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全国的366个支持基地,29个合作基地,加上各个俱乐部的青训中心,这一个庞大的网络组成了德国的足球完整的青训体系。这一体系曾经被誉为是“完美的”,让每一个有足球天赋的孩子都能得到专业训练的机会。然而没有什么是真正完美的,《踢球者》杂志的编辑霍夫曼在一次访谈中指出:“我们的体系生病了。”
德国足球青训体系运转得平稳而有效,然而也十分死板。约翰内斯·本德尔是霍芬海姆U19的队长,他的一天生活颇有代表性。本德尔每天早晨6点30分起床,一个小时后,上午的课程开始了。中午他回到俱乐部的宿舍吃午饭,接下来是球队训练和晚餐。每天都是这样,如同时钟一样精确,很少有自由活动空间。
这对年轻球员来说是苛刻的,他们就像是一条生产线上的产品,缺少个性。霍夫曼说:“在俱乐部的青训中心里,这些年轻人失去了一般人的日常生活。”曾经在弗赖堡执教多年的老帅芬克尔也表示:“这是一种流水线式的生活。可是我们无法制造一个球员。球员的成长是自我进行的,我们不可能带给他们成长。”德国前国脚高迪诺说:“我在成为职业球员前,每周只有两次训练,其他的时间我都是在街边踢球,现在的年轻人没有这样的感觉了。”
欧洲杯前,德国队主帅勒夫有众多年轻球员可供选择,当时塔赫、迈尔、萨内、格雷茨卡、布兰特、魏格尔、基米希等人都有希望入选。德国电视一台认为,勒夫在这些年轻人中很难做出选择,因为他们虽然能力相当出色,却缺少了鲜明的特点,没有哪一个球员能给球队带来一些不同的风格。
当然,德国队的青训体系在世界围内仍然是成功而高效的。德国U18国家队的主帅施勇维茨说:“正因为有很多赞誉,我们的压力也变大了,对成功太过渴望。这套体系没有到病了的程度,但必须进行一些优化。”施勇维茨去观看了一些U12和U13的比赛,“我在一个青训中心的场边待了一会儿,看到的和听到的东西,让我以为这是一场预备队甚至是成年球队的比赛。我们有很多好教练,但在U12就让孩子按照成年队的方式踢球,操之过急了。”
德国足协还要加强在对小球员的学业教育。德国平均每年有15万孩子踢足球,4000人进入德国足协的青训基地,其中800人可以去俱乐部的青训中心,而最终能踢上德甲的只有25人。淘汰掉的孩子怎么办?一方面要保证他们不会放弃学业,在不能成为职业球员的情况下可以改变方向。另一方面,也要给他们继续提供踢球的机会,毕竟有些球员大器晚成,即使在俱乐部的青训中心未能实现飞跃,以后也还是有机会成为职业球员。
记者艾文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