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悟 让空间温婉苏醒

  • 来源:凤凰生活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8-09 14:00

  家,因为有你,才有了生命,你怎么样,家就什么样。从家最初始的空无,到里面逐渐丰富充盈,每个选择都透露着你的生活阅历与审美水平。具有空间设计师与艺术家双重身份的陆大同,便为家注入新的艺术语言,他让空间呈现出如国画般的纯粹、简净气质,更感悟出流金岁月的侘寂之美。

  上世纪80年代,随着语言学的转向,审美感受力也发生着变化。艺术作品以媒介的呈现与独立为基本性质。绘画不再以三维错觉满足我对真实的欲望,审美感觉越发体验性、具体性和触摸性,当再现的暗示消融后,我需要在绘画中欣赏“绘画”。绘画与设计的“界域”开始模糊,艺术家的跨界成为稀松平常。我比较感兴趣在多种艺术媒介的研究和交杂中思考,不同的创作手法与媒介的运用常能颠覆经验中已储存的模式,不同媒介有助于思想的穿越,当然,绘画与设计的媒介完全不同,但思维方式是合一的。于是乎,“跨界”时时碰撞出意外的惊异。

  “空间设计”这份事业对于我来说,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新的“冒险”,如果不能创造新的实践,或是不断重复自己的经验,是没有多大意思的。经验不断更新,思维方式才能不断激活,才能不断地“发现”。当你的思想有人认同,当你的“冒险”最终得到“惊艳”,你设计的空间有人欣赏时,这里存在着最大的愉悦。毋庸置疑,干自己喜爱的工作,又能满足自己的生活,夫复何求!

  美是人的心情和身体感受到舒服的某种存在,美是精神的产物,有时难以言表,所谓美,与其说是视觉上的美丽,不如说是由心里产生出的光辉,审美意识许多层面来自于哲学视野。

  回到初心,保持艺术感觉的新鲜使创作无拘无束地释放。作为画家,可能擅长在色彩线条的把玩度,以及对视觉质感的敏感度。一种质感在与触觉上的表面特征密切有关时,才显现出不凡的视觉质感。如刚柔对比,粗细对比,虚实对比、明暗对比,质感特征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这些经验互相借鉴于绘画与设计中。

  中国绘画都以藏露手法暗示空间,妙在以少胜多的独门武功,通过部分的隐秘来驱动观者的想象力,因亏蔽而启动了互动想象的绝活。如借一片云,隐去一座山、或借几棵树,隐去几里云山。《画荃析览》论及:“楼阁宜巧藏半面,桥梁勿全见两头,远帆无舟,往来必辨,远屋唯脊”。《清明上河图》中有一段汴梁的城门,画家所画的骆驼队,设计在出城门的一刹那,画面所见只是二只半骆驼,给人的感觉却是无数只,这便是藏的妙,底气十足时,藏得妙时也是显。

  静静地做自己,让世界发现你。无论绘画的“内容”如何,都是在画自己,通过媒介,显现独特的心性。艺术已不为模仿或仅仅表现自然对象,现代艺术的语言转向,视媒介为绘画艺术存在的本体,对媒介的关注是从绘画本身理解绘画的基本前提。对绘画的欣赏不完全是对内容和形式的欣赏,更重要是对媒介的欣赏。一种材料完全消融到表现内容中,如果材料没有在艺术语境中显现,就是媒介的缺场。对语言转向的真正认识,也是绘画创作的解放。

  自己的家可能是一张永远未完成的“画”,你出入其中,如同尊重生命般尊重每一样材质,看看它们的互动,对话,有历史经年的材质,欣赏它们的?寂之美,时时往旧瓶装入新酒。没有主宾、没有整体,所有元素都具自身价值。重要的是,荡去遮蔽,让空间自在活泼。

  ——空间设计师 陆大同

  陆大同

  现为世界美术文化交流协会艺术总监。文华堂艺术总监、加拿大空间设计事务所创意总监、同济大学书画协会艺术顾问。曾参加第一、二、三届“深圳国际美术双年展”;文化部举办20世纪百年中国画展;2005年“故宫博物院首届中国当代名家书画收藏展”;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

  耐品家简法6问

  具有高学历、高收入、高层次的精英阶层审美趋向也是以简约为主流,他们经历各种文化体验,会与大众文化保持距离,个性化的语言是他们基本需求,伪饰化的设计,过度化的设计会得到抵制,资源禀赋中最匮乏的或是时间和私人空间,他们应会追求返璞归真的材料真实,对空间的感觉也最需要放松、简约、专注。对于家居空间的认识,或许你还会有许多疑问,空间设计师陆大同在此为你答疑。

  Q1:寻找风格的取巧方法是什么?

