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 信息消费新业态
-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9-21 10:16
8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的重要工作,提出了未来信息消费的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表明了对信息消费发展的关注和重视。
《意见》提出坚持需求拉动的原则,以满足人民群众期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扩大信息消费覆盖面,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向消费领域广泛渗透,用安全、便捷、丰富的信息消费助力经济升级和民生改善。并从网络建设、终端普及、提升技能等方面,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一是网络建设层面。《意见》提出要推动信息基础设施提速升级,进一步扩展光纤宽带和4G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力争2020年启动5G商用,加速推动工业互联网和云计算应用,优化网络布局;要重点在通信、物流、信贷、支付、售后等关键环节全面提升效率,降低全过程信息消费成本;提高农村地区信息接入能力,深化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进农村和偏远地区宽带网络覆盖和升级,力争2020年实现98%的行政村通光纤,进一步促进信息消费广泛延伸。
二是在终端覆盖方面。智能手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互联网接入,已成为推动信息消费发展的重要终端。但我国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智能手机普及水平还较低,发展潜力巨大。
《意见》支持企业推广面向低收入人群的经济适用的智能手机、数字电视等信息终端设备,推介适合农村及偏远地区的移动应用软件和移动智能终端;构建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和学习交流平台;推动民族语言软件研发;此外,也要鼓励各地采用多种方式促进信息终端普及。
三是在提升技能方面。我国国民信息技能目前总体偏低,制约了信息消费的发展。为此,《意见》提出提升消费者信息技能,增强信息消费体验。通过实施消费者信息技能提升工程,面向各类消费主体特别是信息知识相对薄弱的农牧民、老年人等群体,普及信息应用、网络支付、风险甄别等相关知识,依托社会力量开展信息技能培训。
当前,随着信息服务向垂直领域不断延伸拓展,交通出行、上门服务、餐饮外卖等领域的信息消费也迅速崛起。《意见》聚焦四大领域——生活类、公共服务类、行业类和新型信息产品类,提出培育信息消费发展的工作重点。
第一,生活类信息消费。要创新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各类便民惠民服务新业态,重点发展面向社区生活的线上线下融合服务、面向文化娱乐的数字创意内容和服务、面向便捷出行的交通旅游服务。
第二,公共服务类信息消费。要推广高效、均等的在线公共服务,重点发展面向居家护理的智慧健康服务、面向便捷就医的在线医疗服务、面向学习培训的在线教育服务、面向利企便民的“互联网+政务服务”。
第三,行业类信息消费。要培育支撑行业信息化的新兴信息技术服务,重点发展面向垂直领域的电子商务平台服务,面向信息消费全过程的网络支付、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等支撑服务,面向信息技术应用的综合系统集成服务。
第四,新型信息产品消费。要升级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信息产品,重点发展面向消费升级的中高端移动通信终端、可穿戴设备、数字家庭产品等新型信息产品,以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等前沿信息产品。
宽带网络:信息消费中的高速公路
无论上网购物、在校教育、远程医疗抑或是电子制造业,诸多行业的各项业务都离不开最基础的基础设施的支撑。
而这项支撑就是宽带网络。如果工业时代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是高速公路和铁路这样的交通设施的话,那么宽带网络就是信息消费环境中的基础设施,是信息消费环境中的高速公路,是信息消费环境中的铁路网。
2013年8月,国家发布“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宽带正式成为国家战略性的公共基础设施。按照实施方案,截至2020年,我国将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信息技术设施将覆盖城乡。
如今,国家正在大力地推广光纤到户,原来的光纤只是用于城市之间的连接,现在已经完全可以拉到每一户里。
众所周知,光纤的承载能力非常大,带动几百兆的宽带都没有任何压力。因此,这对于支撑更大范围地进行信息消费具有非常大的支撑作用。
2017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也对推动信息基础设施的提速升级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方法。
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拓展光纤宽带和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覆盖的深度和广度,促进网间互联互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节点城市网络建设。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5G)标准研究、技术试验和产业推进,力争2020年启动商用。加快推进物联网基础设施部署。统筹发展工业互联网,开展工业互联网产业推进试点示范。推进实施云计算工程,引导各类企业积极拓展应用云服务。积极研究推动数据中心和内容分发网络优化布局。
对于提高农村地区信息接入能力方面,《意见》要求深化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助力网络扶贫攻坚、农村信息化等工作,组织实施“百兆乡村”等示范工程,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支持中西部省份、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等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建设,到2020年实现98%的行政村通光纤。
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开展整省推进示范,力争到2020年村级信息服务站覆盖率达到80%。
