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改变「聪明」的定义

  • 来源:信息化文摘
  • 关键字:人工智能
  • 发布时间:2017-09-14 10:47

  人工智能专家吴恩达(Andrew Ng)把人工智能比作电力,因为它将为我们带来重大变化,就像电力对我们祖先的影响一样。我只能猜测,电力对我们祖先来说,是神秘、可怕,甚至是令人震惊的,就像人工智能将会带给许多人的感受一样。可靠的科学家与研究机构预测,未来美国服务业与专业工作的自动化,可能是目前自动化的制造业工作数量的十倍以上。这种可能性非常惊人。

  那么,现在我们能做些什么,为崭新的工作领域做好准备?人工智能将是远比任何人类都强大的竞争对手,因此我们若要保住工作,势必会陷入一场狂乱的竞争。这会需要我们大大提高认知与情感技能的水平。

  许多专家认为,仍然必须由人类来从事需要较高层次的批判性、创意与创新性思考的工作,以及需要投入大量情感,以满足其他人需求的工作。许多人遇到的挑战是,我们并不是因为天生的认知与情感倾向,而擅长那些技能:我们是寻求肯定的(confirmationseeking)思考者,以及寻求自我肯定的(egoaffirmation-seeking)防御型推理者。我们必须克服这些倾向,才能大幅提高思考、聆听、建立关联与协同工作的技能水平。

  我认为这个升级过程,首先应改变我们对「聪明」的定义。到目前为止,许多人从早年入学开始,是根据成绩与考试得分来衡量聪明程度,在这方面显得比其他人「聪明」而获得成功。聪明的人是那些犯错最少,因而得分最高的人。

  人工智能会改变这一点,因为没有人会比IBM的华生(Watson)之类的人工智能更聪明,至少在没有强化(augmentation)的情况下是如此。在处理、储存和回想信息方面,聪明的机器比人类做得更快、更好。此外,人工智能能较快进行模式比对(pattern-match),提出的不同方案也比人类广泛得多。人工智能甚至能学得更快。在聪明机器时代,我们对聪明的旧定义,已经不再合理。

  我们需要的,是对「聪明」的新定义,可以提升人类思考与情感投入的水平。判断聪明与否的新方式,不是根据你知道什么或如何知道,而是根据你思考、聆听、建立关联、协作和学习的质量。数量被质量取代。这种转变,会让我们着重努力大幅提高认知与情感技能水平。

  我们会花费更多时间,去训练培养开放的心态,并学习根据新资料来更新我们的信念。我们会练习在犯错之后进行调整,并将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在传统上与情绪智慧有关的技能。新的「聪明」讲求的,是努力克服妨碍深度思考与团队合作的两大障碍:我们的自我意识,以及我们的恐惧。这么一来,会较容易认清真正的现实情况,而不是我们想要的现实情况。总之,我们会欣然接受谦逊。这就是我们人类在聪明技术世界中增添价值之道。

  摘自:《哈佛商业评论》

  爱德·赫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