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

我以前是喜欢看赛车比赛的。

可是你要我如数家珍般讲出 F1 的那些车队的历史,技术的更迭,规则的演化,车手的绯闻,我是讲不出来的;你问我学过赛车吗?我倒是接受过几次很不系统的培训,最高级的一次是在珠海一对一的 Radical Car 培训,这大概算是我人生最接近方程式赛车的时刻了吧。然而相对于像董荷斌登顶今年勒芒 24 小时 LMP2 组冠军,总成绩第二这样的人生高峰,我大概就只算爬过上海的最高峰(海拔 98 米高的天马山)。对于赛车,无论观看还是参与,我最多只能承认是喜欢,却连爱好都不敢称,更说不上是热衷了。

可是我命好,我看过很多赛车比赛,也开过一些赛车,还上过几条著名的赛道。 F1 上海站我坐在Paddock Club (围场俱乐部)里看过不下三次了吧;还有一次莫名其妙地去了美国奥斯汀看了一站F1 ,也是在围场里。没有亲眼见过舒马赫,但是却见过马萨、维特尔什么的;我开过的 F1 赛道大概也有三条,上赛场、雪邦和霍根海姆。上赛场开过很多次,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第一次,跟着当时宝马的御用教练 Ringo 开 3 系,他把 3 系在上赛场上的每一个弯道的极限讲得很明白,整条赛道的每个细节动作都讲得很透,我甚至到现在(差不多十年了)还能背出来:上字头上的螺蛳弯 90kmh 进,半踩着油门往里转,转到一半得踩一脚刹车,不然车就往外抛,出了螺蛳弯不用等下一个弯心直接地板油过弯……

之所以 Ringo 说的赛道技巧我都能记住,是因为他不把你当弱者,上赛场有好几个弯可以弯心前地板油过的,该像赛车手一样去拼的地方他会让你拼,没有保留;霍根海姆是更神的一次体验。我们开 SLSAMG ,下大雨。厂方没有喊停,教练也不紧张,照常带着我们上赛道飙。我以为教练带队是怕我们出事,压着点速度。哪晓得教练带队的目的是让我们像一个真正的赛车手一样在大雨里不退缩!这让我想起高尔基的一首名诗,《海燕》。那次教练的车以 200kmh 以上的速度划过霍根海姆大直道的尾端,扬起的雨雾直接盖住后面尾随的 5 台车,我第一次亲身经历了仿佛 F1 车手雨战时被前车拉起的雨雾直接盖住视线但还要凭直觉极速向前的场景。说到这里,你能已经羡慕死我了。哦不,羡慕到想我死了。

我还去现场看过一次勒芒 24 小时和一次纽博格林 24 小时。这两场比赛给我的触动又和看其他赛车比赛有些不同。我以前一直没有仔细想过为什么一场赛车比赛要 24 小时不间断地进行。世界上也没有哪场体育赛事是持续那么久的(突然想到美洲杯帆船赛之类的,当我们没想起来啊)。然后,观众为什么会不眠不休地看你 24 小时在一个赛车场绕 300 多圈呢?直到来了现场,才明白,这不就是给所有人找了一个周末露营狂欢的借口吗?勒芒和纽博格林的赛道都是普通道路加上一部分赛车场混合而成的,几十公里长的赛道边全是草地、树林,我就看到比赛期间大家扎堆往一片草地上搭帐篷。有些人为了抢地方,可能星期三、四的时候就来占地。但是很多营地其实时看不到赛道的,也许只能透过一个小树丛看到一点点,抑或只闻其声。再补一句也许会伤了所以车迷心的话:纽博格林 24 小时,我在奔驰提供的最好的观赛环境下,无论位置角度都堪称完美,有冷气的大厅里大屏幕 24 小时直播赛况,还有无数小屏幕永远挂着比赛实况排名,加上随时提供的牛排,甜点,带冰淇淋球的冰咖啡的玻璃房子里看的比赛;勒芒 24 小时我也是在标致(当年了啊)提供的带大露台带吃喝带 PS3 勒芒赛道游戏 24 小时任玩的大房子里看的比赛。即便在这么好的观赛条件下,我仍然看不清 1 秒前呼啸而过的赛车是谁在开,也不知道他目前的排名是多少(现在车上有 LED 显示牌直接标记当下排名了),所以我很茫然的,我为啥来到现场?这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加上我命好,这是我的解释。而你为啥来到现场?

为了热爱吗?不能讲得这么端庄吧。我觉得是凑热闹,一年一次听个响儿,给自己开车旅行找个借口。这些可以成为我们看赛车的正当理由的。你就想吧,如果没有 24 小时耐力赛,你和朋友开车从法兰克福机场去到那里的路边搭个帐篷,住一宿,听路边乡民的私家车呼啸而过……你会很过瘾吗?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很多行动是不需要我们去明确一项意图的。就好像,我很明确我不那么喜欢赛车了,可我还是会去看赛车,也会乐在其中;就好像,一次旅行一次路边的发呆一次与陌生人无谓的长谈一个没谱的创业想法,我都不会去深究背后的意图是什么,我只告诉自己,去尝尝看。别问为什么。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