  陆大同:传统上称作“装潢”的,现在称为“空间设计”。这是出自完全不同的哲学理念。装潢注重在建筑家居的表层艺术形式美化,比较具象化的。20世纪后,现代主义以抽象化的空间概念作为研究的基础,成为设计的实在。如果说传统关注“有”,现代更关注的是“无”。后现代的空间注重多元化,混合了不同时代与文化元素,或者不传统地应用过去的传统。让不同文化元素移植于陌生的土壤,司空见惯的元素被手法激活,空间有了情调、有了生命、有了温度,更有节奏,更个性化了。有的时候,在美式风、欧式风、中式风、简约风、工业风等模式都有些厌倦时,没有明确的风格或是不错的个人创意。

  Q2:看着挺好,为什么搬回家就不一样?

  陆大同:如果没有专业教育背景,我们当然也能以生活阅历和经验选择设计自己的喜爱家居。但是,经常会产生局部主义的管中窥豹,或许窗帘单独看来不错,但与立面材质色彩或是窗套违和、或许沙发在展示厅效果很佳,搬到家后发觉不过如此。原因就是忽略了所有周边的材质,软装的搭配、照明效果等等。每一种家具或材质都是一种“语言”,将不同的语系混搭,需要读懂背后的文化传统。有时陌生化能给人‘惊艳’,但大部分空间都是陌生元素,你在家中将寝食不安。这就是需要附以“熟悉”的和谐元素,中国哲学强调“和而不同”。所有的空间元素不是必须“统一”,这是古典原则。当代的审美因为“差异”,才使个体元素显现自身。

  Q3:什么才叫细节?

  陆大同:细节中体现整体,个体就是整体、差异就是存在。设计师能做的就是尊重材料的本性,去伪饰,返朴真,尊重不同材料的本性,不欣赏将一种材料模仿另外一种材料。材料的差异引发的设计中的紧张视觉感觉,也同时具有张力和关注的焦点。我们呈现那些美的、有灵气的、带有生活经历和温度的物品。唤醒觉察的心,去获取感知生活的灵力和发现美。

  Q4:如何运用光,打造想要的氛围?

  陆大同:安藤的极简空间,光是主题。东方文化擅长阴翳之美。谷崎润一郎说:“美,不存在于物体之中,而存在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的波纹和明暗之中,明珠置于暗处方能大放光彩,宝石匍露于阳光下则失去魅力”。博物馆展出的文物也是在幽暗的照明下呈现,物置于朦胧微明之中,才能真正显现其美。俨然,这都是来源人造光源的设计。无论自然光与人造光源设计,重要的是被光所照射的元素。比如,为了营造安静的空间,室内的立面需要低反光度的材料,色饱和度也降到最低,而光源需适当配合。

  Q5:如何让空间充满想象?

  陆大同:“空间”是设计的主题,所有的元素和光源正是为了营造空间的层次、空间的明暗、空间的紧张与疏朗、空间的节奏与质感、空间的重复与差异、空间的流动与静怡。所有这些,成为空间的构成。空间设计也经常利用亏蔽手法显现空间层次的丰富,层次的繁复增强了空间的想象力。在艺术处理上,使得有知数变成未知数,在相同的场域,感觉阴阳穿插,妙语落处顿时无中生有了“空间”。

  Q6:留白有什么讲究?

  陆大同:中国哲学对于“无”的重视超越了“有”。传统书法与绘画,空白非常讲究和完美,空白既要类似又要差异,我们经常可以在古代壁画和汉画砖中看到为了“空间”的完美和需要,可以轻易地“变形”,或者在绝对空间内,出现不同比例悬殊的人物。中国绘画一直都是“以虚驭实”的,为了精神空间得以完美与简洁,宁可放弃形象的“幻觉”描摹。

  采访、文/陆爱华 图/受访者提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