作为信息消费的重要支撑力量,信息消费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宽带网络设施设备,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是信息消费产生的起点。截至2017年,对于城市及周边地区居民而言已经基本完成光纤入户、家家户户通网络的工作,进一步提速降费将是未来的重点工作;而对于一些偏远农村地区,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依然在实施阶段。
《意见》中提出要支持企业推广面向低收入人群的经济适用的智能手机、数字电视等信息终端设备,开发面向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类智能可穿戴设备。推介适合农村及偏远地区的移动应用软件和移动智能终端。构建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和学习交流平台。推动民族语言软件研发,减少少数民族使用移动智能终端和获取信息服务的障碍。鼓励各地采用多种方式促进信息终端普及。
这些意见的实施落地、推广和普及都将建立在宽带网络这一基础设施的更加完善的基础之上。
在线教育:产业教育升级发展黄金期
2017年的“两会”上,“在线教育”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预示着教育创新发展进程中,在线教育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兴起,正在让教育迈入智能化、个性化时代,一个充满挑战、激动人心的智慧教育正在向我们走来。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充分释放内需潜力,壮大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意见》聚焦生活类、公共服务类、行业类及新型信息产品消费等重点领域,提出三方面政策措施,着力推进信息消费升级。在“提高信息消费供给水平”条目中,明确提出,壮大在线教育,建设课程教学与应用服务有机结合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和资源库。鼓励学校、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面向继续教育开发在线教育资源。推动在线开放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和移动教育应用软件研发,支持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在线辅导等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新模式,培育社会化的在线教育服务市场。
壮大在线教育
政策利好,在线教育必将蓬勃发展。清华大学副校长、院士薛其坤指出,在线教育正引领一场学习革命。在全球在线教育学习浪潮中,清华大学成立了全球第一个中文MOOC平台学堂在线,学堂在线MOOC课程数量连续两年稳居全球第一,目前注册用户超过700万,学习者覆盖175个国家和地区。此外,基于MOOC教学方式,清华大学开展了180多门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在尊重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发挥了重大作用。与此同时,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也加快推动传统教育变革,学堂在线由此推出了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他表示:“希望清华大学能继续为社会带来更多更新更好的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方法乃至学习理念。”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出席LINK2017在线教育论坛时表示,教育改变命运,而网络改变教育。教育部成立在线教育研究中心的初衷就是希望基于网络技术推动教学模式、方法、理念等的变革创新。“在线教育、MOOC不是中国的原创,但我们已和全世界处在同一平台上,我们应该有自信,也有实力与世界一流大学比肩甚至赶超。”他相信,在线教育、信息化能够助推高等教育腾飞,能够让中国最好大学进一步上升为世界一流大学。
人工智能驱动
在线教育升级
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17年6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44亿,较2016年底增加662万人,半年增长率为4.8%;在线教育用户使用率为19.2%,较2016年底增加0.4个百分点。
其中,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1.20亿,与2016年底相比增长2192万人,增长率为22.4%;手机在线教育用户使用率为16.6%,相比2016年底增长2.5个百分点。
此次报告也特别强调,少儿英语在线教育市场迅速发展。2016年以来,以VIPKID、哒哒英语、51Talk青少英语等为代表的线上品牌英语培训机构迅速占领市场,新东方、学而思等传统线下机构也都纷纷布局,在线少儿英语培训市场呈激烈竞争态势。
其中,一、二线城市因为经济水平较高、父母教育观念较先进、互联网科技较发达等原因已成为在线少儿英语教育的主导消费区域。未来,三、四线城市发展空间较大。
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在线教育产业升级。2017年人工智能教育产品陆续问世,从沪江网的“Uni智能学习系统”到学霸君的“高考机器人”,再到英语流利说的“AI英语老师”,人工智能技术开始进入和影响在线教育。
部分在线教育平台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服务效果,采用技术引流与直播课程形式相结合吸引用户付费。另一部分技术导向型企业则利用技术输出的形式与体制内学校合作,将人工智能运用于口语测评、智能评卷等场景,商业前景向好。
依托互联网技术崛起的在线教育产品,从本质上看都需要把真正提升教育效率作为根本目标。如果只是打着整合资源旗号搭建在线平台,左手整合教师资源,右手整合学生资源,未能解决用户的核心需求,对教育产业效率的提升非常有限。只有真正从教学内容、管理培训体系及教学互动模式创新等方面不断积累,才有机会获得更多用户的青睐,也才能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直播经济:数字创意下的消费新形式
这几年网络上什么最火?十个人中有八九个肯定会说是网络直播。
网络直播是一种可以同时透过网络系统在不同的交流平台观看影片的活动,而这种观影活动包括实时直播游戏、体育赛事、电影、电视剧、文艺活动、真人秀、会议,等等。过去,在中国人的网络上,网络直播平台数量屈指可数。而今,在城市的大街上拉一个年轻人问,随随便便也能说出几个:快手、B站、花椒、映客、虎牙、陌陌、熊猫TV、YY、斗鱼......
