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智慧银行 金融科技先行

  金融正加速与科技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正推动金融业快速变革。有人认为,目前大多数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已形成一些基本的数字服务能力,且分布较为零散,新科技的应用价值未充分显现。很多银行的相关业务流程在新技术应用前后的变化不大,更多只是作为一个辅助工具,导致流程效率和资源配置的提升效果不甚明显。

  银行业是最早拥抱科技的行业之一,虽然现在的科技水平还未能处于领先水平,但金融生态还在,一旦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把技术补上,就能够重建更加完善的生态。广发银行致力于打造“智慧大脑”,希望经过3-5年努力,全面提升智能化水平,运用人工智能大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与深度。

  银行的科技金融优势明显

  过去的几年,互联网公司在金融科技方面取得成功,主要是得益于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开放式技术的优势和政策的阶段性倾斜。但一些新互联网金融公司陆续暴露的问题,也让大家再次审视金融的本质,以及科技相对于金融的定位。

  银行业是较早拥抱科技的行业之一,也是少数持续大量投入资源进行科技建设的行业之一,各家银行都将科技视为核心竞争力、创新驱动力。由于银行风控文化的影响,此前偏向于应用完善的技术,致使在技术创新上相对保守。但近年银行已深刻感受到来自互联网公司的威胁,纷纷主动拥抱和投入金融科技,并积极发挥自身所长。

  目前金融科技相关的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尚处在有限的成长阶段,给了银行和互联网行业同等的时间和空间,去研究这些新技术本身或研究技术的应用。银行业凭着对金融产品、业务及风险管控的理解,必然能够在新技术的应用上,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在金融科技时代,更强调合作:一个完整的金融科技产业链不仅有银行,还需要大数据服务、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特色科技企业的支持,才能打造完整的闭环。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重新找准自己的定位,收获新的发展机遇。

  广发银行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拥有千万量级的客户数。一般来说,商业银行客户对产品定价的敏感性比互联网或其他零售行业低,客户惯性和黏性较高。上世纪90年代起银行就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积累大量的客户、交易和市场数据,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数据金矿”。银行信息系统已是金融行业中最大、最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支持对公、个人、金融市场、中间业务等各类交易,并一直在保持架构的演变和更新。

  广发银行积极践行数字战略

  广发银行“十三五”科技规划确定“数字广发”战略。2016年,广发银行正式发布数字银行计划,提出科技立“心”、服务开“智”、共赢享“惠”,其核心就是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打造“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三个基础,以“能力开放、敏捷弹性、移动互联”为三个抓手,建设“科技广发、数字广发、智慧广发”,让科技与业务更深地融合,实现科技对业务更快的支持、更强的推动、更好的引领。

  自中国人寿入驻以来,用三年时间,建设基础管理、科技创新和文化重塑“三大工程”。广发银行和中国人寿双方都十分重视银保协同,共同建立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广发银行认真落实集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智能移动互联规划”,与国寿开展全方位合作,其中科技合作是基础,共同研发一系列创新金融产品,包括区块链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创新产品。2015年开始,广发银行和中国联通、华为等在大数据领域开展合作,技术与业务合作相互促进,在快速建立大数据的同时,也在客户精准营销、风险控制等创新业务合作方面取得良好成效。2017年,依托国寿集团与百度的战略合作,广发银行将与百度开展人工智能方面的广泛合作。此外,广发银行还积极探索与广东著名高等院校的技术、人才和项目合作。

  问诊瓶颈 对症下药

  金融科技的发展,已使得科技业务贯穿整个银行服务流程,科技部门逐步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成为创新业务产品的推手。现在银行业和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相比,在某些方面还是有差距的,比如对互联网世界中的客户行为模式和需求理解,如何进行场景创新等,都有不小的差距。对此要积极处理好以下问题:

  一是处理好与客户的关系问题。移动互联的发展是驱动消费者行为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都因数字技术发生了巨变,经济生态也随之改变。另外,消费者结构也发生改变,新生代“数字化原住民”行为模式往往完全不同,传统的获客、转化、留客等手段已不再适合,商业银行与其客户面临“失联”的风险。再有,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使得个性化成为金融服务的主流,对客户需求是否反应迅速、是否能积极互动,将是银行能否赢得客户的重要标准。因此,这些都要求银行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的内涵,探索如何利用金融科技的手段形成对客户的洞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变化。

  二是处理好技术的积累问题。现在各种新技术的产生和运用应接不暇,传统的摩尔定律已不能解释现在移动互联网的迭代和发展速度,而且新技术的复杂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套IT架构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远去,新技术的应用也不再以成熟产品,开箱即用的方式提供给银行。因此银行要从新技术的被动接受者成为主动研究者。对广发银行而言,要求IT部门加强技术储备,对新技术保持敏锐的嗅觉和判断力,同时积极探索新技术在银行可能的落地场景,探索金融和科技的融合之道,为新技术向生产力转化提供支持。

  三是处理好混业的合作问题。新技术创新并非银行的核心主业,一方面,银行应利用自身特点,加强产学研的联合,特别是加强高度交叉融合学科,通过产业链逐步将专业的业务积累和外部技术输入消化吸收成为自身的技术优势,推进金融科技产品创新。另一方面,银行也要进行能力开放,包括数据的开放、系统应用功能服务的开放。目前一些非金融机构借助自身开放式平台,通过合作伙伴以及第三方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态圈,并衍生到提供金融服务。银行业也可以加以参考,有原则的、可控的开放数据和服务,建立或者主导金融生态圈,让第三方或者其他机构与个人有机会参与一些细分需求的金融应用,共享金融科技的发展成果。

  四是培养和吸引金融科技人才问题。金融科技的新想法、新思路,关键还是要靠优秀的人才去实践,去创造。传统银行科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自有科技人员数量不足,外包比例比较多,特别是受银行薪酬体系所限,缺少市场化的用人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难度很大。解决问题的途径一是将金融科技战略上升到银行战略,以此争取更多的资源倾斜和更好的人员薪酬待遇,给高新技术人才稳定的工作环境;二是努力探索市场化的科技服务模式,打破原有的体制约束,实现市场化的用人和激励机制,以及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水平。

  风险控制是银行核心能力,但如何有效控制风险,又不失去业务发展的机会,是面临的巨大挑战。数字金融,特别是互联网金融所涵盖的目标客户、行为模式、数据等与传统的业务不同,典型风险往往是期限错配以及信息不对称。下一步,广发银行将建设信息科技风险监测预警平台,逐步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向自动化、计量化、模型化方向推进,并尝试向“智能化识别”方向探索,构建较成熟的信息安全纵深防御体系。此外,广发银行将强化跨界合作和风险信息资源共享,构建完善、综合的技术防控体系,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补充和完善的技术防控体系,加大安全态势感知的应用力度,形成事前发现和加固、事中检测和拦截、事后应急和溯源的技术防控体系。

  广发银行 黄文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