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L联盟化改革:真正艰难的时刻,尚未到来&LPL战略升级:一场中国式改良运动
- 来源:电子竞技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LPL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6-06 14:04
近日,LPL宣布了自己的改革蓝图。
LPL的核心改革路线如下:
取消升降级,城市争霸赛和LSPL变为发展联盟,有一个升级名额
扩军至14支队伍
对现有LPL队伍进行评估,确定其是否有成为LPL队伍的资格
LPL席位可以售卖,并在3-5城市展开主客场制
简言之,LPL要全面学习NBA的模式。取消升降级,主客场制度,联盟席位售卖等。
LPL联盟化改革:真正艰难的时刻,尚未到来
比起这些具体的措施,我更关心的部分在这次发布会上并没有公布,那就是LPL是否有新决策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而这套机制,才是NBA真正成为NBA的关键因素所在。
2016年forbes的NBA球队价值排行榜上,排在第三十位的是新奥尔良鹈鹕队。2012年的时候,现任老板Tom Benson花了3.38亿美金购买了这个NBA席位。NBA的席位之所以值钱,有如下几个原因:
联盟向每个球队分配的利益,占该球队全年总收入的中位数是51%
联盟除了向球队分配直播收入之外,还允许球队自行售卖区域转播合同
联盟通过工资帽和奢侈税的模式来拉近俱乐部运营投入,避免两极分化
联盟没有转会费,但是会否定一些明显会造成俱乐部实力不平衡的交易
简单的说,NBA的分配机制核心在于均衡和保护。
既要限制头部俱乐部变得过强,又要让中部和尾部的俱乐部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因为唯有这样,才能真正称得上一个体育联盟的生态。
我在NBA和守望联赛:看着像和真的像中曾经这么写过:
在关注守望联赛的席位价格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这个联赛的利益分配体系和生态建设蓝图。头部俱乐部重要,但中部和尾部俱乐部对一个联赛生态来说同样重要。没有了鹈鹕,就没有骑士和勇士。没有Game Talents(估计你们都不知道这个队),也就没有EDG和RNG。
在整个LPL中,只有极少数俱乐部能够靠自己的运营能力接近盈亏平衡,绝大多数俱乐部都在亏钱。另外一方面,老板们又认为“俱乐部和明星队员们客观上极大地推动了LOL在中国的流行,延长了项目的生命周期”,但俱乐部能从LPL的商业生态中分享的现金利益却又少之又少。
另外一方面,NBA之所以能够向联盟俱乐部分享丰厚的利益,核心原因在于NBA商业联盟对于俱乐部的绝对一致性。你并不能想象洛杉矶湖人队在休赛期去参加一个美国国家杯篮球联赛——因为这些俱乐部所有的投入都只能在NBA联盟体系,理所当然,他们的商业利益也都只能从联盟中获得。
从这个角度上说,LPL也可以认为俱乐部并没有All in LPL,通过自己对赛事长期的投入,已经给予了这些俱乐部足够的流量和知名度——互联网时代,流量和眼球就意味着价值。
LPL和俱乐部在商业利益上的博弈由来已久。今年春节前后的俱乐部罢赛风波背后就是利益分配的问题——LPL2017年版权销售喜人,而俱乐部并不能从中获得收益。更早些时候,究竟谁拥有俱乐部在赛事期间的肖像权,也是一个争执不休的问题。
不同于新兴的KPL联盟,可以从一开始就在白纸上勾勒联盟的愿景,可以在一开始就向俱乐部分享利益同时收拢所有商业化权益——LPL在决定联盟化的时候,各种利益体系已经形成,谁退谁进,都需要大智慧和大勇气。
这就是LPL联盟化的困难之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看到的是一份只谈及措施的声明。任何改革,都需要一个大权威或者大智慧的力量来推动——想想姚明是怎么成为篮协主席,再想想足协是如何以惊人的速度从体制内脱钩,以及NBA背后那个叫做大卫斯特恩的律师。
