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语音交互市场趋势明朗 AI巨头加速战略布局
- 来源:微型计算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智能语音,AI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4-13 10:32
2月16日,百度宣布全资收购渡鸦科技。百度集团总裁和首席运营官陆奇表示,凭借其语音与对话技术的优势,百度在引领新一代人机交互平台上拥有巨大的机会。同一天,彭博社报道称,华为正计划开发自主语音助手服务,瞄准Siri、Alexa和谷歌助手,涉足语音助手市场。显然,随着亚马逊、Google相继在语音交互设备上发力,市场已经看到了这一领域的无限潜力。
智能语音助手成火爆话题
说到语音交互,这其实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在中国手机市场上,若干年前就出现过一些简单的语音操控工具,比如用户可以对着手机说话,进行发送短信、拨打电话、点播歌曲等操作,但是这些产品并不属于智能语音助手。真正的智能语音助手主要是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它们能够理解用户的日程安排和兴趣爱好,能够提供各种信息和服务,甚至能够智能分析两人的聊天对话,从而给出快速答复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语音助手也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从亚马逊的Echo开始,这种外形简洁美观,看上去只是一个蓝牙音箱,但却因为具备智能语音助理能力而内藏乾坤的小玩意儿就成为了热点。除了前文说到的百度和华为,几乎国内外所有IT巨头都相继进入了智能语音交互市场。
去年10月,英特尔与科大讯飞签署合作备忘录。根据英特尔内部消息,英特尔将与科大讯飞合作共同研发AI芯片,该芯片将麦克风阵列、远场语音识别等功能集成到SoC当中,以形成完整的远场语音交互链条。此次合作也正式宣告英特尔将进入智能语音交互市场。除了英特尔,三星同样在语音助手领域的积极布局。三星于去年10月份收购了致力于打造开放式人工智能助理平台的初创公司Viv Labs,同时以80亿美元收购哈曼国际,随后又联合GPU巨头英伟达投资SoundHound。SoundHound是一家致力于语音识别与搜索的初创科技公司,最初SoundHound的主要服务是提供和音乐有关的信息。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也在2016年花费100小时完成了AI管家Jarvis的开发。扎克伯格及家人可用语音向手机或计算机下达指令,实现灯光、温度、电器、音乐和安防设备的控制操作。Jarvis系统具备的学习功能可使其识别主人的偏好模式、学习新词汇与相关概念。
更有甚者,微软在Build 2016大会上几乎完全放弃了实际的产品,而主讲人工智能和它可以覆盖到的那些服务;Google CEO桑达尔·皮查伊在Google I/O2016开发者大会上重复得最多的词语也是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随着亚马逊、谷歌、微软相继在语音交互设备上发力,市场已经看到了这一领域的无限潜力。语音作为人类交流最自然的方式,比文字和图像更具天然的优势。尤其是亚马逊Echo的成功,把人们带到了无屏时代的门前。智能语音助手也因此成为了非常火爆的话题,几乎掀起了全行业研究亚马逊Echo的热潮。
为何智能语音交互市场如此火爆?
VoiceLabs近日发布了《2017年语音报告》(The 2017 Voice Report)。报告对亚马逊Alexa和谷歌Google Home的开发者和消费者进行了调查,总结了目前的智能语音市场,并对2017年的趋势做出预测。该报告预测,2017年语音产业结构将按照硬件产品、AI软件、语音应用App、生态系统服务相结合的架构继续向前发展。预计2450万台以语音为主要交互方式的智能硬件产品发货,市场总量将达到3300万台,市场规模超过200亿美元。而对各种智能语音助手以及语音交互App而言,竞争将更加激烈。
亚马逊于2014年底推出智能音箱Echo如今已成为美国使用最广的智能家居产品,根据CIRP的报告,自2014年11月发布到2017年1月,亚马逊Echo系列(包括Echo、EchoDot和Tap)用户已达到820万,同比增长2倍,较2016年11月时的数据增长60%。而亚马逊公司2017年的销量目标是1000万,销量激增的背后是Echo正迅速从早期用户的小众圈子进入大众市场。
从产品销量、技术进展,到相关创业公司的兴起以及资本市场的频繁运作,种种迹象表明,智能语音交互市场的趋势已经明朗,语音是AI领域中最先落地的应用之一。这从电子技术发展历程中也可参考类比,以语音为核心的电话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而其后相当长的时间才出现以视频为主的电视,移动电话同样遵循了这个规律。从物理层面来看,语音信号无论是从数据量还是计算量方面都低于视频信号,这在趋势刚兴起的时候,更容易适用于远未标准化的硬件体系,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多传感的融合仍然是根本趋势。
语音交互市场的全球竞争态势初显
VoiceLabs预测,亚马逊或Google今年会通过类似手机上的推送通知来加强新应用的分发,并试图解决用户留存率低的问题,而2017年也将是语音应用货币化的起步元年。当智能语音助手充分了解“主人”需求之后,应有能力在合适的时间主动提示合适的应用,既提高用户的使用价值,又解决了语音应用的分发留存问题。
从全球来看,亚马逊Echo最有竞争力的对手当属GoogleHome。Google Home自2016年推出以来一直与Echo明争暗斗,争抢智能家居中枢的角色。通过亚马逊和Google在美国“超级碗”投放的电视广告就能体会到这种竞争的激烈,两家不约而同地打出了温馨家庭“懒生活”牌,突出产品智能管家的功能。
美国市场调查机构Slice Intelligence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对在线购买Echo消费者的性别、年龄、购物习惯等特征进行了统计。某种层面上,这意味着Echo在消费者眼中不再是只有极客和技术控才感兴趣的“玩意儿”,而是获得广泛认同的大众消费品。当电子消费品获得了女性用户的认可,并且呈现出女性消费者占据市场购买主导优势后,产品将逐渐成为成熟品类,并迅速出现销量攀升态势。Google已经意识到与亚马逊的差距,正尽力通过收购等方式快速弥补这种差距。2017年1月初,Google宣布收购Limes Audio并表示将会把Limes Audio集成到自己的视频会议解决方案中,为客户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音频体验。此外,微软、苹果等公司也在不断强化自家的智能语音助手。
反观国内,类似Echo的产品始终没有吸引到消费者的眼球。一般来说,国内相比国外市场有6-18个月的延后,但是以国内的技术水平来看,可能需要的时间更长一些,国内在语音助手方面的布局略显不足。科大讯飞虽然在技术链条上最为完善,也推出了类似Echo的叮咚产品,但是市场反响一直没有达到预期。百度、阿里、腾讯、360也加大投入做了布局,但是技术链条仍不完善,产品和服务始终没有很好的落地。即便在技术环节,国内活跃的创业公司相比国外也少了很多,语音识别领域主要还是云知声和思必驰,NLP领域主要是三角兽、蓦然、竹简等,显然技术也制约了国内智能语音交互市场的发展。
可见,在智能语音交互的全球竞争之中,国内的AI巨头似乎才刚刚苏醒。
文/陈孝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