只要你想,在不违背法律政策的前提下可以直播任何场景,任何内容。可以是唱歌、舞蹈、魔术等才艺表演;可以是大胃王的美食品尝直播;可以是雷人搞怪行为艺术;可以是探索发现的户外活动;可以是正经的会议直播;也可以是课程讲授分享;甚至可以是纯聊天、逗乐、抖包袱讲段子。生活百态,创意无限,五花八门的直播内容迅速成就了一批网络红人,而大量高额的打赏,也带来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即直播经济。
《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表示,要支持用市场化方式发展知识分享平台,打造集智创新、灵活就业的服务新业态。伴随网络直播的火爆,知名网络主播动辄过亿的高收入,迅速催生了一个新型职业,即网络主播。在互联网大力普及的大背景下,网络直播这把火是彻底被点燃了。越来越多的人群涌入网络直播行业,资本在看到网络直播市场的潜力后,开始进场大肆撒钱,短短几年时间整个网络直播行业便迎来一片昌盛繁荣的景象。
《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丰富数字创意内容和服务。实施数字内容创新发展工程,加快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及开发利用。其中包括构建新型、优质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支持原创网络作品创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优秀作品网络传播。扶持一批重点文艺网站,拓展数字影音、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等数字文化内容,丰富高清、互动等视频节目,培育形成一批拥有较强实力的数字创新企业,等等。
当然,随着直播经济的繁荣甚至野蛮增长,也带来了各种乱象。面对高流量,高收入的吸引,暴力、色情等各种低俗内容也呈现快速的增长;为了吸引眼球,网络主播和团队可谓使劲浑身解数、无所不用其极,制造各种耸人听闻的直播内容。
值得期待的是,国家也在陆续出台相应的政策,规范整顿网络直播的市场,毕竟对于直播经济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消费的转型升级,以谋求更长久的发展。
在线付费问诊:医疗信息消费升级新时代
8月24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
《意见》指出,要重点发展面向便捷就医的在线医疗服务,加强家庭诊疗、健康监护、分析诊断等智能设备研发,进一步推广网上预约、网络支付、结果查询等在线就医服务,推动在线健康咨询、居家健康服务、个性化健康管理等应用。
政策刚出,就有人展开了动作。健康点智库于近日发布《消费升级,在线付费问诊时代开启》调查报告。他们调研发现,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在线问诊业务正从免费模式全面向消费升级的付费模式转型。
健康点智库以“消费升级”为政策背景框架,调研了720位移动医疗用户,并深度专访春雨医生、好大夫、丁香医生、平安好医生、杏仁医生、企鹅医生、腾爱医生七家中国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公司高层,以期摸清当下中国在线付费问诊的风向。
调查显示,中国虽然仍处于医患互动和医疗改革相关环节的前端,尤其是医保、商保等支付要素尚未有定论,但其优势在于市场体量巨大并且增长迅速。
据公开数据,中国移动医疗用户规模从2015年的接近1亿人增长到2016年的2.94亿人,并预期到2017年底,用户规模将增长到3.6亿人。从市场规模来看,2016年达103.5亿元,预计2017年将增至120亿元。移动医疗的在线服务模式已逐渐深入人心,并且在医疗服务最前端的中国在线轻问诊细分市场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线问诊的付费趋势与移动医疗公司的成本压力息息相关,其中最大的成本来自医生端,而医生也是移动医疗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各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医生来源各不相同,但有其共性,如在线问诊业务上,多数平台以主治医师与住院医师为中坚力量;从问诊互动的结果看,主治医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线问诊的热门科室也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健康点调研发现,各家平台问诊量居前列的科室多集中在妇科、儿科、皮肤科、内科等。
好大夫在线表示,与其它平台相比,其平台主要集中了相对复杂疾病的用户。从医生的机构背景来看,移动医疗公司都首先青睐三甲医院的医生。
最有意思的莫过于平台间医患获客方式的异同。平安好医生、春雨医生等都是陌生医患关系首诊(咨询)。而杏仁医生有所不同,定位为医患工具平台,帮助医生提升工作效率,为诊后医患沟通带来便利的专用工具,因此其重点发展的是熟人医患关系。
