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一窝蜂而上”,最好的创业心态是“基于自身的定位,走一条适合的路”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创业,心态
  • 发布时间:2017-04-01 13:55

  盲目地追赶潮流而完全丧失了自身基因,带来的将是灾难

  “羊群效应”,也叫“从众效应”,表现为对特定的或临时的情境中的占优势地位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采纳(随潮),缺少主观上思考事件的意义。

  这种现象在企业身上,经常表现为面对一个新的热门行业或是一种新的趋势时,企业往往会“一窝蜂而上”去争夺市场,最终导致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市场盈利能力大幅降低。过去一年的互联网创业中,从内容创业、到直播战场、再到VR竞技、乃至目前十分火热的AI领域,每天都在上演着百团大战。

  其实赶潮流并非是坏事,对互联网创业者而言,接受新思想不断地创新对企业本身和整个行业都有帮助。但是盲目地追赶潮流而完全丧失了自身基因,带来的将是灾难。

  在一条根本不可能“由此及彼”的道路上坚持越久,损失越大

  不仅仅只是创业公司在面对万千变化的市场时有焦虑,独角兽企业也有迷失的时候,而且他们由于具有雄厚的实力,更容易在竞争中产生一种“我能行”的错觉,从而在一条根本不可能“由此及彼”的道路上坚持更久,一旦决定被证实是盲目的、错误的,不可挽回的损失可能已经造成。

  以蚂蚁金服为例,2016年“支付鸨”风波一度成为热门,仔细分析这一事件,支付宝如此急于推出圈子功能无非是迫于社交领域老大腾讯的压力。事实上,凭借社交属性,微信支付迅速崛起,大有颠覆支付宝地位的态势,如果说支付宝一点都不着急那是假的,因此追求社交属性看似是那么必然的一个选择。倘使安安静静做一个付款应用,那么将会彻底失去对抗微信的正面战场,而永远处于被动的守势。从“红包大战”,到“圈子”风波,支付宝耗费大量的资源、人力,却没能给社会带来多大创新,最后发现离初心越来越远,没有任何意义。

  “圈子”风波后,支付宝团队痛定思痛,自我调整,确立了“不做社交”的战略,重新定位。支付宝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商业和金融的理解力。因为商业是在不停发生变化的,从电子商务到O2O等场景,以洞见力和科技能力去驱动创新,会给用户带来大量的新的体验。“不做社交”而将更多的资源放在蚂蚁金服最擅长的地方,那就是以支付为基础的创新。对于蚂蚁金服来说,这既是业务战略上的确定,也是一种态度上的宣誓。

  问题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何时做”

  伟大的颠覆往往始于认知。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取胜甚至与一个领域内拥有领先地位的公司抗衡,靠的是对自我的定位。首先,必须承认现实,直接发起挑战,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其次,在这一领域中太多人都想做的事不要去做,即不要去盲目地效仿那些处于优势地位的企业;最后,可以采取一个更好的策略,利用它们在潜在客户心智中已经占据的位置,将其与该领域内的一个新位置挂上钩。当然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想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往往是白费功夫,还不如在自身基因基础上,把精力集中在公司业务的其他方面。尽早建立产品的领导地位,这才是弥足珍贵的。

  文/贯众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