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债市场热度不减

  当前的转债市场一片火热,但当各路转债巨无霸齐聚登陆的情况下,现有转债估值将不可避免受到冲击。

  2017年以来,一级市场转债供应金额井喷,然而二级市场转债表现却也不弱,截至8月22日收盘,中证转债指数(000832.SH)全年涨幅8.32%,强于上证指数6.01%、深证成指4.69%,但弱于上证50指数的15%。

  机构刚需配置转债的典型案例如7月24日,中大规模的国君转债(70亿元)登录上交所,高开于116元,转股溢价超13%。然而这一开盘价即成为当天及上市以来最低价。

  国君转债上市首日配置机构蜂拥而入,国君转债高开高走,最终报收120元,成交金额近50亿元。盘后国泰君安(601211.SH)发布的公告称,在上市首日,国资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抛售配债700万张。笔者估算大股东抛售回笼资金8亿元以上。在大股东大比例减持配债的情况下,国君转债依然高举高打,机构及大户配置力量可见一斑。

  2011年后,定向增发备受欢迎,带动中小创公司并购重组跨越式发展。在定增挤压下,转债融资金额逐年萎缩。

  但伴随定向增发大扩容,其解禁股对二级市场的抽血效应、不透明的资产交易模式、潜在的利益输送规则越来越被市场诟病。

  终于,2017年2月17日,证监会修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下称“再融资新规”),其中对上市公司定增融资的实施增加了三个主要限制条件:设定18个月的时间间隔、限定再融资发行股份数量不得超过总股本的20%、明确定价基准日为非公开发行期的首日。但以发行可转债融资的,却不受此期限限制。

  这使得可转债市场迎来了新机遇。监管层对可转债延续了前期的支持政策,不少企业纷纷加入了可转债的融资队伍。可转债市场获得较快发展,一定程度上为风险偏好相对较低的投资人提供了获取超额收益的渠道。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0日,一级市场公开发行可转债(含EB)共计10只,总融资规模544亿元,融资规模同比增长215%。2016年同期发行11只,融资规模172.4亿元。

  一级市场供给冲击下,转债二级市场表现依然令投资者欣慰。

  2017年以来,伴随股市结构化行情持续,可转债也分享到蓝筹白马行情的一杯羹。歌尔转债、白云转债及气模转债率先达成强制赎回条款(正股二级市场价格在十数交易日内高于转股价格的130%)。通过发行人强制赎回公告的实施,促进持债人基本完全完成了债转股。个券投资人获利丰厚,转债一二级市场供销两旺。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0日,2017年以来更新可转债(含私募)融资公告的上市公司138家。其中停止实施公告仅4家,涉及宝钢包装、摩登大道、赤天化和济川药业。其中济川药业是变更了可转债融资方案的一些细节,重新提交并于通过证监会批准。上述138家可转债融资总金额3466亿元。

  同比数据是,2016年初到当年8月底,仅5家上市公司提出54亿元可转债融资预案。

  但可转债投资人尤其需要警惕,当各路转债巨无霸齐聚登陆的情况下,现有转债估值将不可避免受到冲击。历史经验多次表明,可转债估值受流动性影响冲击最为巨大。原因恰恰是大型转债充沛的二级市场流动性所致。

  最近的例子就是300亿元光大转债,在其1月20日通过证监会审核以及3月10日获得发行核准批文的两个时间窗口,都或多或少压制了整个转债市场的估值。尤其是在后一个时间窗口下,中证转债指数萎靡两个月,走势弱于大势。

  越来越多的大型转债预案仍在累积待发中。当前亢奋的转债市场并未充分理会这些信息。但随着大型转债的发行明了,比如证监会过会与核准批文的下发,均会对当前转债市场估值形成打压。

  本刊特约作者 孔驰/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