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岁开国少将詹大南与徐海东大将的生死豪情

  截至2017年4月,共和国当年的1614名“开国将帅”还有30名少将健在。他们的年龄均超过90岁,其中有18人年龄已达100岁以上。徐海东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授衔的10位大将之一,也是中央军委确认的36位军事家之一,尤其擅长游击战。毛泽东曾说过,我们党为革命牺牲最多的是徐海东同志,他的亲属有66人为革命捐躯。

  徐大将的生死之交、102岁的开国少将詹大南仍然健在,他是将军县——安徽省金寨县唯一健在的开国将军。长征时期,曾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詹大南将军,给时任红25军副军长的徐海东大将当过保卫员,两人在在战场上结下了可歌可泣、山河动容的生死豪情……

  枪林弹雨互救性命

  1915年4月,詹大南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槐树湾乡一个贫寒农家。1931年,16岁的詹大南与16名生龙活虎的同乡一起报名参加了红军。

  1934年4月,鄂豫皖省委召开会议期间,徐海东见詹大南的军事素质不错,便把他调了过去。就这样,詹大南成了徐海东个头最高的保卫员。当保卫员不久,詹大南随徐海东回老家看望首长的妈妈。孰料第二天一早,闻讯而至的敌人突然包围了村子,刹那间枪声大作。混战中,一枚冒着青烟的手榴弹向徐海东滚过来。“不好!”反应敏捷的詹大南一个鱼跃飞身将徐海东扑倒在地。一声巨响后,徐海东的腿还是被一块弹片炸伤了,顿时血流如注。

  情急之下,詹大南背起徐海东便往村外冲,其他警卫战士排成人墙,端起驳壳枪形成一道密集火力网,好不容易杀出一条血路突围至村外。路上,詹大南遇见和自己同年参军的弟弟詹大海,两人一起轮换背着徐海东,最终摆脱了敌人,将徐海东送至医院急救。事后,徐海东对詹大南说:“小詹,这次要不是有你,后果不堪设想!”

  1934年11月26日中午12时许,长征途中的红25军一路拼杀来到位于河南省方城县的独树镇,拟向河南省西部的伏牛山穿插,孰料此地竟成了红25军生死存亡之地。当时红25军刚刚来到豫西地区,一路雨雪交加。饥寒交迫的红军将士哪里知道,弹药充足的国民党40军庞炳勋部第115旅和骑兵团已于2小时前到达,并抢先占领段庄、马庄、七里岗等一线阵地。突然间,敌人向红军先头部队发起了猛烈攻击,红军仓促转入防御。

  是日,天寒地冻,许多指战员因手指冻僵,一时竟拉不开枪栓,甚至连扳机都扣不动。稀散零星的火力,根本无法有效反击敌人,加上地形平坦,我军几乎完全暴露在敌人火力之下,形势万分危急。狭路相逢勇者胜!红25军政委吴焕先身先士卒,从交通队员身上抽出一把大刀,率部与敌人展开肉搏。此刻,敌军已从两翼包抄上来,千钧一发之际,副军长徐海东率223团及时赶到,一番恶战打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詹大南冒着枪林弹雨,冲到马夫身边,拉过马缰跃上大白马飞驰到徐海东面前,扶着徐海东骑上战马,率红223团向七里岗守敌发起冲击,以图打开缺口突围,但连续冲击3次均未奏效。入夜后,极度疲劳的战士们累得不想动,焦急万分的徐海东硬是把战士们从屋里赶出来绕道转向杨楼一带集结,部队在泥水里整整急行军一个通宵,终于在27日拂晓进入伏牛山东麓。

  至此,红25军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击退了数十倍的堵击之敌,完成了向陕北挺进的战略转移任务,彻底粉碎了敌人的追堵计划。

  激战中的詹大南随徐海东猛打猛冲,脚踝被敌人一颗子弹打穿了,令他无法行走。按照当时的惯例,行动不便的人员不能跟随大部队,于是有人提出将詹大南留在老乡家里养伤。可是,敌人随时都会清剿,以往许多受伤战士留下后都被国民党或当地还乡团杀害了。

