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是什么

  手指划破了吮一下就能好吗?

  流言: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的画面:女主的手指不小心被划伤、割伤了,男主就将手指放入嘴中去吸吮伤口。这好像是一种习惯性的举措,以至于给大家造成一种这样的认知:手指划破了,用嘴吮一下就能好。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真相:

  事实上,这种做法,除了会对“单身狗”造成伤害外,更是一种误导。大部分人认为,用嘴把伤口上的血吸出来,可以清除伤口的脏东西,避免感染。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口腔并不像我们想得那么“干净”。

  在正常情况下,口腔里含有大量的细菌,并且种类相当繁杂:有致病菌,非致病菌,以及条件致病菌。有资料显示,在每一毫升的普通唾液里,可以寻找出奈瑟氏菌8千万个。这样的口腔,一旦接触伤口,就很有可能引起伤口感染。因此,我们最好不要用嘴来吮吸伤口。

  我们的身体出现任何破损都要引起高度重视。科学的方法是,一旦发生划伤、割伤,一定要注意伤口清洁,处理方法要正确,必要时要去医院。至于用嘴吮,虽然撒了把“狗粮”,但是真的不科学哦。

  装菜的塑料袋放冰箱等于慢性自杀?

  流言:

  近日,网上流传着一篇“千万别把装菜的塑料袋放进冰箱!”的微信文章。文章指出我们平时装菜的塑料袋可能会成为“健康杀手”,甚至有人说,把装菜的塑料袋放进冰箱里等于慢性自杀!事实真是如此吗?

  真相:

  根据网上资料显示,塑料袋的有害成分为苯并芘、增塑剂、邻苯二甲酸盐,这些成分会转移到食物中,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事实上,只要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要求,在常温下或冷藏温度下使用食品包装材料,其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

  彩色塑料袋含苯并芘,但冰箱里面温度较低,而且基本恒温,即使有苯并芘也是稳定的。增塑剂有一定毒性,但急性毒性很低,人体摄入后短时间内几乎无表现。而且研究表明,包含增塑剂的塑料制品,在碰到油脂或者1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环境下,才会发生迁移,这种迁移也是比较缓慢的。所以放入冰箱,在温度上就达不到增塑剂迁移的条件。而邻苯二甲酸盐,其实也是一种塑化剂。

  不过,一般超市的塑料袋,几乎不透气或者透气性很差,用来保存蔬菜、水果这类水分含量很高的食物时,效果比较差。而正规合格的保鲜袋有较强的透气性,氧气可以流通,能有效阻止厌氧菌繁殖。

  总而言之,不必因为朋友圈一条疯转的消息,就把塑料袋妖魔化,它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便利的包装选择。

  自制酸奶比市售酸奶更安全?

  流言:

  酸奶一直都是老少咸宜的食品。不过,有人认为,市面上销售的酸奶普遍含有防腐剂、增稠剂等多种添加剂。于是,很多人选择在家自制酸奶,甚至特意买了酸奶机。自制酸奶真的比市售酸奶更安全?

  真相:

  首先要明确的是,酸奶就是牛奶经过乳酸菌发酵而成的,属于发酵乳。国家标准中允许发酵乳使用添加剂,这是生产工艺的需要。而且,添加剂的安全性都是经过评估的,只要合理限量使用,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所以,大家不用太担心酸奶含添加剂的问题。

  自己在家里做,我的酸奶我做主,当然可以不用添加剂。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自制酸奶会更安全。

  自制酸奶需要发酵,而发酵就需要微生物的参与。由于在环境中也存在大量细菌,在进行发酵前我们必须对原料牛奶和发酵器具等进行杀菌。但是,我们普通人在家庭环境中,很难保证严格的杀菌条件。一旦稍有不慎,如盛装酸奶或者牛奶的容器没消毒,或者我们在做酸奶前手没清洗干净,都可能让酸奶混入其他杂菌。这样做成的“自制酸奶”不仅不会更健康,反而还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相比家庭自制酸奶,企业工业化生产的酸奶要经过严格的工艺流程,其中,杀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所以食用起来也相对更安全一些。

  使用电动牙刷,会破坏牙釉质吗?

  流言:

  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选用电动牙刷的人越来越多。有人说:电动牙刷动力这么强,会损伤牙釉质,进而让牙齿磨损得更快。那么,使用电动牙刷刷牙,到底会不会破坏牙釉质呢?

  真相:

  牙釉质,是牙齿表面白色半透明的钙化程度最高的坚硬组织,是人体组织中最硬的,因此对咀嚼磨耗有较大的抵抗力,日常的磨损是微乎其微的。磨损严重的情况是经常咬合坚硬的东西,或是服用药物引起的牙齿损坏。不管是电动牙刷还是普通的牙刷都会对牙釉质表面有不同程度的轻微磨耗,但这种磨耗和我们日常咀嚼食物引起的磨耗是相近的,影响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很多时候牙釉质受到损害是因为牙刷使用不当和力度掌握不好等原因。对于电动牙刷的使用方法,专家也有一些建议:使用电动牙刷时应倾斜45度,对准牙龈沟的位置缓缓移动。正确使用电动牙刷,并不会破坏牙釉质,所以大家不用担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