仅仅能够吸引到优质医生用户进驻平台并不足以维持平台持久的生态健康,如何能确保医生与用户在平台上的持续互动关系,是平台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关键。这便需要平台在收入与激励模式上多下功夫。
健康点调研发现,尽管各家平台各有千秋,但有两条实现路径,决定了他们在付费在线问诊的不同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有别于线下医生的评价体系,在线付费问诊的医生受欢迎程度与其个人IP运营密切相关,因而以丁香医生、腾爱医生为典型的从内容切入发展起来的在线付费问诊模式,尤其值得借鉴。
“流量为王”这一互联网法则在轻问诊平台同样适用,但是与单纯追求线上流量的传统做法相比,现阶段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显然更注重与线下的联动。
七家被调研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在线上渠道合作上的策略各不相同,但对于线上与线下医疗机构的合作或自建,都表现出相当的重视。
数字家庭:信息消费终端形式创新
在中国人诸多的生活场景中,家庭里的客厅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群体生活场景。而电视机这个硬件设备则是构成客厅物件的标配之一,茶余饭后看电视是家庭群体的主要活动之一。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从黑白到彩色,从14英寸到100英寸,从标清到超高清,从有线、IPTV到互联网,电视机不断丰富并完善自己的功能以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
2017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要发展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有线电视网宽带服务等融合性业务。而电视机中丰富的节目内容、视频资源,尤其观看者主动购买的视频产品,则是客厅生活中典型的信息消费活动。
同时,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推广应用,部分人的家庭中已经出现了VR电视机,除了传统的二维观看方式外,通过遥控器和头盔的使用,增加了720度转动视角、全景观看的模式。一家人在客厅观看电视时,其中一个成员头戴头盔看到的视角,家庭其他成员可以在电视上同步观看,同传统的电视观看模式相比增加了很大的互动性。家庭数字产品终端以普通人看得见的速度不断创新升级,呈现形式不断多样化发展的态势。
得益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除了依托电视衍生的终端产品外,更多的智能家居产品不断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之中,比如家庭中使用的智能安防系统,客厅、卧室中安装的智能窗帘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可以远程操作的智能空调、热水器,等等。当然,随着智能家居设备安置在家庭中,伴随而来的是更多信息消费便利生活。对于智能数字家庭,有一个关键的设备不能不说,就是智能音箱。智能音箱除了兼具普通音箱的音响功能外,还可以通过家庭WiFi连接家中智能家居设备,使用者可以通过语音命令对家庭的数字产品进行控制,并完成购买和支付环节,智能音箱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语音进行反馈,使用者在享受品质生活的同时,更可以体验智能带来的便利。
《意见》在提高信息消费供给水平中明确提出,要推广数字家庭产品。其中包括鼓励企业发展面向定制化应用场景的智能家居“产品+服务”模式,推广智能电视、智能音响、智能安防等新型数字家庭产品,积极推广通用的产品技术标准及应用规范。加强“互联网+”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及平台开发,推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可穿戴设备、消费级无人机、智能服务机器人等产品创新和产业化升级。
可以想象未来数字家庭场景:在一个幽黑的室内,音箱突然由弱渐强播放叫醒音乐,厚重的遮光窗帘缓慢打开,室外晨光中的晴天绿树映入眼帘,这个时候音箱自动控制打开热水器,并向主人汇报今天的天气情况。主人通过语音命令,收听早晨的新闻,订购当天的上门保洁服务,并预定了八点半出门的车辆。
智能安防系统一天24小时地对家庭进行安保,出门后,主人可以随时使用PC、手机、ipd等终端设备观察自家宠物的活动情况,并随时同宠物进行对话。而在到家前20分钟,智能系统通过对主人行动轨迹的识别,将会自动打开家中的空调、热水器,迎接主人回家。
以上场景只是数字家庭中最基本的应用场景,智能音箱和手机终端作为家庭物联网的核心枢纽之一,起到了中心控制台的作用。
随着数字家庭产品终端不断的多样化,未来也许还会出现更加方便便携的中心控制设备,比如智能手环、智能指环,等等。
本报记者 张欢 杨光 霍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