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术泡沫到小学生作文造假

  • 来源:杂文选刊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9-15 11:10

  一直在关注韩春雨事件。

  这位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一年多前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被评价为“具有一流水准的原创性发现”。于是,领导看望、破格晋升,荣誉纷至沓来。

  剧情很快便有反转。不少同行指其实验无法重复,甚至有人质疑学术造假。多么希望韩老师最终能自证清白。然而,最近他的团队声明“撤回这项研究”了,河北科大也称要启动评议其研究成果。

  不管怎样,主动纠偏的勇气值得称道。但是,一项曾被某些媒体忙不迭宣布的“诺奖级成果”,如此结局,令人痛楚。

  几乎同时,科技部、教育部、卫生计生委、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等五部门联合公布《肿瘤生物学》一百零七篇论文集中被撤事件调查结果,称“坚持眼光向内,坚决打击学术不端”。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科技界终于要对“学术不端”刮骨疗毒了?

  是时候了。哪怕这将有几分尴尬。

  据去年10月12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我国年产论文高达三十三万八千八百篇,高被引国际论文数量、国际热点论文数量双双排到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发表在最具影响力国际期刊的论文数,连续六年世界第二。

  很辉煌,然而又有多少学术泡沫会相继爆裂呢?各高校学术造假事件层出不穷,不但伤害了中国科技界形象,更要命的是给出对下一代流毒深远的恶例。

  和一个大学生交流,她有几分惊悚地谈及毕业论文所涉文献查询,“同一论题,不同大学不同作者几乎都在抄来抄去,普遍到令人害怕的地步!要非常小心去查哪一篇才是最早发表的原创,很困难。”她不理解,“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不难查处啊!如果一旦被查就身败名裂,还能这么有恃无恐吗?”

  问到了点子上--因此身败名裂的,与学术不端的基数相比,恐怕是九牛一毛。成本极低、风险极低、收益极大,何“乐”而不为?如果学术造假大行其道,谁还愿意苦巴巴地折腾新的东西呢?

  创新创新,谁在釜底抽薪?

  更惊悚的是,学术不端还在为青少年诚信价值观的建立,默默釜底抽着薪。上梁不正,这条假作真时真亦假的链条就不断向下蔓延。对孩子们来说,本须仰望的象牙塔中科学家的形象,出现哪怕“个别”的学术不端,都会烙下一片诚信阴影,更何况眼下已并非“个别”。

  于是我们不再惊奇:国际标准化考试中对中国考生涉嫌作弊的大面积怀疑甚至动辄取消成绩,中国学生申请材料伪造比例之广已成招生官“共识”,甚至连用学生证购买半价火车票的福利,也有人拿去造假盈利……泱泱大国,遍地“智者”,有多少聪明用来钻空子、走捷径?

  能责怪孩子们吗?上级检查,老师教他们集体说谎:作业很少、体育课照上;中高考作文,老师教他们把精心挑选的套路、举例都事先背熟……这都再“正常”不过,几乎每个学校都在上演,有任何风险吗?

  是到了在学术和教育领域重拳打假的时候了。不然,崩坍的诚信会重重扼住一个民族创新的咽喉……

  【原载《新民晚报》】

  ○李泓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