  这时,副军长徐海东说:“小詹的脚伤不重,很快就能恢复,让他跟大部队一起走,弄口牲口给他骑。”徐海东找来一头骡子,让詹大南骑着走。走了10天骡子累死了,徐海东又给他找来一匹马骑。时值12月,天寒地冻,部队行军遇山爬山遇河过河。詹大南的伤脚蹬在马镫上,过河时伤脚就泡在水里,到了宿营地脚和马镫早冻在一起了,人根本下不了马,要靠乡亲用火将冰烤融了才行,痛苦程度令常人难以想象。好在红25军医院院长钱信忠每天亲自为詹大南换药,才控制住了病情。

  十几天后,詹大南脚伤基本好了,他就把这匹马让给了别的伤员骑。

  炮火纷飞毙敌师长

  历经千辛万苦的红25军长征到达陕甘苏区后,与西北红军第26军、第27军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1935年11月初,红1军团与红15军团会师后,红15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11月18日,毛主席在张村驿主持召开军事会议,决心在直罗镇打一场大的歼灭战。战前彭德怀司令员领着詹大南等在直罗镇东南仔细勘察了多个山头,制订了周密的作战方案。

  11月20日,国民党军第109师在飞机掩护下,大摇大摆地开进了直罗镇。红15军团悄悄占领了直罗镇南面高地。次日拂晓前,红军发起进猛烈进攻,打得敌人惊慌失措,拼命往北山上爬。此时,毛主席亲率的红1军团,早已隐蔽在山上。

  当敌人气喘吁吁地快接近山顶时,突然红1军团的手榴弹像雨点一样落在敌群中炸开花,很快把敌人压了下来,退下来的敌人又被追击而来的红15军团毙伤很多。激战几个小时,敌牛元峰师人马大部被消灭。最后,敌军400多人退守进一座土寨子,趁夜溜走。徐海东军团长立即命令詹大南火速带少共营追击。

  詹大南一口气追了10多公里,终于把敌人围困在一座小山坡上,打得敌人走投无路。詹大南没有忘记徐军团长交给他的任务,被俘的敌师参谋长用手指着山腰上一具死尸说:“那就是牛师长。”詹大南不相信,他从尸体上搜出一枚铜质狮头的私章,立即向徐军团长汇报。经过认定,私章是牛元峰的。徐军团长高兴地说:“发电报报告中央。”

  直罗镇战役后,詹大南被组织分配到15军团保卫局工作。离开徐军团长,詹大南依依不舍,徐海东拉着詹大南的手说:“小詹,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干革命四海为家,哪里需要哪里去。”临行前,徐海东送给詹大南一把刚刚缴获的新盒子枪作为纪念,两人拥抱泪别。

  解放后,时任共和国第一任水利部长的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傅作义,有一次做客中南海,对毛主席提出一个请求:“主席,有个叫詹大南的很会打仗,我要见见他。”詹大南应召而至。毛主席风趣地说:“你就是詹大南!在张家口。”毛主席所说的张家口是怎么回事?傅作义又为何特别想见詹大南呢?原来,毛主席所说的张家口,是指1948年底的平津之战。

  1948年11月,平津战役打响,这场战役对解放全中国至关重要。毛主席亲自排兵布阵,在7封电报中,9次直接点了詹大南的名并授予战斗任务。詹大南此时的身份是冀热察军区司令员。他带领所属部队在土木堡地区进行连续7昼夜的阻击战,切断了平张线,而平张线是华北傅作义集团的重要交通命脉。切断它,为日后北平和平解放埋下了伏笔。基于此,这场绝妙的阻击战能不让傅作义记住詹大南的威名吗?

