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依旧,但需警惕潜在隐忧

  • 来源:足球报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12-30 11:22

  刚刚过去的2017赛季中超,是U23和外援政策元年,中超因此进入了一个变革期,两个政策,对中超冲击有多大?是否影响球市和赞助?技战术层面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未来又会有怎样的发展?总体而言,中超没受太大影响,但隐忧浮现。

  [球市视角]关注度小幅下滑但仍处历史高位

  中超是否精彩,影响球迷,他们是否愿意走进赛场,是否愿意在收视端看比赛,对中超来说,这是最关键的。

  先看2017的上座率,2017中超,30轮累积观众人数为569万9455人,平均每轮为18万9982人,场均2.37万。

  纵向对比,2015和2016赛季,场均上座分别是2.2万、2.42万。可以看出,与2015赛季相比,2017有较大提升,但相对2016,略有下降,场均下降幅度为0.05万,也就是500人左右。

  需要说明的是,2016赛季的中超降级球队为绿城和永昌,绿城场均上座2.25万,永昌平均上座1.17万,合计3.42万;而2017赛季,升班马为权健和贵州,他们的平均上座分别是2.48万和2.21万,合计4.69万。

  这个数据表明,权健和贵州进入中超后,给中超球市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如果把降级球队和升班马去掉,那么其他14支中超球队的平均上座,其实下降幅度更大,初步折算,其他14支中超球队的平均上座,下降超过0.1万。

  但即便考虑了这个层面,2017赛季仍高于2015。

  另一个关键的数据是,从中超元年到2014赛季,中超场均上座都低于1.9万人,2015赛季,迅速攀升到2.2万人,而2017赛季高于2.2万人,仍处历史高位,可以说,中超整体上座率,基本保持稳定。

  再看收视情况,因为收视群体远高于现场看球人数,这个数据更有说服力。

  根据CSM(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的数据,2015、2016和2017赛季,CCTV5中超累计收视人数分别是6.01亿、3.68亿、6.24亿。分析这个数据前,我们必须把CCTV5这三个赛季转播场次呈现出来,分别是54场、30场、53场,那么,场均收视人数也就出来了,三个赛季,场均收视人数分别是1112万、1226万、1177万。

  从这个数据看,收视方面,2017赛季也比2015赛季有提升,略低于2016赛季,和球市数据是一致的。

  根据2015赛季数据统计,当时中超收视率达到了0.67,亚冠0.58,远高于国际足球收视率(国际足球收视率低和播出时间有关)。可以说,2015赛季是中超收视率的一个转折点,此前比较低,2012到2014赛季收视率分别是0.42、0.47、0.50。

  一个让人欣慰的事实是:从2015赛季开始,中超呈现质变态势,这个赛季,球市上座率从此前场均不高于1.9万人,迅速攀升到2.2万人;收视率从此前不高于0.50,迅速攀升至0.67。而2017赛季,高于2015赛季——仍旧处于高位。不过,比较来看,2017的上座和收视率却呈现了一个上升又下滑的小趋势,这多少让人感到一定程度的忧虑。

  还有一项数据是,2017赛季,月收视率呈现逐渐下滑的趋势,3月是峰值,收视率超过1,随后逐渐下滑,到了6月份已不足0.6,7月和8月小幅反弹,随后9月再次下滑,到了11月,收视率已降低到0.4左右,达到了最低点。

  这和中超悬念有关,11月,中超只有一轮比赛,当时降级球队和冠军都已产生,导致收视率大幅度降低。

  和历史年份相比,2016赛季收视率也是3月最高,然后逐渐走低,最低谷同样是6月;但2015赛季,收视率高峰是5月,9月和10月则居第二和第三;2014赛季,收视率最高同样是5月,9月第二;2014赛季,收视率最高为8月,9月同样是第二。

  [商业视角]版权赞助现争议平安续约稳军心

  2017赛季,中超总收入约16亿人民币,和2016相比,有了小幅度增加。

  中超收入主要来自于三个板块:版权费,体奥动力10亿元人民币;冠名赞助费,中国平安1.9965亿人民币;其他赞助(中超官方合作伙伴和官方供应商)超6亿。

  首先看版权赞助,体奥动力和中超的版权赞助始于2015年,5年总计80亿,时间是2016年到2020年,每年分别是10亿、10亿、15亿、20亿和25亿。不过,版权市场已经开始降温,乐视退出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当然,这一事件更多是因为乐视自身的原因。

  让人忧虑的是,2017年,体奥动力和中超的版权之争新闻不断出现,包括暂缓支付,体奥动力要求5年80亿更改为10年80亿等,而体奥动力的理由就是中超擅自改变政策,严重侵害并影响了版权商的利益。

  尽管收视数据显示,2017赛季中超只是小幅下滑,但这给了版权赞助商更多的借口。

  随着各项政策细化,版权之争恐怕会继续存在,但要说明的是,版权热本来就有非理性的因素,目前消散,不能单纯推到政策上。

  再看冠名商,作为收入的另一主要板块,中国平安1.9965亿也是此前既定的赞助金额,中国平安2014年开始赞助中超,首年赞助费1.5亿,此后每年10%递增,2017赛季达到了1.9965亿。