LPL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的核心目的不仅仅是取消升降级,而是如何让整个LPL的生态更健康,更具商业价值,也就是对决策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的真正变革。
从今天的发布会来看,LPL的改革迈出了第一步,但离深水区还远,真正艰难的时刻,尚未到来。
LPL战略升级:一场中国式改良运动
从UP一直到今天,十天过去了,关于LPL面临大变的传闻一直在舆论的水面之下疯狂的蔓延着。几个小时前,随着发布会的进行,很多臆测与传闻终是告一段落,但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LPL却将持续地处于权责利平衡的博弈之中,如何让LPL走出之前的困境,需要一场改良运动。
为什么要说是中国式的改良,更多的原因在于,联盟本是一门生意,可从自上而下的求变过程来看,给人的感受是更多的考虑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同时这样循序渐进的调整也意味着更多的变数。所以看上去就更像是贴合中国人传统认知的温和改良,而像OWL这样的组织,对于整个传统电竞世界而言都是一场革命,改良不会有太多人跳出来阻拦,而革命注定多舛。
暂且不谈LPL改良之后的事情,只说今天发布会提到的几个核心点。
主客场落地
主客场一直是电竞人的期望,从CEG开始,有几代电竞人在不断的尝试关于主客场的设想,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市场告诉人们,老老实实待在上海可能会是一个稳妥的选择。而今天的发布会上提到未来将在“3-5个城市展开竞技”。主客场代表的电竞商业地产可能性,已经让从业者陷入了按捺不住期待情绪之中。各种小镇,园区和以电竞为流量疏导的商圈都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作为大多数时间不生活在上海的北方人,笔者当然也希望能够把电竞观赛作为一个周末的社交活动,而中国拥有这样社交需求和人口基数的城市也在5个之上。主客场相比于当年的CEG时代有了不知道好多少倍的基础,可是让人担忧的是怎么利用好这样的群众基础。
主客场代表了需要多地区协同的转播,需要更精密的赛事执行规划,需要招募到足够支持执行这个计划的团队,每一个主场都意味着一次标准化的考验,而从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来看,电竞圈的直转播团队能够胜任的并不占多数。当地的不可控因素,同样需要更多本地的团队来提供支持,即便是武汉、成都、长沙这样电竞氛围浓郁的城市,本地执行公司的能力也是要打一个大大问号的。自上而下的改良,很多时候遭遇的考验不在于逻辑、模式和过往的经验,而是来自于底层的支撑团队和机构能否匹配。
赞助商和投资人
对于今天的中国电竞而言,和过去相比,可能最大的不同就是来自传统行业的关注和投入。过去一年里,不断地有人在细数传统广告主和投资人对于电竞的影响,这里就不再赘述。今天,LPL的联盟化,很多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满足这些传统业者的需求。
取消降级代表了给赞助商更稳定的权益,开放席位也代表了对于投资人的考量,但今天发布会最有趣的点是在于LDL(发展联盟)还会有一个名额可以通向LPL。
初看之下,这是一种降低LPL席位价值的选择,投资人买个队从LDL打上来,肯定要比直接去买LPL的席位省钱。但问题的关键来了,也是典型的中国式智慧,LDL的晋升大门什么时候会关闭,谁也不知道。不是一棍子打死之前LSPL队伍的梦想,而是让竞争变得更加白热化,同时又给了联盟本身在权益和情绪上的两重缓冲。对于赞助商和投资人而言,究竟如何选择,会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博弈,虽然LPL难以一下子完成扩充,但从被大量规避掉的风险出发,绝对值得。
其他
联盟的基础是共同盈利的空间和权责利的对等,对于这一方面,目前还没有看到更多的信息,所以也无法妄下结论,但这注定是LPL要再三斟酌的问题。当然一切的出发点都是我们期待每一个热爱电子竞技的观众都能在自己的城市看到顶级职业联赛。
责任编辑石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