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上海传统节庆

  • 来源:今日文摘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8-17 09:54

  正月初一元旦,全部休息,宴饮游乐。这天天一亮,富家妇女和妓女都坐汽车在市内各处兜风,名曰“兜喜神方”,然后去南京路的红庙烧观音香,去老城厢的城隍庙烧星宿香。从前良家妇女和妓女从穿着上就可以看出来,因为过去上海人很讲规矩。良家妇女只能在家里穿短衣长裤,只要出门,无论寒暑,一定要穿裙子。妓女正好相反,她们不论穿多华贵的衣料,也只能做成短袄大脚裤,不许穿裙子。红裙子以前是正室夫人的衣服,一年之内妓女只能在年初一这一天陪同老板迎喜神避太岁时穿一次。

  新春贺年,自初一、初二、初四日,亲友相互拜年,并道恭喜发财。在上流妇女面前仅道恭喜,因为旧社会只有妓女才有发财的可能。上海人拜年,对小孩说“长命百岁”,对老年人说“寿年千岁”。从除夕到正月初五,不许打破碗碟,不许说“死”“亡”“破”“败”之类不吉利的话。过年期间宴请朋友,有权有势的叫“吃春酒”,有钱的叫“财神酒”。佣人不回家过年,不论是商店的徒弟伙计,还是住在主人家的男女佣人,在正月初六之前不许回家过年。因为过年期间,正是公馆里或主人家人来人往一年最忙的时候。

  上海人过年,习惯上要做枣饼,是用糯米粉和切细的枣子,和糖在一起中间包了枣泥或豆沙,有圆形二寸大小,在各式模子里,压出好几种形状,倒出来,下面填了粽叶蒸了吃。

  正月初五接财神。这天据说是财神的生日,俗称“路头日”,做生意的家家都祭财神,先供鸡鸭鱼肉飨之、敲锣打鼓媚之,然后放鞭炮送之。

  正月初八是“顺星”的日子。

  正月初九相传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广东人称“天公生”。

  下海庙正月十三日至十八日烧灯头香。此风俗由来已久,下海庙历史悠久,上海名称之由来,就是因为在下海庙之上,称为上海。

  正月十五闹元宵,也称灯节,调龙灯,儿童多拎着纸扎的灯笼嬉耍游行,商家则敲锣打鼓。有些市场举办元宵活动,有灯展、猜谜活动,非常热闹。

  二月十二为花朝,用红线将彩纸系在花枝上。这天是鼓动儿童放风筝的日子。

  二月十九观音娘娘华诞,这天从少女到老婆婆均吃素,并上庙烧香。

  三月逛龙华。从三月初一开始,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从县城去龙华的路上游人不绝,一是去烧香,一是去看桃花。

  三月二十八日江湾赛会,又名牛郎会,沪人万人空巷去观赛会。

  四月初五清明节,古称上巳节,又称阴节。祭祀祖先,先几天扫墓,以竹悬纸钱插在坟墩上。扫墓完折杨柳枝插在家里的屋檐下。辛亥革命后官方称呼这天为植树节,举办植树仪式。但女士多去龙华烧香踏青,男士多参加城隍庙举行的“三巡庙会”,祭祀亡灵。

  四月初八浴佛节,这天是释迦牟尼的生日,上海人都去静安寺烧香,那天静安寺香火最盛。公共汽车开通前,民众多步行而去。静安寺沿途摆设的摊位长达好几里。

  立夏节,每年日月不同。这天家家户户吃酒酿、鸭蛋、白糖梅子、黄鱼和五香螺蛳,给每个家庭成员称体重。各业匠的老板这天用新出的蚕豆和米苋款待工人,名为“尝鲜”。

  五月初五端阳节,也称天中节、端午节。吃粽子、宴饮,大门上悬蒲剑,各个门上贴道士图的符蓚,凡屋宇都烧苍术白芷,遍撒雄黄酒;室内中堂悬钟魁像。儿童用雄黄抹额头、穿虎斑衣、喝雄黄酒辟邪。这天照例黄浦江中筏龙舟,戏院演《白蛇传》。

  五月十三日关公生日。上海各公所会馆,都举行祭祀活动(关公一年有三个生日。据考古说是六月二十四日才是关公真正的生日)。

  六月六曝书日。这天文人晒书,晒衣服,吃馄饨,据说这天吃馄饨可以消夏。俗语说“六月六,狗淴浴”,也是为狗洗澡的日子。

  六月十九日观音大士成道。这天市民都吃素,上庙烧香。

  七月初七“七夕节”,也称乞巧节,用盆盛阴阳水放在庭院中,正午的时候用针放在水面上,看针在盆底的投影。如果影子像云花草,就得巧;如果像锥子或轴,就得拙。另外用面粉做巧样,油炸,名为“巧果”。这天戏院都演《鹊桥会》。

