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起步得道多助

  • 来源:大学生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5-05 14:01

  “一带一路”战略应势而起,在亚太非地区乃至欧洲搭建起一个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大平台。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合作中的重中之重。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一国经济的繁荣发展总是依赖于先进、完善的基础设施。亚洲很多地区,由于资金匮乏,基础设施得不到发展,从而制约了经济的恢复和崛起。

  周莹

  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

  在以前,关于基础设施方面的资金通常由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机构提供。但这些金融机构主要由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掌控,发展中国家通常没有话语权,无法贷到充足的资金。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从2010年到2020年,亚太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至少需要8万亿美元,而世界银行每年仅能提供600亿美元,显然是杯水车薪。同样,亚洲开发银行也很难满足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因此,亚洲需要更大的杠杆撬动更大的资金,亚投行顺势而生。

  2015年12月25日,秉持开放包容、公平公正、互利共赢的原则,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北京正式成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亚投行从最初的22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发展至57个成员国。其中,不乏英国、法国、德国这样发达的欧洲国家。但亚投行的成立决非仅仅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出现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为缔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和谐的全球化经济体系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二战以后,美国继承了英国衣钵,成为掌管世界的霸主,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全球货币体系。在这样的金融框架下,主要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美国等发达国家所控制,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话语权,大部分国家由于贷不到资金,经济迟迟得不到发展。同时,许多国家都遭遇过美国的歧视和压制,抑或是因为触碰到了美国的利益“奶酪”,抑或是由于经济发展良好可以被美国切出一块“肥肉”,比如科索沃战争之后欧元的暴跌,被金融危机肆意席卷的亚洲雁阵……

  早在公元14~16世纪,在中国及周边就形成了以中国货币——古铜钱为中心的国际经济体系,推动了东亚海洋贸易的兴旺。亚投行的成立,一方面助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另一方面,通过扩大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量和储备量,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据统计,到2015年,人民币在国际货币支付的排行中位列第5名,在国际货币交易中排名第6。而亚投行为何能在美元称霸的货币体系中脱颖而出?这是因为我国一直奉行的公平公正、互利共赢的信条得到了认可和支持。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之间无论从经济还是政治上都变得更加紧密,尤其在一定的区域内,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危机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而繁荣同样具备这样的特性。一国靠打压和剥削他国来求得发展并非长久之计,同时还容易引火上身。而追求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才是恒久之道。

  亚投行已经起步,“得道者多助”,相信通过各国政府的共同努力,最终能够实现一个公平公正、互利共赢的全球化金融体系。

  文/周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