  2017年5月22日,中国平安和中超续约,从2018年到2022年,中国平安以5年10亿的费用继续冠名中超,这个额度比最初4年6亿又高了不少,增幅达到了33.3%。

  平安续约日期是2017赛季中期,此时政策已实施了小半年,这种背景下,中国平安仍旧选择续约,意味着他们仍旧看好中超市场,平安续约做法更有实际意义,因为版权赞助有泡沫化的因素,而中国平安的续约,更多地出自理性选择,也可以提振赞助商信心。

  三看赞助商,中超分两大部分,官方合作伙伴和官方供应商。

  2017赛季,中超官方合作伙伴有一定变化,酒类由嘉士伯更换为崂山啤酒,嘉士伯2013年和中超签约,2014到2016赛季赞助中超,每年赞助费2000万人民币。此外,壳牌从官方供应商升级为官方合作伙伴。

  原官方合作伙伴雷曼光电退出,艾比森取代,其身份是中超官方供应商,2017到2020年,赞助费用总计1.3亿(8000万现金加5000万设备)。

  目前,中超官方合作伙伴总计7家,耐克(有消息说已和中国足协续约)、壳牌(新合同是2017到2019赛季)、京东(赞助合同到2018年)、青岛啤酒(崂山啤酒、新赞助商)、福特、红牛和DHL,后三家合同已结束,是否继续值得关注,而这,也反映赞助商对中超信心的一个重点所在。目前,中超官方供应商为泰格豪雅、百岁山、艾比森和洋河蓝色经典,泰格豪雅2016年和中超签约,合同是2016年到2019年,每年4000万;艾比森到2017;百岁山和洋河蓝色经典的赞助期限不明,根据目前的消息,可能是短期行为,但一项调查显示,百岁山仅次于中国平安,成为球迷印象最深的赞助商之一,其关注度甚至超过了耐克。

  [外援视角]外援依赖症减轻进球数大幅攀升

  关注一下中超本身。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2017年,虽然U23政策和外援政策同时实施,外援上场人数由3+1减少为3,但进球数却大幅度攀升,达到了732个,而在此前,2016赛季总进球数为640个,2015赛季总进球数为672球,2014赛季总进球数为659球,2013赛季是641球、2012赛季是647球。

  从数据来看,中超在2017赛季首次进入总进球数“700+”时代,进球数大幅攀升,比2016赛季增幅高达14%,比历史最高点的2015赛季,增幅也达到了9%,要知道,从2012到2016赛季,总进球数波动极少,5个赛季有3个赛季进球数极为相近,在640球到650球区间波动。

  虽然不能说进球多,中超就更精彩了,但至少是,中超没有因为外援政策和U23政策遭受致命打击,就球迷来说,进球仍是最大看点。

  与此相对应的是,外援依赖症确实有所减轻,2012和2013赛季,外援进球比例只有58.3%和57.1%,但到了2014和2015赛季,外援进球比例上升到63.9%和62.2%,到了2016赛季,随着外援质量的大幅度攀升,进球比例暴涨到68.9%。

  2017赛季,外援人数减少,进球比例也有了下滑,为64.1%,和2016赛季相比降低了4.7个百分点。

  中超进球数大幅度攀升,外援依赖症小幅度降低,对中超来说,其实是好现象,精彩依旧,政策也有了一定效果,而这,或许是中国足协最想看到的。

  [《足球》视角]政策影响已初现必须可持续发展

  就2017赛季而言,政策显现了一定的作用,从积极的角度讲,“年轻球员”开始涌现,2017的东亚杯就是一个例证,此外,泡沫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外援依赖症减轻,本土球员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一些负面效应也有所体现,比如球市和收视率,相对于2016赛季,就有了一定幅度的下滑,这可能对赞助商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要继续关注,当然,中国平安的续约让人信心倍增。

  需要说明的是,2015年,是中超的一个分水岭,从这一年开始,球市和收视率大幅度增加,赞助商的热情进一步提高,而5年80亿的版权合同也是在这一年产生的,某种意义上,2009到2011年的反赌扫黑,2010到2014年的稳步提升,最终在2015年产生了质变,中超进入发展快车道。

  不过,中超联赛,和中国经济一脉相承,快速发展,不可避免,是过热和泡沫化,而泡沫化两个显著的标志,一是球员身价疯狂攀升,其二是5年80亿这个版权合同,这个事情本身就有不理性的因素在其中。可以展望的是,版权费之争,未来可能会再次出现,要知道2018赛季到2020赛季,费用分别是15亿、20亿和25亿。

  中国足协必须出手,首先,不能急刹车,但需要调控,这也是2017赛季,各项政策出台的原因之一。

  其实,在联赛有了坚实根基的情况下,冠名赞助商和中超合作伙伴、供应商的利益基本是可以保证的,而联赛的可持续发展,其实对于未来的赞助更有利。更需要说明的是,U23政策本身就是过渡性的,中国足协真正推动的是青训,真正有了触动后,U23政策肯定会趋于宽松。更重要的是,中国足协一系列系改革规划,如大幅度提升足球人口,这其实反过来维护了赞助商的利益。

  需要给中国足协提个醒,调控要适当,决不能急刹车,其他方面,联赛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中超需要更多的正能量,而这,也是维护赞助商利益的重要手段。

  记者陈永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