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黄岗侗寨 侗族大歌中的“抬官人”和“喊天节”

  黄岗大歌独具特色,多声部的唱腔调与其他侗族地区有很大差别,侗民练就了一副高腔迤逦的嗓音,其大歌带有浓郁的高山号子与稻田泥土气息。

  “官人”途经之地,碰到最多的还是“姑娘拦路”。抬轿队伍每走几户,就有一群穿着盛装的姑娘,以歌拦路,智取“官人”囊中之物。

  “喊天节”开始时,天师抱起大圆鼓,飞身踏上高脚凳,猛击三下鼓,抬头朝天大吼几声,接着就随鼓点大念祭天辞……

  贵州省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不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为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首选地之一,还被誉为“原生态博物馆”和“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但是,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多,外来文化对当地的冲击和影响越来越大,如今要体验原汁原味的侗族风情,与世隔绝的黄岗侗寨就成为了首选。

  黄岗位于黎平县双江乡最南端,与从江县小黄只有5公里路程。可是,当小黄早已蜚声中外、游人如织的时候,仅仅一箭之遥的黄岗却默默无闻。究其原因,是由于黄岗交通不便,在“望山跑死马”的黔东南地区,村民难出,外人难进,但也正因如此,黄岗成为了当地最具原生态的侗寨。

  侗族大歌的高腔

  金色禾晾的美妙风景

  黄岗侗寨非常古朴、宁静,基本没什么游客,有5座鼓楼、一座花桥,四周古松环抱,寨边禾仓林立、禾晾有序排列,把村寨围在中间。收获季节,层层禾晾成为一道道金色屏障,而这些金色禾晾正是黄岗寨名的由来。古往今来,黄岗的侗民都遵从传统的生活方式:种田不用化肥(鱼吃寄生虫)、收割不用镰刀(用手摘禾)、辗米不用机械(传统舂米)、吃饭不用筷子(用指食)、厕所不在室内(在鱼塘)、谷仓不在家里(在水塘),原始的民族风情让人心神荡漾。

  刚进寨门,一阵悠扬的歌声便传入耳中,只见宽敞的平坝上,十几名少男少女围坐一圈,在一位歌师的指点下高唱侗族大歌,那歌声清脆悦耳,余韵绕梁。相传,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已有2500多年历史,其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歌不同,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

  这独特的民族音乐非常吸引我,等孩子们一曲唱罢,我便上前向歌师请教。歌师名叫吴成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的传承人。据他介绍,黄岗和邻近的小黄是侗族大歌的主要发源地,黄岗大歌独具特色,多声部的唱腔调和其他侗族地区有很大差别,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到了“隔坡说话,见面半日”的地步,导致黄岗侗民练就了一副高腔迤逦的嗓音,他们创作出的大歌,更多的是高腔(高山号子音异)多声部,带有浓郁的高山号子和稻田泥土气息。

  侗族大歌在黄岗历史悠久,“饭养身、歌养心”一直是侗民的口头禅,全村上下,小到学语孩童,大至耄耋老人均能唱上几曲。无论大事小事,黄岗人总会倾情歌唱,用歌喉表达自己的感情。对于他们而言,侗族大歌早就不仅是音乐艺术,更是侗族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

  两年一度“抬官人”

  姑娘拦轿,智取囊中之物

  侗族大歌在黄岗的地位举足轻重,但侗民们大多不以大歌为生,很少有人专门花时间练歌,而坝上围坐高歌的孩子们,都是在为明日的“抬官人”活动做准备。“抬官人”一般在春节期间“月也”中进行,“月也”意为“集体作客”,是侗族人民特有的传统民族习俗,以寨子青年男女为主体,带着数十或数百人的侗歌队、戏班子和声笙队到另一个寨子去春游、作客,主人则杀鸡宰牛、饮酒欢歌,盛情接待他们。而“抬官人”则为整个“月也”集体活动中的高潮部分。我到黄岗时正值春节,目的正是参与这两年一度的盛会——“抬官人”。

  传闻,“抬官人”起源于一位黄岗官员吴志和,他臂力过人,武艺超群,不仅斩杀了为害四方、祸乱百姓的白蛇精,还单枪匹马与洛寨数名身怀绝技的武士激战,调解了六洞郎寨与洛寨的山林纠纷。由于吴志和为官正直,除强扶弱,深受百姓爱戴,为了感谢他的恩德,在正月初七这天,百姓抬着他走街串寨,接受当地人参拜。此后,这项活动流传至今。

