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银行 提升信息安全“三大能力”
-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国民生银行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8-23 10:07
金融业务互联网化让服务更便捷、亲民,也使金融业务边界更为模糊,扩大了金融风险波及范围,给金融安全防范工作带来严峻考验。
正如中国民生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助理吕晓强所言:“当前安全威胁呈多样化、复杂化,而系统的复杂性是安全的天敌,尤其在庞大的金融全业务链中,业务安全复杂度加深,随着新型威胁不断加剧,银行应进一步强化自身防护能力、建立有效防御机制。”
构建完整闭环
安全防御体系
目前,中国民生银行着力提升三大能力(即全面的安全感知能力、有效的安全防护能力以及完善的应急响应能力),实现信息安全的“可见、可管、可控”。
第一,严格贯彻执行金融信息安全相关政策和法规。“要以IT体系确保管理制度强落地,这是基础保障。”吕晓强表示,“对金融业而言,传统的信息安全体系是独立的,如何做到与业务系统、开发系统基于同一环境的封闭管理,十分关键。我们要做好系统的定级、备案、评估,健全完善民生银行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将其纳入我们已有的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和运行中。”
其实,无论是《金融行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引》,还是《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都要求银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安全政策,把信息安全工作提高到企业发展的战略性高度统筹考虑,着力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安全技术防护,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水平,确保风险可控。“为此,中国民生银行在等级保护、关键基础设施、长效安全策略、安全开发等方面做了一系列扎实工作。我们把等级保护纳入IT管理体系中,从而确保等级保护要求在日常工作中有效落地,而非应对等级保护检查单独展开。”
第二,实现基于大数据的网络态势分析。“我们已进入数据驱动的工作阶段,希望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做到可视化、可测量、自动化、可检测,提升民生银行的风险感知及预警能力,实现安全风险的可视化管理。”吕晓强举例说明,“如银行的反欺诈监控体系,业务部门来做会比较吃力,而我们可从信息安全角度通过数据的采集、分析,能帮助业务部门更好地预判。”
第三,加强敏感信息安全保护。“这是我行大力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要做数据标准化,其次对数据进行脱敏、加密处理。目前,我们已经做到行内所有数据流转可跟踪、可审计,在数据可阻断方面还在进一步沟通、推进。”
第四,打造安全运营协同防护机制。“我们内部一直强调,要把信息安全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运作,即安全威胁的发现、发生、整改和防护,要和安全的开发、运维、管理串联起来,作为整体有机运营的一部分。我们希望构建自适应的安全防护体系架构,做到主动的预测攻击、阻断攻击、强化隔离,同时能够对发生的安全事件能够有效检测、响应。”吕晓强表示。
威胁情报实践
实施协同防护
据吕晓强介绍,民生银行建立的风险可视化平台——攻击行为分析就是其威胁情报实践的重要举措。“平台支持各式Flow进行网络流量分析与监控,可直接快速地进行网络行为活动异常检测,具备异种日志、安全事件与网络活动收集、正规化、关联分析与异常告警能力,能集成国外情报服务商情报,如IBM X-Force,并与部分安全公司加强企业情报使用。”
吕晓强指出,民生银行在威胁情报实践方面有四个规划:一是以威胁情报平台为核心的、基于协同防御的“大脑”,围绕业务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提供安全保障服务。这些服务包括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情报体系,如情报处置体系、人机画像、业务安全;传统防护体系,如终端防护体系、网络端防护体系、主动检测体系等;基于情报的平台化架构,如基于SIEM、网络行为的监测平台,外部威胁情报采集及应用,攻击溯源及自我检测的能力。二是构建威胁情报交换体系。三是基于情报的大数据安全分析,建立基于时间、空间、资源和终端的多维度分析模型。如非上班时间批量查询客户资料;连续进行客户资料查询操作,但未进行业务办理;高频查询客户资料、偷取客户资料的行为;客户经理异常操作行为;反复刷新客户资料页面,偷取客户资料私存;大量模糊查询;出现跨区域的大量访问;对数据库的敏感表访问过程中,分析是否存在越权访问情况;对敏感文件访问过程中,分析是否存在主机间互跳访问,是否存在越权访问情况等。四是建设安全威胁情报处置中心(SIPC),搭建一条企业与安全行业之间的通道,将情报、交流、信息,甚至人脉进行“连接”。
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吕晓强希望将各个安全云进行整合,构建协同防护体系。
强化顶层设计
提高战略能力
目前,根据威胁情报信息的预测结果,民生银行可做出相应信息安全预警;同时,对潜在威胁风险可进行持续检测,并动态调整安全防护策略,实现对安全事件的阻断;最后,可对检测结果快速响应,形成信息安全的预测、阻止、检测、响应的闭环体系。
“可以说,民生银行在安全建设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并未松懈,适实制定了下一步工作计划和安全对策。”吕晓强表示。
第一,民生银行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强化安全制度体系的建设,确保网络安全各项工作的部署和落实,强化组织领导,把网络安全工作做细做实。
第二,强化网络安全顶层设计,提高网络安全战略能力。具体来说,一是持续完善网络安全制度体系;二是完善商业银行网络安全管理措施;三是改进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四是加大信息安全投入,持续推动信息安全人才队伍建设;五是定期开展信息安全检查监督,推动全行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形成常态化的安全检查和评估机制。
第三,推进网络安全综合防御体系建设。一是全面梳理现有安全防御技术,强化整体规划,加速网络安全防御装备建设;二是对互联网接入区域进行重点巩固,并强化措施,增强外部攻击检测和阻断能力;三是提升网络安全威胁的监测、分析和预警能力;四是漏洞发现、定位和处置效率;五是加快灾备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呼吁建立行业资源共享和协作机制。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通报机制,开展风险信息共享,推动银行业信息安全整体分析和态势感知的能力。
本报记者 洪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