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指导首秀,强调“以我为主”

  • 来源:足球报
  • 关键字:肇俊哲
  • 发布时间:2017-10-12 10:57

  本周六下午三点半,肇俊哲率领的辽宁队将在主场迎战上海上港,这是“肇阿哥”教练生涯中的第一场正式比赛,虽然他在辽宁一线队有19年的职业经历,但是担任主帅,肇俊哲只有15天的调整时间,就带队上了战场。

  “余下4场,最关键是第一场”

  9月29日,肇俊哲第一次以代理主帅的身份带队训练,此前在辽足一线队19年的职业生涯,让肇俊哲可以和球队无缝对接,但是以主教练的身份站在场边指挥球队比赛,还是他足球生涯中的第一次。肇俊哲在赛前没有丝毫的紧张,用他的话说,辽宁队的精神在他身上传承得非常明显,辽足队员要有一种敢打敢干不服输的精气神儿。

  从2015年开始,肇俊哲就以队员兼教练的方式在队中发挥着自己的力量,没有出场的时候,肇俊哲会在场边提醒队员的跑位和执行战术,所以对于在场边指挥,“肇哥”也不是太陌生。“我对球队比较了解,虽然我离开了一段时间,但是我对大部分人的特点还是比较了解的,我在这段时间内,会通过比赛和对抗的形式,看一看队员,根据我的打法和思维会进行调换。我的想法是,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都要让大家知道我们在干什么,每个位置的人该做什么事。说拼呢,大家也都知道怎么拼。我当过球员,我在辽宁队也打过很多位置,不同的阵型打法,不同的教练,我每个位置都踢过,除了守门员,我对每个人的位置职责,我能看出来。”肇俊哲说。

  “现在余下四场比赛,最关键的是第一场,我告诉球员不要多想,上来直接干就完了。”对于即将开始和上海上港的比赛,肇俊哲告诉队员们要以“我”为主,面对比赛首先要增强自信,“我们更多的是要恢复信心。在我们的时代,我们辽宁队就是以我为主,不管你再强,对不起,就要用我的方式来。上港有很多有实力的球员和外援,但我只是会简单给大家看看录像,看看数据特点,这就够了,我没有必要夸大对手的多么强大,大家都是一百多斤的人,我现在考虑的就是我们真正要成为谁,辽宁队要有自己的风格,不要管对手的排名和成绩。”因此,在训练中,主要还是本方球队的技战术安排的内容,针对性的东西不多,“重点在于球队自己,对阵巴西队,球队也这样准备。”

  训练最讲究效率,少说实干

  在带队训练的十几天里,肇俊哲加大了球队的训练量,“每天两练,每次两个小时到两个半小时。”这样的训练安排,在马林和雷尼时代,都是没有过的。在昨天下午的公开训练中,沈阳的气温偏低,伴随着阵阵的凉风,一些队员穿起了风雨衣和棉服,但是在训练之前,肇俊哲特意告诉队员脱下外套:“直接进入状态。”

  肇俊哲透露,他现在训练的各方面都非常紧凑,“我带训练更多是讲究效率,少说实干。因为到现在这个阶段了,太多用语言来鼓舞队员,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更多是让他们在训练场接收到方法和效果,现在也不是以前那个时代,光用嘴来讲,这个时刻,我们更重要的是把每一天的工作做好。到了比赛周,就按照比赛的程序进行,准备。”昨天下午,球队的训练又在两个小时之上,内容不仅丰富且节奏较快,对队员们的要求也比之前要高。

  主力后腰杨宇表示:“这段时间大家的训练量比较大,更加刻苦,非常地投入。现在对于辽宁队来说,保级需要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斗志,这场比赛我们在主场面对上海上港,虽然对手是争冠球队,但是我们也要在主场打出气势来,打出我们这段时间的训练成果,起码要让球迷们看到一支不一样的辽宁队。”

  杨旭回归首秀推迟,先进行精神鼓励

  本场比赛,还有一个看点,刚刚从德国疗伤归来的杨旭能不能亮相呢?据记者掌握的情况来看,虽然杨旭已经参加了球队的训练,但是在主场与上港的比赛中亮相的可能性不大。

  杨旭如果能够出场,对辽足来说,前场的攻击力上肯定会有不小的帮助,但辽宁队不敢冒这个险。杨旭毕竟长时间没有与全队进行合练,甚至有球训练都没有开始恢复。在昨天的训练中,杨旭在上午抵达球队进行了康复训练,没有参加下午的合练,尽管杨旭表达了在辽足最困难的时候,他要挺身而出的想法,但考虑到他的膝伤刚刚恢复,而且近5个月的时间没有摸球,匆忙上场也许不会收到太好的效果。而且,杨旭的膝盖已经是多次受伤,他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激烈的对抗和比赛,如果贸然让他上场,担心膝伤再次复发。所以为了保护杨旭,应该会让他再休整一段时间。

  “这几天,杨旭和詹姆斯都回来参加训练了。我们会让曾经为球队做出贡献的队员,都回到训练场上来,和大家一起。他们能够训练,就意味着能够给球队带来活力和朝气,这个时候还能坚持,继续着为球队做贡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鼓劲,即便是打不上比赛,大家也会看到他们敬业的精神。”在主教练肇俊哲看来,杨旭的回归对于球队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虽然杨旭很久没有比赛了,身体和竞技状态可能达不到比赛要求,但是杨旭是经历过风风雨雨的老队员了,能够在精神上给球队鼓励。”

  特约记者张越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