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毅 蛋糕界的工匠

  1983年出生的周毅,毕业于四川省烹饪高等专科学院,获“天府著名艺术家”称号,食品雕刻大师、拉糖大师、翻糖蛋糕大师、我是主厨学院创立人、畅销书作家。

  近日,“S K糖王周毅”团队在英国举办的世界蛋糕大会上获得3金2铜的好成绩。这则消息很快引发了多方关注。说起蛋糕,相信大家都习以为常;说起手办模型,大家也都了然于心。但是如果两者结合,出现既拥有超越手办的精细度,又是食品属性的蛋糕,则绝对罕见,让人难掩好奇的心情。许多人看了周毅的蛋糕作品之后,不由感慨:原来蛋糕里也有工匠精神!

  把雕刻刀变成手中的神笔

  周毅做拉糖手艺之前,在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院学习食品雕刻,师从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王龙先生。他验证了名师出高徒,几年时间便成长为国内中餐食品雕刻界小有名气的人。在那几年时间里,他常常为了雕刻一件满意的作品通宵达旦地琢磨。为了腾出更多时间创作,吃饭成了他保持体力的需求,经常一天只用一碗清水面果腹。如此磨砺自己,雕刻刀变成了他手中的神笔,任何食材在他手里,都能变成绝美的艺术品。

  而面塑起源于“捏面人”这个汉族民间传统艺术,比较常见的就是面花、花馍、花糕这些东西了,旧时作为一种底层小人物谋生的技能,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小玩意儿。经过变迁,它并没有消失,而是演变成了一种被称为“中国雕塑”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毅制作面塑,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小工具,将调制好的面块在手里经过捏、搓、揉然后用小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栩栩如生的人物或是动物。

  成立拉糖艺术团队

  近几年翻糖市场火了起来,它起源于英国,最早为皇室独享的艺术蛋糕。后来传入欧美,逐渐成为今天蛋糕装饰的主流。已经在食品雕刻界,颇负盛名的周毅,一次偶然的机会看罢翻糖作品,立刻放下手头的事务,学习起来。刚开始,他对材料不适应,就拿芋头练手。练着练着,平常不起眼的芋头,竟在他手中,变成了无价瑰宝。

  拉糖又是不同于面塑的另一种艺术创作,是集观赏性、可食性和艺术性的食品创作。周毅最开始知道拉糖,是在一次西点比赛中,那时国内还没有拉糖手艺人。当他见识到这种神奇的手艺以后,便开始自学拉糖。因为有食品雕刻和面塑的功底,对造型已经是手到擒来,学拉糖就变得容易多了。周毅目前也是国内制作翻糖蛋糕的高手。在他的影响下,几名年轻人聚在一起,摸索着做拉糖,成为国内独树一帜的拉糖艺术团队。翻糖蛋糕分为花卉和卡通两大类,区别在于制作手法的不同。花卉翻糖蛋糕为了体现真实感,从花蕊到花瓣再到叶片,每一个细节都要经过蛋糕师反复琢磨,否则做出的花卉就会呆板不真实。一个翻糖蛋糕常常需要好几个蛋糕师经过几天的努力完成,无法通过机器批量生产,所以翻糖蛋糕常常出现在一些要求高的新人婚礼上,因为靓丽的造型,会成为婚礼中的一大亮点。

  无论是食品雕刻、面塑、拉糖。周毅在他的领域,无疑都是极专业的,但他还有敏锐的商业嗅觉,他要做的,是从手艺中发现更多商机。

  将面塑和翻糖融合

  翻糖是新兴事物,易于传播,前景好。可面塑是祖上传下来的手艺,即便现在市场惨淡,但上百年文化沉淀,儿时街口面人儿的趣味,是几代人的记忆,不能说丢就丢。怎么办呢?要不试试两两相融,将面塑融入翻糖,至少还能传承。

  想到这儿,周毅开始尝试做面塑的法子,来鼓捣翻糖。他用铁丝盘出支架,将一些翻糖固定在支架上,细细雕琢。只用三三两两工具,一双巧手来去如飞,不一会儿功夫,一个美人初具雏形。美丽的酮体,最终要包裹上华丽的衣裳。蛋糕上那柔软的“布料”,每一处皱褶都要精耕细作,力求真实。因为执着于细节,一个这样的美人,往往要殚精竭虑3—4天时间,才能算是完成。返工是家常便饭,每每人偶做出来,视觉上的协调,往往不能事先预估。有时候,一点微小的不协调,就要全盘重来。光是几根手指,周毅从修改粘合,到干脆重来,就足足做了7、8遍。全部完成,整整一个星期,每天只睡3小时。

  正是这股子较真儿的劲头,才使周毅的作品在国际上艳惊四座,让外国评审破例给他颁奖。也正是他的较真儿,才有了中国第一个获得国际蛋糕大赛多个冠军的“糖王”。他的技艺,使面塑师自叹不如,也使翻糖师望尘莫及。

  但是掌声背后,难免也有质疑。有人说:这些不都是用来吃的吗?做得再好,有什么意义?面对质疑或掌声,周毅表现淡定,他说:“技术之路,没有终点”。而他要做的,不过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