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应扮演重要角色

  • 来源:中国民商
  • 关键字:税务管理
  • 发布时间:2017-09-06 10:31

  税务管理在企业运营中扮演重要角色

  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税务管理是财务部门工作的一部分,不需要成立税务部门和专门岗位为企业提供税务服务。不可否认的是,财务是企业非常核心的东西,很多企业家都是为了财务目标开展工作,企业经营行为都要从财务上体现,以上市为目的,以盈利为目的。

  财务反映的是企业整个经济行为,任何经营环节都少不了财务。而税务管理也同样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如公司销售部门拟定一份营销合同,合同内容不仅涉及企业销售部门的,也直接影响到税收层面。合同规定条款签订的是否合理不仅仅是市场营销人员的目标,更应从税务角度去考量,因为这份合同有可能导致企业税负增加,无形中增加了企业成本,降低了收益。

  可以说财务部门会对企业销售等经营活动进行监控,而税收管理不仅仅要扮演着核算的成本费用角色,而更应该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提供有效保障。

  中小企业对税务管理无概念、不重视

  在我们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公司对税务战略和税务管理都不甚了解,也不太重视,大都认为税务机关让企业如何缴税,交多少税,企业配合就是。或是将纳税过程委托给税务事务所办理,但从实际操作过程中看,无论是从税务事务所的服务能力,服务积极程度的角度,还是从公司内部财务人员的税务意识等角度,很多从业人员不了解税务政策,包括税务优惠政策等,这都会导致企业在某些问题上不知道如何纳税,依据什么纳税,纳多少税。如研发类企业有税务优惠,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优惠,很多财务人员不能及时掌握税务相关政策,导致税收成本升高。而税务中介服务机构在没有战略合作前也没有义务向公司提供相关政策信息与解决方案,这使得企业无法利用税务政策对本企业进行优化管理。

  税务管理能力与企业发展需求不匹配

  无论是新的经济形态还是新的商业模式,目前税务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管理模式不断更新,外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新的技术不断革新,企业通过引入管理系统和软件对管理流程进行主动优化,但税收方面还停留在较为原始的阶段。

  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在纳税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局面,对于相关政策法规了解的不透彻,包括国家相关税务政策、管理理念与管理系统等。另一方面,由于国家税收政策有地区差异性,执法政策标准不一致,也导致企业无法获得最新的政策解析,无法积极配合税务机关工作。有关政策在征求意见时还是更多地与中介机构进行对接,而企业的声音无法通过一个有效的渠道传到政府耳朵中,导致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某些税收政策不接地气,无法与企业进行有效对接。目前缺少一个链接机制和对接平台,为企业与税务机关架起沟通桥梁。

  从实际工作中看,税不是交得越少对企业越有利,交得多也不一定就是坏事,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经营期限的税收成本预算与模型,对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经营加入税收方面的预测,从以票管税的初级阶段上升到企业税务管理的层面。从而改变中小企业对税务政策不了解而导致的税务成本偏高,以及疲于应付税务机关的各类检查与执法工作。

  当然,也是有一部分企业有着较高的税务敏感度,针对自身情况,结合我国税务优惠政策,享受了很多减免税政策,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如高新技术企业可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很多中小企业主没有税务管理的意识,加之财务人员缺乏税收意识,对于税务方面也大都持一个被动的态度,税局让怎么交就怎么交。但如果通过税务管理模型的要求,则完全可以按照规定和政策,合规合法地降低企业税务成本,既不用盲目的寻找中介机构,也不必埋怨税务政策不合理。

  公司应成立专门税务部门或税务岗位

  税务是财务管理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是很少有企业的财务与税务是分开的,部分大公司有税务专门人员,但只提供发票购买、所得税缴纳执行,而汇算清缴则大多委托给中介服务机构或记账公司,简单的税务执行。

  大多数公司将税务人员与财务部门合并在一起开展工作,财务人员兼任税务人员。而大多财务人员不了解税务相关政策,且职责范围内不愿意提供更多关于税务政策和应对措施信息,故企业在缴税过程中常常被动应对,而没有主动寻求税务优惠政策带来的红利,以降低企业税收成本。

  税务岗位人员需要做的工作是针对企业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税务中介服务机构和税务机关这一链条的沟通与协调。同理,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更要在走出去之前就要对投资目标国的税务政策和监管情况摸清底细,了解清楚,并根据投资项目的情况做好海外税务规划、管理模型和财务分析报告,充分了解外国税务政策带来的项目成本问题,测算好这个成本对于海外投资项目的盈利前景至关重要。

  此外,一旦出现东道国临时性税务政策的改变和对企业经营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也应有所准备。企业要在走出去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政策判断与应对措施以避免税收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

  税务管理在“一带一路”项目中的作用

  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除了要从财务角度考量项目投资与收益外,还应从税务管理的角度衡量和预判走出去项目的合理性与有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中国企业除了要了解东道国的各类投资法律政策和规定,也要了解当地有关税收法律的政策与执法情况。如美国等发达国家,税务法律非常健全,遵守当地法规的同时还应了解其执行情况以做投资判断。而非洲等欠发达地区,税收法律不是很健全,企业就应重点考虑执行过程,征管水平和处罚措施等问题,最终的目的都是通过与当地税务机关和中介机构顺利合作保障当地投资项目的顺利开展。因此,企业对每个投资国家要有不同的税务策略,这就要求企业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准备。

  首先,无论是对外投资还是贸易,企业应从顶层设计方面提供组织架构规划,在走出去之前应对税务管理进行模型化设计,针对交易模式、商业模式、资金流、合同流等进行整体规划,避免税收政策的盲从而带来的经营风险和收益损失。

  其次,对于投资和贸易目标国应进行税务环境的考察与判断。除了解当地国家税收法律外,还应对法律执行情况、力度、违法处罚措施等进行判断。还应关注当地行规、民俗、文化等带来的不容易被察觉但又会影响项目进展和收益的因素。

  再次,利用好税收的杠杆效应,从企业价值和发展角度做好税收管理工作。

  最后,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还应关注投资东道国与我国税务机关的合作关系与合作条款。应利用好我国和外国税务机关签订的税收协定等公约来降低税收成本。此外,在遇到跨国税务纠纷时,应有意识地将问题反映到我国主管税务机关,由我国税务机关出面与东道国税务主管当局开展协调工作,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延伸,“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向前推进,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自身经营过程的合法合规性,也意识到财税政策与知识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如何利用好财务、税务知识和政策规避风险、降低经营成本就显得尤为重要。不管企业是在国内经营发展还是“走出去”,都要把税务合规问题摆在优先位置上进行考虑,以保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作者系中国国际税务咨询有限公司国际部总经理

  文/刘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