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艺术上升为文明 粉彩瓷不再只是粉彩瓷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艺术,文明,粉彩瓷
  • 发布时间:2017-04-01 14:21

  极致而不俗,方为上品。不俗的艺术品如是,通达的人生也如是。

  罗曼罗兰说过:“艺术是一种享受,是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

  “现代汉语词典”说,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客观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简单的说就是源于现实,又能体现特定时期人文风貌。

  艺术源于人对艺术品的鉴赏,现在,人们通常从三个层面来认识艺术:

  精神层面——把艺术看作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把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等并列。

  活动过程层面——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创造活动,或对现实的模仿活动。

  活动结果层面——艺术就是艺术品,强调艺术的客观存在。

  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它最终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

  再多的理论也没有实际的艺术品给人带来的震撼强烈。一次偶然,邂逅民国粉彩瓷笔筒,圆柱形的筒身,上绘山水石桥,线条勾勒细致、色彩明丽,钊钊清朗中有述不尽的恬淡安然。

  据了解,粉彩瓷出现在康熙晚期,是在五彩瓷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直接影响而创烧的新品种,它以绚丽夺目的色彩、温文尔雅的韵味、卓尔不群的格调,融汇出迎合清代社会习俗的装饰效果。

  粉彩瓷在含铅的玻璃质中引进了砷元素,发明了“玻璃白”,用“玻璃白”打底,使得各种彩料有深浅浓淡乃至乳浊柔和的变化,因为使用进口的彩料,色泽淡雅柔和,清逸艳丽,使用芸香油调色,所以色彩柔和清丽,有柔软之感,而较低的烧造温度使得粉彩瓷又有“软彩”之称。

  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是中国制瓷业进入变革、创新、发展的一个全新的时代。那时,专门烧制皇家用瓷的官窑已名存实亡,被逐渐兴起的股份制瓷业公司所替代。

  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这段历史时期全国各地生产的各类瓷器,被人们统称为“民国瓷”,而这一时期也是瓷器的萧条时期。

  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导致民国瓷时代特征不够明显,风格上与晚清官窑瓷器大相径庭,生产的瓷器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都不如从前。长期以来,民国瓷器不被人们重视,难登大雅之堂,但随着收藏热的不断升温、明清高端瓷器资源的日益减少,瓷器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使得民国瓷器的价格持续走高,市场行情不断上扬。

  这之中,民国粉彩瓷因具有文化、历史双重价值备受瞩目。

  民国瓷上的风景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直接关系。那时,国家对官窑的控制程度已不如前,一些海外资本家和民间资本家开始有机会请到一些烧窑高手,由于当时很多文化元素正在批量进入视线,民间的瓷器风生水起。一批出类拔萃的优秀民间陶瓷艺术家异军突起,“珠山八友”就是当时的代表人物。

  民国瓷虽是新秀,可题材不局限于山水草庐,还引进了咖啡、洋酒等,采用了刷花、贴花、喷花以及刻瓷填彩等新工艺,让人耳目一新。许国人都曾说:“民国瓷是清末民初最漂亮的一种瓷器。”

  对于集多种艺术于大成的作品,粉彩瓷在其中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品类,每个人的见解都不相同。就像华谊兄弟的老总王中军所说的那样,感到再也没有比艺术品更贵的东西了,“也只有在收藏面前,我感觉到自己再有钱也还是个穷人”。

  在他的眼里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更是文明。但文明是体现出来的,说什么都没用。

  文/三苼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