重庆球迷获悉后欢呼雀跃,终于有自己的主队了,终于有自己的甲级球队了,终于可以在自己的主场展示重庆球迷的风采了。

  前卫寰岛来的那天,球迷如过节般快活,几百人在大田湾贺龙雕像下集合后,浩浩荡荡奔向机场,最受欢迎的是施大爷和高峰。

  高峰穿个皮夹克,被球迷的鲜花和笑脸完全包围,硬生生挤过,才上了车-一身的汗。

  川渝恩怨,满场飘荡“姚夏我儿”

  寰岛入渝前,重庆仅有两支乙级队,一支叫渝海(嘉陵),一支叫红岩。

  用当时重庆体委主管足球的负责人的话说,直辖前重庆足球的水平,还停留在青少年足球的层次上,这和西南重镇的地位极不符合,利用即将直辖的机遇,引进顶级球队,满足重庆人对足球的渴望,是重庆市政府、重庆体育局给重庆人民的一份大礼。

  一位不愿具名的重庆体育局前任领导说,其实之前体育局就很清楚,重庆人极度渴望有支甲A球队,但1996年前,大田湾体育场条件实在太差,没有夜间灯光,此外各种硬件套件也不完善。直辖是个契机,不能让重庆球迷老是坐大巴到成都去看球!

  当时的四川全兴处于鼎盛期,马明宇、姚夏都是从重庆走出,然后到川队出名的。问题在于,1994年职业联赛开始后,全兴从未将一场正式联赛放到大田湾!

  据说在1996年时,重庆球迷助威团去成都曾因为没有票不能入场,专门致函当时的四川省长宋宝瑞,得批示后才挤出100张。

  重庆球迷很是郁闷。要知道,“雄起”这个响彻全国的口号,其实是重庆球迷在成都喊出来的,起自老重庆街头巷尾斗鸡的加油助威场景……

  事实上,那个时代的重庆市领导,同样对足球非常狂热,甚至把自己摆的和普通球迷一样,平易近人。

  一位正厅级干部20年后曾这样回忆:某日,重庆市主要领导在看台上看球,由其是外调而来,看到裁判判罚不公,引发全场球迷高喊“裁判我儿”时一度莫名其妙,遂扭头询问一本地副市长,其刚试图以文雅语言,诠释含义时,裁判又做出一不公判罚,结果副市长脱口高叫,哎呀你看,裁判真的是我儿。

  对于这句“XX我儿”的话,最看得开的还是姚夏。

  1997年7月10日,首场川渝德比,场面火爆至极,“姚夏我儿”的声音一直飘荡在大田湾,结果不知是否噪音太大,姚夏面对空门一脚打偏……

  20年后,回到重庆担任力帆俱乐部老总的姚夏说,当时没说不想进球,只是太激动了,发挥失常,不是因为球迷喊口号,自己被吓到,“我本来就是重庆人民的儿子,叫几声不存在!”姚夏一笑。

  当年的前卫烧钱,堪比华夏上港

  现在来看,当时来到重庆的前卫寰岛,当时烧钱的魄力不比几年前的恒大,现在的上港、华夏差。

  1996年底,他们引进了高峰、韩金铭、姜峰、姜滨,4人的总价格,在400万左右,其中高峰1人就170万。

  1996年的亚洲杯上,高峰、韩金铭、姜峰全部参加。这是中国足球当时有史以来,最豪华引援手笔。无论是金额还是国脚人数,都超过了1995年的宏远,当时,他们买进马明宇和黎兵。

  韩金铭回忆说,中国当时从未有哪家俱乐部,有这样大的举动,整个圈子都在讨论:你去寰岛,究竟能拿多少钱?

  当年,几个绝对大牌的球员,年薪都在80万左右,但这只是他们收入较少的一部分,更多的钱来自比赛的赢球奖,保底为60万,老板一高兴,经常会提高到80万甚至100万。所以一年下来,只要能进入18人名单,间或可以踢上比赛的,年收入都在80万左右,而大牌则在百万以上,几位顶尖球员的收入更是可以达到300万或者更多。

  转会前的高峰、韩金铭、姜峰三人,其实在原俱乐部过得并不开心。

  1996年,甲A转会名单公布后,京城球迷大为震惊,不仅发起了“万人签名挽留高峰”的行动,有球迷甚至直接拨打北京市长电话热线,恳请挽留。

  但高峰还是走了。若干年后,国安俱乐部前总经理杨祖武说:“高峰当年离开国安是个错误的选择。”但高峰后来自己说,转会不是为钱,他需要换个环境,“而且提出转会后,俱乐部没做什么挽留,走就走了。”

