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基于当前电力体制改革背景,阐释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的核心内涵,探讨电网企业资金管理的发展趋势,分析与梳理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重点围绕制度与技术两个层面,分别从内部控制制度优化及资金安全备付调整两个维度出发,提出决策建议与操作方案。

【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1

一、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内涵

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得以正常运转的资源保证,同时也是企业与外界进行价值交换的物质载体。良好的资金管理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及时发现并跟进投资机会,同时有效规避环境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增强企业的适应与竞争能力。可以说,资金是企业运行的“血液”,资金运作是否安全则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把握生存态势,抓住发展机会,资金安全管理也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任务,同时也成为学术界与监管部门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资金安全管理,是指针对不同的企业特征、行业特点与外部环境,以提升配置效率,降低资本成本,规避财务风险为指导,通过设计合理的资金运作流程,构建全面的资金管控制度,探求高效的资金使用手段等方式,最终实现严格监控资金流转与使用,提升组织人员资金安全意识,杜绝资金安全事故,积极应对外部风险等目标。

我国电网企业具有服务对象广泛,资产规模巨大,关乎国计民生,资金高度密集等特点。尽管在市场化进程中取得长足进步,电网企业仍然具有较强的自然垄断性质,除去服务电力市场,实现经济价值的企业职能之外,也肩负着保障电力供应,支持国家能源战略,服务地方发展的社会价值。因此我国电网企业的资金安全问题不仅仅关乎其自身能否实现健康发展与整个电力行业的稳定,更关系到电网企业能否发挥市场配置资源效应,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服务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职能。但同时,由于脱胎于传统大型国有企业,电网企业组织结构较为复杂,管理层级众多,业务单元较为分散,致使企业内外资金流向错综复杂,交易对象极为广泛,监控压力巨大,资金安全问题更为严峻。

鉴于电网企业的社会定位与企业特征,近年来我国电网企业也逐步重视资金安全问题,并围绕内部控制、安全备付、风险意识等多方面展开探索。但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形势的变化,能源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持续推进,特别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使得电网企业的经营环境与运行模式都发生巨大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保障资金安全,持续扩大企业经济与社会效益,成为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二、电力体制改革对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的影响

2015 年,中共中央与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 号)文件。文件要求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督促相关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改善经营业绩,建立健全富有活力的电力供求结构。同时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路径指导,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配售电业务,弱化当前电网企业垄断地位,突出电网企业公共服务职能,释放电力购销端口市场活力,创造电力市场良性竞争环境。同时强化政府监管与统筹规划,规范电力电网企业合理投资,保证电力供应高效稳定,引导电力用户合理使用资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优化资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持续推进产业升级与优化转型做出应有贡献。

具体到电网企业的资金安全管理,电力体制改革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资金安全管理的管理目标变化

电力体制改革催生发电、输配电与售电环节逐步分离,新电改强调在售电环节逐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突出电网企业在电力供应体系中的输配电职能。电网企业将逐步放开售电业务,业务种类大幅收窄,电网企业的资金安全管理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过去售配一体的经营模式逐步解体,资金流动过程缩短,电网企业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强化。资金安全管理的管控目标也发生巨大变化,相较于增加利润,提升企业价值,下阶段电网企业将更加强调保障电力供应,维持电力体系正常运转,资金安全管理也将更加注重风险防范与应对。

(二)资金安全管理的管理对象变化

电力体制改革前电网企业业务种类较多,涉及的资金交易类型广泛,交易对象复杂多样,区域与时点差异明显,难以统一资金的流入与流出的管控标准。电力体制改革后,售电行业逐步从电网企业业务结构中剥离开来,电网企业的资金交易对象也从广大电力用户回溯至各级售电公司,居民电费缴纳、大型用电企业电费缴纳,电费欠款催缴等资金活动将不再纳入电网公司资金管理范围内,而全新的成本加合理收益定价机制下,政府性基金,售电公司协议购电费用成为电网企业资金活动的主体,也成为资金安全管理的重要对象。

