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和亚运会:先做价值,再谈认同&就算电竞真进了亚运会,那又怎样?

  • 来源:电子竞技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6-06 14:01

  4月17日,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Olympic Council of Asia)与阿里体育在杭州宣布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据称,日前在土库曼斯坦,OCA已经接纳电子竞技进入今年9月举办的第五届亚洲室内武道运动会。而电子竞技也将在2022杭州亚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据报道,阿里体育与亚奥理事会接洽中,在电竞加入亚运会事项上意见一致,除了FIFA,增设了MOBA、RTS等三项非体育类竞技项目,与阿里体育的WESG项目类似。越来越多的人期望着电竞入亚对电竞被传统体育接受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电竞和亚运会:先做价值,再谈认同

  去年里约奥运会的时候,有一个被许多媒体报道的“电竞奥运会”,eGames。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比赛,没有公布参赛队伍和项目,只公布了参赛地点——奥运结束后一个月,在里约。

  这个比赛后来打了没有,可能已经没有人关心了,然而当时这条新闻像这几天“电竞入亚运”一样,引发了圈内的热议。很多群众眼含热泪,认为电子竞技的春天已经来了。

  然而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奥林匹克宪章中对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的规定:

  凡是列入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的至少要在75个国家和地区及四大洲的男子中以及至少在40个国家和地区及三大洲的女子中广泛开展

  这句话翻译一下,意思就是在电子竞技项目在非洲大陆也生根发芽,广泛开展之前,是连申请比赛项目的资格都没有。而鉴于奥委会对奥运项目采取“只进不出”的严控政策,电子竞技进奥运会这件事可以先加入到有生之年套餐当中。

  奥运会没戏了,是不是亚运会就有戏了呢?最近媒体圈又再一次因为“电竞要加入亚运会”而狂热起来。通读了阿里体育的那篇文章,里面只是在说,阿里体育和亚奥理事会有个战略合作,在向亚奥理事会推荐电子竞技项目,同时亚奥理事会“考虑”在沙滩运动会和亚运会加入电竞项目。

  考虑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我提过许多方案,当对方说,“知道了,我考虑一下”的时候,有时候是他真的在考虑,有时候他不过是在说,“我不想当面拒绝你”。

  在2017年的元旦,我曾经写过这么一段话:

  电子竞技载体是游戏,需要文化部审批版号;内核和组织形式是体育,划归为体育项目;传播方式又以视频影像为核心,需要广电的内容审核。而对于掌握着核心用户的厂商来说,又有极强的自己做生态的意愿。这个问题便是:究竟由谁来管理电子竞技,究竟谁能管理好电子竞技?

  在2017年的趋势预测中,我提到厂商会以联盟的模式,以更加强力的姿态来全面整合电子竞技生态。以2017年元旦为界,往前三个月,腾讯互娱的第五元素腾讯电竞成立,往后三个月,KPL这个目前最像NBA体系的电竞职业联盟成立。

  电子竞技本质上是内容产业,厂商的项目加上俱乐部构成了头部内容,通过内容制作机构进行制作播出,以此为核心来建立自己的商业生态——这是电子竞技在过去三年来得以飞速发展的核心商业逻辑。

  电子竞技的发展方向本质上是由厂商控制的,在一个自治的商业逻辑中,进入亚运会甚至是奥运会体系,手握用户、流量和项目的厂商爸爸,给自己找一个爸爸的理由是什么?

  十年前央视批评游戏是电子海洛因,封停电竞栏目。十年后央视各种报道电竞,这种变化只是因为电子竞技行业本身越来越有价值,而并不是央视“宠幸”了电竞,电竞就会更好。

  去年劳伦斯十佳体育奖,Wings落选,我当时是这么写的:

  2016年里约奥运会收视率同比降低了23%,中国过去18个月有超过30%的机顶盒不开机。青少年相比去体育场更愿意打电竞。一个电视媒体体育奖现在是绕不过电子竞技这个话题的。

  对亚运会和奥运会,我们也应该持有同样的态度,需要放下渴望被主流认同的心态,抛弃一些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影响,以更冷静的心态来看待自己。2017年,中国电竞用户2.2亿人,占中国城镇青年人口的88%。电竞事实上已经是主流了。

  进亚运会或者奥运会,这是扩大影响力的好事。但是,电子竞技要长期良性发展,更应该把目光专注在商业逻辑本身上,三方赛事怎么赢利?俱乐部怎么挣钱?直播平台什么时候不烧钱?经纪公司怎么活?——这些才是电子竞技走向下一个十年的关键因素,这些问题不会因为进了亚运会而嗖的一声消失掉。

  我一直认为,这个世界是基于如下逻辑运行:你有价值,然后别人认同你。而不是反过来。少一些套路,多一些实干,对这个行业是好的。

  就算电竞真进了亚运会,那又怎样?

  昨天在美国大使馆里站了小半天,没手机,与世隔绝,喜滋滋想着,这次总算能看场NBA总决赛了。然后,打开半天没看的朋友圈,一条阿里体育联合亚奥理事会将电竞送入2022年杭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新闻刷爆朋友圈。紧接着朋友圈里又出现了辟谣和阴谋论论调。

  我低头看看自己手里通过签证的纸条,那是对NBA总决赛的希望和期待,再想想自己从来没有对北京、雅典和里约的奥运会有过这样的期待,心里就释然了。中国电子竞技太在乎一个名头了。

  就像之前我写被央视“宠幸”一样,无论亚运会事件真假,电竞就算是进了奥运会,真的值得欢呼吗,而且是一种近乎无序的狂欢。

  作为一个普通的体育爱好者,无论是看NBA,还是看TI,看S系列赛,其实动机都是类似的。希望得到的是高制作质量、高对抗水平和高文化价值的内容。

  显然这几条和作为亚运会中某一个项目出现的电竞比赛可能都搭不上关系,在制作质量上,RiotGame、Valve和Blizzard自己的团队显然能给观众更好的呈现,从对抗水平上,谁也愿意看SKT和KT这样的巅峰对决,文化内容自然更不用提,玩家们会因为欧冠、NBA总决赛、TI这样的职业赛事聚集在一起享受社交的魅力,可很少有人说今晚大家聚在酒吧看看亚运会吧。

  对于观众而言,职业体育比大众竞技体育显然比有价值的多,无论是个人需求还是商业价值。那么对于行业而言呢,电竞去了亚运会,目前赔钱的三方赛事和俱乐部们就不赔了吗?

  “背书”这种东西,从来都只是锦上添花,实质性的东西是给我们的用户和观众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电竞入了亚运会,不会多出什么价值,入不了亚运会,也少不了多少价值。2003年电子竞技就成了国家的正式体育项目,可之后的十年时间里,非但没能因为被认可而走上康庄大道,更是一波三折,这不是国家的认可有问题,是电子竞技从业者自身没能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同时也没能提供给观众们更好的内容。

  在狂欢之前,先搞清楚状况可能是个比较好。

  阿里体育推动电竞成为亚运会比赛项目是好事,不应该被恶意揣测,更不该被扣上以多年后的真相博眼球的阴谋论帽子。但实话实说,这件事既不能给观众带来比肩甚至超过TI和S系列赛的新观赛体验,也不能让其绕过Riot的授权,更无法让他们在电竞业务上从烧钱变成挣钱。

  不是提供好的用户体验,又没什么值得推崇的商业模式,那到底有什么值得狂欢的点呢?用朋友的一句话,电竞这样的狂欢还在,那电竞要走的路就还长,度量的距离已经不是时间的延伸,而是理性的提升。

  责任编辑石翔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