  高峰加盟后,他的好友姜峰同样在升级无望的辽宁队不爽,于是一起来了重庆。而韩金铭,也希望走出天津,寻找新突破。

  这3人,加上冯志刚,赵发庆,徐弢等前国脚,赵立春、孙庆等湖北籍球员,整个重庆都非常兴奋,因为一支豪华舰队即将出现。

  但媒体和球迷,在血脉偾张中,却忽略了一个问题:没有好教练。

  1997年前卫寰岛来重庆广阳坝训练的时候,主教练是肖笃寅,但很快,德国人施拉普纳接手。

  换帅,是王福生的决定。一位20年前在球队工作的人士透露,当时,王福生很纠结,一方面他其实知道业内对施拉普纳评价其实不高,另一方面,在肖笃寅已无法控制球队的情况下,他找不到更合适的国内教练,控制住队内那么多的大腕。

  事实证明,王福生的担心是正常的,施拉普纳“能力糟糕”的弊端很快就爆发,而后无论是严德俊还是刘国江,尽管采取怀柔战术,都无法掌控球队,直到李章洙到来。

  不过,在当时,施拉普纳的到来,还是引起了轰动效应,从营销的角度来看,王福生成功了。 叶孤鸿遇上西门吹雪 那天下午在大田湾,上演的其实是场诡异的比赛。

  寰岛如初出茅庐、求战欲极强的的年轻人,把剑花舞得灿烂无比,激情四射;万达却更像一个绝顶高手,一言不发,一剑封喉。郝海东缺席让万达缺少进攻速度,却没让万达的节奏被带乱---用一个恰当的比喻:叶孤鸿(不是叶孤城)遇上西门吹雪!

  高峰的每一次带球和突击,都能引发大田湾体育场的山呼海啸。但事实是,寰岛的每次进攻都像是打在棉花上,而万达,则用最简单的反击,杀死了比赛。

  第37分钟,王鹏抓住了寰岛门将茵茨站位靠前的机会吊射成功,第59分钟,李明给徐晖送出了锁定胜局的绝杀。

  没有郝海东,也没有外援,但万达,却赢了。

  仅凭徐弘、张恩华、孙继海、魏意民、王涛、王鹏等人,就已让寰岛束手无策。必须提到的是,当时的李明处于全盛时期,他一个人在右路就击穿了前卫寰岛的防线。

  如果从技战术原因分析的话,前卫寰岛当时缺少一个好门将,德国人茵茨的业余程度,让同胞施拉普纳都无法忍受,被迫在随后的比赛中启用当时已当教练的徐弢,中场也没有一个能控得住球的前腰,这样的情况在王福生在1998年冬天以235万买下彭伟国、200万买下符宾后才得以改善。

  20年后,当赵发庆和韩金铭回忆那场比赛失败的原因时,答案都很一致:准备不足,低估万达!

  韩金铭认为,前卫寰岛堆砌了那样多大腕,整场比赛却试图以个人能力解决问题,而万达的底蕴和经验,又在国内首屈一指,低估就等于自杀。

  赵发庆也很感叹,当时赛季前的备战计划是有问题的,磨合严重不足,尤其是来到重庆后,气氛太热烈,大家心态不正。

  当大家都过了那个激情时代的年代后进行反省,才会发现0比2的比分一点不冤枉--一支真正强大的军团,最应该具备素质就是沉默,这种沉默不是军队里的人那样,都是哑巴,或者不说话,而是不为外界因素和对手困扰,在雪山急流大漠中行军后,仍具备给对手致命一击的能力。

  倒是重庆市领导给予了球队最大支持,输球后,蒲海清、于汉卿都专程看了球队--足球在当时,真的很重。

  这样的施大爷,焉能不下课

  那场比赛,其实也是那个赛季前卫寰岛的缩影--赛季第5的排名,并不符合应有的身价和水平,“钱喂”队的绰号,更像是讥讽。

  球队反弹,在严德俊接手后,他引进了33岁的保罗--中国第一位踢过英超的外援,足总杯上绝杀过曼联。那个赛季后半段,他为前卫进了7球,被评为“年度最佳外援”。

  赛季初的糟糕成绩,施拉普纳责无旁贷,尽管高峰、赵发庆、徐弢、冯志刚都是国足中施大爷的弟子,但大家却对他评价不高---他不是可以把球队真正捏合在一起的人,甚至没有针对性的技战术部署。

  一位20年前的俱乐部工作人员说:施拉普纳从到重庆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在抱怨,说条件不好,说球员不听话……

  而德国人在那场比赛后发布会上的话,不像一个教练能说的话,他一直在指责,除了他自己。

  “高峰不好,没有扳平比分,冯志刚也不好,第二个失球有责任,守门员更糟糕,两个失球都是他的错。”可以说,前后都没放过。

  很少有教练直接在发布会上,直接点名批评球员,在中国,更是如此……施拉普纳似乎根本不想和队员搞好关系,他希望的是轻松带队,轻松拿钱。

  据说,当时曾有队员要和德国人拍桌子动手,后来,连球队工作人员也不满他,因为他对住宿条件重来没满意过,第一天就不想和球员住基地,他嚷着自己要去住酒店。

  从后来的发展进程看,施拉普纳在重庆就像是闹剧,5轮结束,一场不胜(和天津打成1比1,因为对方违规派上迟嵘亮而被判0比3负),下课!

