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滑雪,借的板子,但快乐依旧

  • 来源:大学生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11-14 11:05

  2017年2月,北大医学博士生谢玥参加了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举行的第28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高山滑雪女子大回转项目中,她顺利完成比赛,排名第44。

  这次大冬会共有来自17所高校的119名中国大学生运动员参赛,其中,像谢玥这样从大学滑雪社团成长起来的纯业余选手只有4位。

  谢玥来自于北京大学滑雪协会。北大雪协2006年成立以来,齐聚了一群热爱滑雪的北大学子,致力于组织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滑雪运动中。他们利用学期中的每个周末,已经组织了约210次周末滑雪活动,参加人数14000多人次。

  2010年春季,北京大学滑雪协会同北京的其他6所高校一起组建了北京高校滑雪协会联盟。北大雪协理事长张鹏浩见证了北大雪协队伍的壮大并逐渐发展成为高校滑雪联盟组织,“从一开始的一两车人,到现在每年11月到次年4月的雪季,50坐的大巴车周末连发两天能装满10辆,每次一下车,200多号在校大学生浩浩荡荡奔向雪场”。

  雪协里学习滑雪的人多了,基础打牢了,从中间挑出一两个出众的学生向更高一级的队伍输送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谢玥就是其中的技术突出者。但在阿拉木图参赛,谢玥切身感受到:不论是滑雪技术还是滑雪装备中国队员都与国外运动员相去甚远——滑行技术和基础力量训练在国外大学生运动员面前就是幼儿园水准,平日里作为业余爱好者玩的装备也全都不符合专业比赛要求。大冬会规定选手穿的滑雪板不能短于1.83米,然而爱好者的滑雪板长度通常要略低于自己的身高。在滑雪运动中滑雪板越长稳定性越好,速度越快,转弯半径也越大,专业选手为了追求成绩一般会采用更长的滑雪板。所以最后谢玥参赛用的雪板比平时用的高了近30厘米,“还是出发前找退役运动员大哥借的”。

  对于参加冬奥会,北大滑雪队(北大雪协中选拔优秀者成立北大滑雪队)的队员当然是作为至高奋斗目标,心向往之。但从目前看来距离冬奥会的水平还很遥远,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也很多。

  雪协指导老师何教授介绍,现在很多中学里的运动会冠军,可以选择先上大学,然后再注册到某个职业队。这样既可以享受学生身份,又可以享受职业运动员的保障。而北大雪协里目前都是普通学生。“队员们平时要上课,训练的时间只有在周末;营养上基本靠学生食堂,身体素质跟专业运动员没法比。”但是,何教授肯定:“北大雪协的学生训练时间虽没别人长,可效率高,靠脑子滑,不是靠傻练。”

  对于每两年举办一届的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何教授很有信心。下一届2018年大冬会在俄罗斯举行,何教授已经跟队员们说了:“好好干,争取下一届我们还去。”

  文/阿拉蕾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