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痼疾”重演?有些事里皮也没招
- 来源:足球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12-14 14:13
日本队第二个天外飞仙般的进球实属意外,但中国队的第一个丢球却给人极为熟悉的感觉,然后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国家队以前那些最后时刻的丢球。对于里皮来说,有些事情他是可以绝对掌控的,比如战术和换人,也比如鼓励和激励,但是有些事情是他无法掌控的,比如球员的技术能力,以及战术执行力——尽管队员表现得足够努力,甚至有非常出彩的表现,但这掩盖不了中国队整体上技战术能力低下的现状。
基本技战术差距不是一般大
中日之战赛后新闻发布会,有记者询问最后时刻丢球是不是体能方面的原因?对此里皮表示,体能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原因,丢球是多个方面的因素综合造成的。
里皮并没有具体解释是哪些原因造成的,他只是表示,假期放大了体能方面的问题。但实际上我们可以更加确定的说,中国队技战术能力不足,更加放大了体能的问题。其中在本场比赛中,国家队更多地派出了以防守型球员为主的阵容,里皮的目的也非常明确,就是以此来遏制日本队的传接和进攻,但是带来的问题也更加明显,过多的跑动和拼抢,消耗了过多的体能。
与此相对应,国家队的防守质量,也因为体能的下降而呈现逐渐下降的态势:上半场防守质量最高,下半场前半段防守质量还可以维持,到了最后阶段防守几乎可以用勉力支撑来形容了。
其实,国家队中也有一些技术相对比较出色的球员,比如尹鸿博,吴曦等,但里皮并没有选择他们,里皮非常清楚,中国队的技术能力并不能很好的和战术能力结合在一起,面对强大的日本队,还不如坚定选择防反战术,里皮的选择,距离成功也只差不到10分钟的时间
赛后记者也和一些球员谈到了防守中存在的问题,对此,球员们也很坦诚地表示,日本队娴熟的传接确实非常不错,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跑位往往出人意料,从而带给中国队防守极大的困难。
影响技战术的深层次原因被解读了无数遍,从校园足球到青训,再到职业联赛,从球员到教练,再到社会的支撑,中国足球都远远落后日本足球,而且10到20年的时间根本无法追赶,这已经无须赘述。
心理波动两场比赛都出现了
中国2比2平韩国队的比赛,外界赞誉一片,但第13分钟和第19分钟,六分钟之内中国队连丢两球,还是让人心有不甘。中日之战也是如此。第84分钟,中国队丢了第一个球,第88分钟,中国队丢了第二个球,四分钟之内连丢两球。虽然中国队的第二个丢球和对手超级世界波有关,但是在这个丢球之前,中国队在攻防转换上的无序却是无可辩驳的。
这些问题的反复出现,中国队的心理问题自然不可避免的就会被提及,我们当然可以为这些心理问题找出很多客观的理由,比如队员非常年轻,比如队员之间配合相对生疏,但是这些心理问题在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球员上不断的出现,那就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偶然中的必然性了,更可以说,中国足球的痼疾,从未真正消除。
影响心理问题的层面有很多因素,其中最基本的其实仍旧是技战术能力,俗话就说,艺高人胆大就是这个道理,然后才是球员的经验,和个人的心理抗压能力,这和中国足球的青训体系,以及中国青少年成长的环境息息相关。
其实中国足球聘请里皮教练,真正要解决的便是心理的问题,这次东亚杯上,里皮激活了一些U22球员,也激活了张文钊等边缘国脚,这就是里皮的作用,更比如,在对阵韩国连丢两球之后,中国队能够稳住,在对阵日本连丢两球之后,中国队能够扳回一球,这一切都显示了中国队的进步,也得益于里皮带给他们的影响。至于12强赛,同样的一批国脚,前四场像一群绵羊,后6场虽然不至于用狮子来形容,但整体精神状态明显焕然一新。
但是,即便在这个方面,里皮也不是全能,一是改变需要过程,二是改变总有上限,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过程的展开,却无奈于上限确实并不高。
记者陈永东京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