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墓漆具杯盒与耳杯

  人类历史上,发现并使用天然漆是中国人的独创。经考古发现证明,早在七八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制造漆器。殷商时期,人们在漆液中掺和各种颜料,技艺愈发成熟,及至战国秦汉,我国漆器的生产迎来了第一个繁荣兴盛的时期。

  就全国而言,湖南是这一时期出土漆器最多、品质也最好的省份之一。若说湖南境内精美漆器的出处,除闻名遐迩的马王堆汉墓长沙国丞相利苍家族以外,当推身份等级更高的长沙国王后渔阳墓。渔阳墓挖掘于1993年夏天,规模宏大,为西汉长沙国的王室陵墓。

  当时墓中出土的漆器数量多达2000余件,其中“具杯盒与耳杯”以其曼妙的纹饰、精巧的构造,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具杯盒风姿绰约,长22.9厘米,宽18.5厘米,高13.3厘米。椭圆形,子母口,口缘两端凸起为圆形把柄,圈足底。外髹黑漆,内饰红漆,全身上下用朱色描绘缥缈灵动的云气纹,盒身腰际装饰一周款款飘动的水波带,仿佛将天上的彩云与地上的波澜融汇于一体,暗喻着汉人倡导的天地合一、万物润育、和谐一统的宇宙观。

  揭开盒盖,盒内巧妙地盛放着10枚耳杯,5枚为一组,相对叠放,扣合紧密,中无间隙。其巧妙之处在于,工匠将第六枚耳杯的双耳做成三角形,使之与另一组的耳杯之耳不相抵触。其设计之妙,构思之精,令人拍案叫绝。

  10枚耳杯皆为夹纻胎,体质轻盈,拈之如薄翼,长16.5厘米,宽11.9厘米,高4.4厘米。通体髹黑漆,双耳朱色,绘有云气纹,杯壁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数只凤鸟,凤鸟亭亭玉立,搔首弄姿,顾盼流眄,展现出汉人崇拜的凤凰神鸟的世界,想象力极其丰富。

  所谓耳杯,即《兰亭集序》中“曲水流觞”的“觞”,意为盛水的杯子,汉人又称为“羽觞”。使用时既可单手把持,也可双手捧掬,由两端入口。战国秦汉时期,人们常将其用作饮酒、盛羹之器。汉代著书《盐铁论》中曾记述“一文杯得铜杯十”,即指一件绘制精美的漆杯,其价格与十件铜杯等同,可见当时漆器的珍贵。

  根据这座西汉大型陵墓“黄肠题凑”的特殊棺椁葬制,可以判定墓主人的身份地位非同一般。经专家进一步考证,“渔阳”就是当时耳杯的使用者,而这位墓主人极有可能是西汉早期吴氏长沙国的某一代王后,她也许是汉朝皇室的一位公主,至于她的确切身份,史书记载不详,有待学者进一步研究。

  渔阳墓出土的具杯盒及内盛的十枚耳杯扣合巧妙,工艺精湛,纹饰华丽,体现了汉代制漆工艺的高超水平,具杯盒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长沙简牍博物馆。

  文 宋少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