  “抬官人”当天,随着三声地炮巨响,活动正式开始。活动中的“官人”大多数由孩童扮演,小“官人”们身着华丽官衣,骑在稻草扎制的马形滑竿上,正襟危坐。每副滑竿由4个成年人抬着,陆续向寨子的广场集中,待到“官人”齐聚,再绕着寨子游行。几十副滑竿排成一列,长长的队伍,在寨子中浩荡穿行。而“官人”身后还跟有众多“随从”,“随从”们的装扮奇形怪状,或赤膊露体,或衣衫褴褛,或脸抹锅烟、石灰,或身画青龙白虎,或饰演兵匪乞丐,或装扮妖魔鬼怪……

  每个形象都趣味无穷,令人啼笑皆非。除此之外,队伍的最后,还赘着一大批衣着靓丽、银饰闪烁的年轻姑娘,她们手撑花伞,逶迤而行,场面甚是壮观。

  在“官人”行进途中,常有“百姓”放鞭炮、吹芦笙、斟茶送水迎接,“官人”饮茶完毕,即赠红包礼金以表答谢。不过“官人”途经之地,碰得最多的还是“姑娘拦路”。抬轿队伍每走几户,就有一群穿着盛装的姑娘,以歌拦路,智取“官人”囊中之物。每当姑娘们唱完一曲,“官人”就要将钱递出。能歌善唱的姑娘接踵而来,歌声此起彼落,“官人”递钱不迭、应接不暇,旁观者连声喝彩、赞叹不已。一时间,欢笑淹没了寨子,快乐和幸福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当所有的队伍完成游行、集结到寨子广场后,整个活动达到了高潮。芦笙奏起、鞭炮噼啪,轿子队伍和撑着花伞的姑娘围着中央广场旗杆旋转,整个寨子随之沸腾。置身其中的我,此时此刻完全被眼前的一切所震撼,沉醉在黄岗侗民的快乐和幸福中。

  黄岗“喊天节”

  祭祀雷婆的传统仪式

  除了“抬官人”,黄岗侗寨还有一大盛事——“喊天节”,这是独属于黄岗侗寨的祭祀仪式。“喊天节”侗语称“谢萨向”,意思就是“祭雷婆”。黄岗侗人为什么要祭雷婆呢?这在当地还有个传说。

  雷婆原本与黄岗侗民一起住在人间,但有一天,人类诸族共祖(侗族创世神话)姜良和姜美得罪了雷婆,雷婆一气之下跑上天庭,并降灾祸于侗民。她阻止降雨,让田地龟裂,粮食绝收,而黄岗侗民想要风调雨顺,就必须每年为她举办祭祀。相传在明朝,有一年黄岗侗民忘了祭祀雷婆,随即就遇上大旱,草木焦枯,河水断流,庄稼颗粒无收。遭此天灾,敬畏天地神明的侗民陷入了极度的恐慌。黄岗的寨老(村寨事务的管理者)吴万想为了解救乡亲们,徒步千里,去寻找当时极有名气的天师吴为民前来为黄岗民众求雨。吴为民被吴万想的爱民之心所感,于是在农历六月十五这天举行仪式,祭祀雷婆。

  祭祀当天凌晨,黄岗侗寨人山人海,“祭天坛”被围得水泄不通。一开始,吴为民先叫人杀了一头大肥猪,自己杀了一只大公鸡,再摆上腌鱼,点燃香纸,一切准备就绪后,只见他抱起大圆鼓,飞身踏上高脚凳,猛击三下鼓,抬头朝天大吼几声,接着就随着鼓点大念祭天辞:“天呀!地呀!今日大吉大利,宰猪求雨益,待雷公哟而待神,平时干旱无收成,泉水不冒河断流,人民群众十个愁。拜天拜地求好雨,劳动人民个个喜。唤雨求露为人民,农民无雨心不平。给好雾,下好雨,禾苗棉地得适宜。”语毕,天空立刻阴云密布,接着就噼噼啪啪地下起大雨来。自此,黄岗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日子越过越红火。此后,黄岗侗寨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都要大摆宴席,接待八方宾客,再没有一年敢落下。

  如今的“喊天节”与过去的祭祀流程大致相同。一大早,先由寨老牵一头黑毛猪到河边宰杀,烧香烧纸祭祀一番后,全寨才开始大规模杀猪。家家户户宰杀完后,每家挑选一块好肉煮熟,集中摆放到寨子中间的坪子里。随后,天师前往祭坛,在路上一边念着咒语,一边用巴芒草挥洒福茶,这是祈求前来祭天的主家与客人平平安安。到了祭坛,天师登坛念咒,身着侗族盛装的侗民们则围着祭坛,在天师的引领下,一起对天跪拜,高声呼喊:“萨向啊(雷婆啊),对不起,我们给你赔罪喽!”祭祀完毕,男女老少唱起娱神的侗歌,吹响雄浑的芦笙……

  “喊天节”的神奇之处在于雷婆显灵:如果仪式之前是晴天,那么仪式后一定会下雨;如果仪式前是雨天,仪式后就一定晴天。如此持续多年,屡试不爽。

  文 图 尹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