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你有以下行为吗?

  关爱要讲策略,以下这些语言和行为可能会把你的关心和期望变成压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快来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1.想方设法把孩子塞进“尖子班”

  对于能考进这类“尖子班”的学生来说,家长寄予的厚望,无形中给了孩子巨大压力。还有另一类家长,孩子的成绩本不足以进入“尖子班”,但家长们看重“尖子班”的资源和氛围,不顾孩子的成绩和基础,想方设法动用社会关系将孩子硬塞进“尖子班”。殊不知这类孩子进入“尖子班”后,往往付出了巨大努力却依然成绩靠后甚至垫底,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和心理压力。

  2.以分数论成败

  有些家长面对分数甚至表现得比孩子更敏感脆弱。他们紧紧盯着某次月考、模拟考,一次没有发挥好,家长心里就打起了鼓:是不是跟不上了?是不是早恋了?是不是班级氛围差把我的孩子带坏了?种种疑团在心里发酵,同时也映射到语言、行动上:小心试探、疑神疑鬼,甚至跟踪暗访。

  这些反应,或许让孩子无奈:我只是一次没考好,为什么对我诸多怀疑?或许让孩子产生自我怀疑:我是不是真的跟不上了?我的成绩会不会再也上不去了?

  3.言必论“别人家孩子”

  “你家孩子报了什么补习班?考试分数多少?排名多少?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家长孜孜不倦地进行着情报搜索工作,回到家中把脑袋里的信息一综合,于是制定出自家孩子的理想发展规划。每到孩子的进展不合期望就会嚷道:“你看你赵叔叔家的谁谁,排名就没出过年级前十名!”“你要是能像你们班某某那样,我得省多少心!”“真羡慕某某的家长啊!”

  你是否意识到,此时,巨大的压力和强烈的自卑感已经悄悄地在孩子心中扎根了。

  4.用补习班填满孩子的课余时间

  有调查显示,当前已有超过八成的家长选择给孩子报兴趣班。舞蹈、乐器、书法、绘画、声乐……至少得学个两三样,当年自己没条件学的东西,终于可以让孩子帮着圆梦了。可孩子真的喜欢吗?

  另一方面,课程补习班也得紧抓不放。上学期的没学好报个班复习巩固;下学期的还没学得“笨鸟先飞”;他们班这科老师教学水平差,找个外校的名师单补;孩子这科薄弱得“吃小灶”补上来……

  1.增加孩子受挫折时的承受力

  虽然要尽可能协助孩子成功,但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不要过分刻意地为孩子排除一些在正常环境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当孩子遇挫时,也不要立刻插手,不妨留给孩子自己面对失利的空间和机会。比如,孩子用积木搭一座高楼,可不巧,快成功时“楼”塌了,看着孩子沮丧的表情,父母尽量不要直接替他解决问题,可以和他一起讨论,引导孩子去思考,然后让他自己去执行解决的办法。孩子克服挫折的能力和动机,常来自于遭遇过的挫折,当他的经验足够丰富时,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2.集体活动中提高耐挫力

  在集体游戏中,孩子会经历一些挫折和失败,这些痛苦经历能让他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长处。在集体中的这些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

  3.游戏中平衡输赢心态

  大人和孩子游戏时不要经常故意输给孩子,适当的时候玩一些输了也有奖励的游戏,当然奖励的前提是说出输的原因。通过这种办法,平衡孩子输不起的心态。

  文/齐晓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