  七月十五中元节,阴节,城隍庙城隍出巡,为上海最热闹的城隍庙三巡会之一,祭奠亡灵和无主的孤魂。沿街挂满善男信女捐资制作的冥衣冥镪。城隍出行之处,都不晾衣服。善男信女,提前一天就做准备了。

  七月月底烧九思香。这天家家户户在大门阶前点香烛,称九思香,据说是纪念元朝末年张士诚率兵起义,当时张士诚在吴中一带称王,后被明朝俘虏。因为有德于民,于是在他的忌日纪念他。

  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家家户户在院子里点香斗。有好事者在闹市路口焚直径五六尺的大香斗。这天百工歇业,游客到处看大香斗。入夜,在庭院中设案,放上月饼和水果,点蜡烛祭拜月亮。妇女多在家里祭拜,文人常聚集一起,找空旷之地饮酒作乐,称为“踏月”。戏院这天演《长生殿》,讲唐明皇游月宫的故事。

  八月十八潮生日,俗称潮头生日,人们都跑去吴淞口观潮,潮水比平常高一二尺。这天同仁辅元堂的救生船上悬红旗,在黄浦江上迎接潮水,同时也是操练。

  八月二十七孔夫子生日。这天学校放假,学生向孔子像行礼。信奉儒家学说的,都备供品上孔庙祭祀。

  九月初九重阳节,也称登高节,传统的上海人这天蒸重阳糕,俗名撑腰糕,据说老人吃了可以手足轻健。糕上标以五色纸旗,供神佛祖先。社会上举行菊花会,豫园照例开放翠秀堂大假山,供本地人登高。租界屋顶花园游乐场出现后,人们争先恐后去各个屋顶花园玩,盼来年运气节节高升。

  九月十三日关公忌日。上海各公所会馆都举行祭奠活动。

  九月十九日观音大士生日,这天妇女大多吃素,上庙烧香。

  十月初三三茅真君生日,各道院多做道场,士众多往拈香。

  十月十五为“十月朝”,祭祀祖先,祭扫新坟,这天城隍庙的城隍老爷出巡。

  十一月十七日阿弥陀佛生日,妇女大多吃素,上庙烧香。

  十一月冬至,日子不固定,祭祀祖先,俗称做冬至。沪俗语“冬至大如年”。

  十二月八日腊八粥。用枣子、栗子、黄豆、白果、青菜、莲子、芡实,与米一起煮,口味甜咸都可以。过了腊八,家家就开始准备过年了。

  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爷,也叫祭灶。灶王爷的神龛在灶壁上,高一尺左右,额题“定福宫”,下有“东厨司命”二寸小泥匾,左右悬对联:“上天奏善事,下界保安康”。这天晚饭后上祭,祭品有糖元宝、慈菇、荸荠、清茶酒和小汤圆。斋饭供完之后,将灶王爷请入用绿纸和芦苇扎成的小轿子里,送出户外。这时在户外早已准备好了燎炉,在燎炉里先用纸元宝、芝麻梗做底,将灶王爷的轿子放上去,再取一些糖元宝、慈菇、荸荠放进轿子里,举火焚烧。烧完之后,家长用火钳将轿子当中的灰烬倒入自家灶肚里,说这样可以致富。然后用黄豆、赤豆撒屋顶,此风俗源于农作时代,以示杂粮丰收的意思。糖元宝据说是为了膏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在天帝面前不胡言乱语;慈菇的用意是当天帝问及某户人家良善否,灶王爷因为吃了慈菇,就回答“是个是个”(取沪方言谐音);若是问某户人家是否作恶,灶王爷因为吃了荸荠,即回答“不是不是”。祭灶之后,老规矩要就“忌门”。“忌门”是一忌女客上门,二忌丧服未满的人上门,直到“破五”才许女客进门,但穿孝服的仍不受欢迎。

  十二月最后一天除夕,俗称为“吃大年夜饭”。商界结清完一年的账目,这天多宴饮。上海家庭都以祭祀天地神祇为过年主要内容。家里堂上挂众神图,阁几上立24张神模(名“大嘉兴”,即在红纸上彩绘描金的诸神像,高二尺许),分别折叠后排立在阁几上,旁边有供桌,供桌上的摆设都有讲究,食品主要有荤三牲、素三牲、水果和糕点。全家人到齐之后,集体整衣冠,恭敬地在神像前叩拜,讲究的人家请乐队伴奏。香三炷、酒三巡之后,集体送神。送神时将神模恭捧阶前,在庭中燎炉内先放冬青柏枝、芝麻梗和金箔元宝,将神模覆盖在上面,用烧剩的香引导神灵,然后举火焚烧,并用卮酒酹地。此时小辈们在大门外点燃爆竹,送神仪式到此结束。此时人人心情愉快,随心所欲,当晚家里点大蜡烛,灯火通明,要熬过午夜才睡,名为“守岁”。

  (张帅荐自《中外书摘》)

  刘雅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