  这其实是一个可以预料的结局,谁也不想和一个只说问题,而不解决的教练一起工作。

  王福生豪赌失败,德国人也再也没有得到回到中国工作的机会。

  前卫寰岛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胜利,是重庆1997年6月18日挂牌直辖后的第一场比赛,那是6月29日,凭借着高峰在范志毅身旁的一记抽射,前卫寰岛主场1比0击败申花。

  那天,重庆球迷在大田湾体育场外游行,把甲A首胜,家乡直辖,香港即将回归的喜悦融合在一起。

  那时,BP机是一种时尚,大哥大叫做奢侈,坐公交是理所当然,打车是偶尔为之。

  每个重庆人,都在那晚人流的缓慢蠕动中,享受着生活的快乐和城市的荣誉感。

  高峰寻“姐”以及那英的段子

  其实,20年前那一天,场内外很多人和事,20年间,不断和重庆这座城市“纠缠”。

  徐弢坐在寰岛替补席上,弟弟徐弘则是万达主力后卫,成功扼杀了高峰的进球想法。

  11年后,两兄弟加上那场比赛进球的徐晖,组成“徐家军”,高光入主力帆,尹明善专门出席发布会欢迎。

  那天,徐弘和徐弢都意气风发,谁曾想半年后,3人搞得力帆一地鸡毛,舆论群起而轰之,和俱乐部管理层也势同水火,最终狼狈辞职。

  那天的大田湾,大连记者中有一个叫石雪清的人。后来成为足记转型的典范,先后被尹明善和王健林两位大佬看上并委以重任。现在南坪商圈的万达广场,据说前期就有石雪清做的铺垫工作。

  寰岛首发中卫赵发庆,后来当过重庆FC主帅,带领球队取得了重庆历史上第一次“重庆德比”的胜利。

  重庆FC4比1击败重庆力帆后,一位20年前就和赵发庆交厚的重庆市体委老领导,主动过来与之小聚,席间感慨万千,“发庆啊,你干脆创造个奇迹,让重庆球市回到1997年的激情”,可惜的是,赵发庆不久也卸任离去。

  当时,孙继海打的是后腰--这个位置和半年前他在国家队亚洲杯首秀,对乌兹一样。

  后来,他娶了一个叫王佳渝的重庆女孩。并在2015年,把自己最后的顶级联赛经历留给了重庆,至今,孙继海还在重庆有很多好友,也开着属于自己的足球基地。

  韩金铭那天没有打满全场,但后来他差点举家搬迁到重庆,“也许当个重庆人,过得也很快乐”。

  重庆,究竟有什么魅力?

  他们说,不排外,和北方人一样直爽,当然,还有火锅。

  很少有人记得,那天站在大田湾的主裁判叫陆俊--后来,执法过世界杯,再后来,因“打假扫黑”进了监狱,2014年9月2日才出来,不过,那场比赛,他的执法无可挑剔。

  高峰来重庆的第一件事,是寻找自己的“干姐姐”--80年代,这位善良的重庆女子看高峰瘦小可怜,主动帮其洗衣做饭。

  消息一出,全城轰动,当时一家报社一天接了50多个认亲的热线电话。

  后来,高峰还是找到了这位干姐姐,相认当天,高峰和姐姐姐夫一起喝醉………

  20年前的大田湾,没有留下那英在场的记载,《相约98》也尚未唱响。那一年,她的好友王菲刚把林夕写的“约定”唱的动人心扉。

  但因为高峰在重庆,那英其实多次秘密入渝,这段一度惊动当时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的恋情,在重庆如火如荼。很多寰岛队员,都有幸在重庆见证。他们都不评价高峰的是与非,但都承认,那英的确是豪爽之人。

  多年后,那英曾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回忆,那些年,我上台前还等他的电话。没等到,然后词都唱错了---即使如天后,恋爱时,也和普通女孩无异。

  那场比赛,是万达第一次到重庆打正式的职业联赛。王健林究竟来没来,没人能回忆得起。那个时候,王健林还不是中国首富,在孙继海等人眼中只是一个“大气”的老板。但20年后,只言片语就能引发外界轰动的王健林,已在这座直辖市建了5个万达广场,最近的一个被写进了重庆十三五规划,在媒体前公开亮相时,是当时的重庆市市长黄奇帆陪同。

  韩金铭回来了,和姜峰等人相见,随后,这位看似粗旷的天津汉子在嘉陵江畔写下一段极度感性的文字:老火锅的浓香依然扑鼻,喧嚣声已不如昨日,两江之水煮出的小面还是那个味道!但却物是人非,20年,走着走着就散了……

  是啊,20年,无数人和是非已随风,大田湾已成足球荒漠,只有这座直辖市日新月异。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