(三)资金安全管理的管理内容变化

在资金安全管理探索的前期阶段,电网企业更加注重基础体系构建,结合业务特点,统一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标准,构建内部控制基础,完善风险管控体系,同时启用资金安全备付机制,伴随电力体制改革,面对全新的业务类型与组织架构,现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亟待深化,收益的波动性下降,资金安全备付机制同样需要动态调整,资金安全管理精益程度亟需进一步提升。

三、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主要围绕制度建设与管理技术予以开展,分别以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以及确立安全备付机制为核心内容。尽管在资金安全管理的探索中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当前电网资金安全管理仍存在如下问题:

(一)内部控制整体性不足

当前电网企业,围绕资金相关业务流程,从内控流程、风险管理、授权管理、规章制度、内控评价五个方面实施内部控制方案,逐步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内部控制权责细分程度不高,各部门及各级单位之间协同配合缺乏指导,同时内部控制的实施主体仍然为各级部门,集团层面的内部控制整体性仍有待提升,针对业务本身的流程控制较为缺乏,在内控制度上禁止性规定数目远多于引导性规定,内控关键点的处理标准缺乏统一。

(二)安全备付有待规划

电网企业资金流入流出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与季节差异,波峰波谷现象十分明显。但当前的安全备付金额制定与使用要求均缺乏动态性,安全备付金额的调整周期过长,在区域性融资缺口出现之后,安全备付金的使用也缺乏与其他资金来源的统筹规划。致使安全备付金额出现整体冗余,而阶段性不足的现象,降低资金使用效率。

(三)资金安全意识有待提升

电网企业层级众多,业务单元复杂,资金安全管理相关的业务主体呈现多样性的特点,企业总体与各级单位之间存在意见不一致,内控措施理解存在偏差,与其他业务单位安全管理协同性较差,保留过高地方安全备付金,缺乏动态调整的积极性等问题,因此需要培养各级单位资金安全意识,强化为企业整体服务的管控要求。

四、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改进建议

(一)推进企业整体内部控制建设

推进各省级单位按照业务流程特点,分类、整理并总结各单位内部控制要点,按照经营业务与管理活动分别制定内部控制实施方案,出具具体的操作性指导与规范,并严格按照规范实施内部控制方案。明确权责要求,将内部控制建设要求与评价标准逐级拆解,落实至各级业务单位,细化至各个岗位及各项业务环节,同时指定各级内部控制负责人,做到各级内部控制节点均有专人负责,专人汇报,专人处理。建立健全重大资金安全事故问责制度,将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情况纳入各级单位和基层员工的业绩考核指标,与基层负责人岗位考察及个人评优挂钩。构建企业整体层面的内部控制信息平台,分配与协调各单位之间的内部控制权责,加强企业整体对于下属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管,同时对下属单位的内部控制执行状况的反馈及时做出反应,实现内部控制体系的自我检视与改进,提升电网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性。

(二)建立动态安全备付机制

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后的业务特点,围绕季节性,区域性资金波动,以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为技术依托,以省级公司为单位,构建融资缺口的预测模型,合理预估各级单位各时间段的资金流入流出及需求状况,测算融资需求量,并结合各企业总体融资计划合理安排外部融资,最终倒挤出该省级公司该时间段的最优资金安全备付额度,减少资金沉淀,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兼顾资金的使用安全与运作效率。在此基础上,以企业整体视角出发,统一考察企业各层级单位融资缺口,统筹规划企业整体融资需求,实现安全备付金跨区域,跨时点流动,实现动态安全备付,进一步释放冗余资源,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三)培养基层资金安全管理意识

将资金安全管理的制度与技术规范推进至省级单位,于省级单位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设置专职机构,同时加强各省级单位之间的部门协同,开展面向各级基层员工的资金安全管理培训,强化资金安全的企业文化理念。此外,从各级财务管理人员中选拔与培养专业资金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具有企业整体意识,熟悉基层业务流程,掌握资金安全管理技术能力的专业队伍,提升基层资金安全管理能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