  抗美援朝胜利凯旋后,詹大南先后在甘肃省军区、南京军区任要职。每次去北京开会,詹大南总不忘探望老首长徐海东,一见面两人总是畅谈到深夜。徐海东常对长子徐文伯说:“我同你詹叔叔的感情,那是生死之交啊!”由此,原文化部副部长徐文伯在很多场合由衷地感慨:“我父亲与詹叔之间的关系,超过了我们父子关系。”

  淡泊名利爱泽学子

  詹大南在担任南京军区副司令期间,将军简朴寒酸的家令每一位到访者心酸:一台电视机是十几年前那种旧式18英寸彩电;家具用的是几十年前部队配发的营具;将军穿的军用皮鞋鞋面裂痕多得数不清;几个盛放衣物的大木箱,仍是解放初期添置的,一个不知用了多少年的纸板箱里,装满一枚枚金光闪闪的军功章和一本本记载着赫赫战功的荣誉证。

  詹大南将军血雨腥风一生,晚年对自己和家人竟是如此节省。一天,将军下班回家,看到一个小战士带领几个工人在他家忙内忙外,有的修补墙面,有的检查水管……将军轻轻地拍拍那个战士的肩膀,说道:“小鬼,你们在我家‘搞破坏’呀?”战士立即放下手中活,立正回答:“首长好!我们在按计划给您维修房子。”老将军的脸色一下子严肃起来:“我的房子好得很,补补就行,不一定要修,要修就一定不能超支,更不能豪华,能用则用,尽量节省。”詹大南放下手中的黄布包,便到屋内外检查起来。盥洗间的水盆裂了两条缝,工人师傅正准备更换新的,他按住师傅的手,说:“水盆就不要换了,有裂缝可以用脸盆接水,这样既可以发挥脸盆的作用,又便于水的二次利用。”

  詹大南看到工人师傅正在更换浴缸,生气地大声说:“好好的浴缸动它干啥?简直胡闹!”实际上,老将军用的浴缸是20年前的老式浴缸,缸沿很高,组织上考虑到老将军战争中腿部受过伤,想给他换个矮点的浴缸。詹大南拒绝道:“不用换,只要做个木台阶就可以。””

  按规定,将军每年可享受到外地疗养一次。但每次征求他意见时,将军总是说:“出去又要花公家的钱,还要麻烦组织,算了。”多年来,詹大南从未到外地观光旅游避暑过,可为了贫困孩子能够上学,他却十分慷慨。

  1983年,詹大南从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岗位上退下来,回到久别的老家金寨看看。老将军悄悄地来到金寨县槐树湾乡走村串户时,看到家乡仍然很贫困,一些孩子因此辍学,他心中很不是滋味。一回到南京,他便向老伴提出想法:全家人一起为金寨县捐款10万元建一所希望小学。家人们都表示支持。此时,詹大南将军的老伴患有帕金森病,生活不能自理,常年雇请一名保姆,开销很大。大儿子一家三口还挤在一套小房子里,其他子女也都是工薪阶层,经济上也不宽裕。但为了完成老人夙愿,在老将军夫妇拿出积攒几十年的42000元后,子女们捐了56000元,连将军的侄女一家也捐了2000元,凑齐了10万元。

  1997年秋天,希望小学建成了,金寨县委、县政府拟将这所希望小学命名为“詹大南小学”,老将军坚决不同意。县里又将校名改为“将军小学”,詹大南还是不同意,于是他亲自为学校题写了校名——金寨县杨桥希望小学。此外,詹大南还在金寨一中设立了奖学金,10多年来从不间断,共捐资10多万元,资助了数百名贫困学生。

  巍巍大别山,中国革命的摇篮,这块热血土地上诞生过共和国59位悍将。102岁的老将军之所以淡泊名利,有一颗积极向上知足常乐的平常心,也许正是因为老人无数次经历了烽火岁月生与死的考验,在峥嵘岁月中铸就了刚毅的品性与旷达的人生态度,在生活面前早已超脱于凡人。

  文/胡遵远 张应松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