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证券新总裁曾身居监管要职 上任后将如何驾驭业绩“过山车”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1-20 16:12
站在30周年的新起点上,如何带领广州证券保持业绩稳健快速增长、保障业务更加合规审慎?这位新总裁任重道远
2018年伊始迎来“而立之年”的广州证券再次换帅,原江西省金融办主任胡伏云接任总裁,其高管任职资格已于2017年底获得广东证监局核准。
广州证券对胡的到来寄予厚望。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胡伏云具有三十多年的金融从业经历,特别是在证券监管部门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证券业管理经验,他的到来将有利于推动广州证券的持续健康发展。
这与外界的猜测不谋而合,此前有市场人士称,面对广州证券承销了多起违约债券等问题,具有监管背景的新总裁的到来,对广州证券未来业务合规的意义重大。事实上,除了合规,新总裁如何带领这家老牌券商找到适合的发展道路,改变业绩波动大的现状,实现“弯道超车”十分值得期待。
高管再次更迭
成立于1988年的广州证券是全国最早设立的证券公司之一,此前越秀金控通过全资子公司广州越秀金控持有广州证券67.235%的股权。2017年初,越秀金控刚刚完成打包收购广州证券剩余32.765%的股权,将后者变为全资控股子公司。
伴随股权变动的往往是人事变动,广州证券在2014年完成股份制改造的同时,新旧高管团队出现交替,原总裁刘东辞职,副总裁邱三发升任广州证券新总裁。三年多后,广州证券高层再次变动,目前法定代表人已从邱三发变更为胡伏云。
这也引发外界猜测邱三发去职是“越秀金控对广州证券的发展不满意”。对此,广州证券方面并未对《投资者报》记者正面回应,只是表示“本次岗位调整是正常人事变动”。
此前公开的资料显示,胡伏云在担任江西省金融办主任之前,曾任广东证监局副局长,中国证监会江西监管局局长等职。
外界对胡伏云的评价是:胡伏云曾任广东证监局副局长,对广东的上市公司和金融环境比较了解。他在担任江西证监局局长及江西省金融办主任期间,深感江西是资本市场的“洼地”,上市公司少且分布不均衡,于是将大量精力花在江西拟上市公司的培育和资本市场发展上。
业绩“过山车”
作为一家老牌券商,广州证券此前业绩一直不温不火,筹备单独上市多年未能如愿,多年增资发债补充资本金。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会员信息系统数据,2017年6月末,广州证券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排名行业第36位和第41位,总资产行业排名与2016年相同,净资产行业排名较2016年下降3位;净资本排名行业第33位,较2016年下降1位。
越秀金控在中国货币网披露的2017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显示,广州证券2017年营业收入14亿元,净利润1.9亿元,与2016年相比,分别下滑近49%和79%,是已披露2017年业绩的券商中净利润下滑最大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广州证券2016年业绩明显好于行业平均水平,在其他券商当年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纷纷腰斩时,其净利润却增长2%。当年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排名行业第33位和第36位,分别较2015年上升15位和23位,尤其是净利润增长率排在97家券商中第6位。
广州证券并未透露业绩波动的原因,但从其业务收入结构中可见端倪。广州证券在其官网上对自己的定位描述是:以投研能力为核心,以投行产业链化为驱动力,以中高净值客户、中小金融机构、中小城投平台企业、中小市值上市公司为核心客户群,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金融服务券商。诚然,投行业务强势是邱三发在任期间广州证券给外界的印象。
2014年至2016年期间,广州证券投行业务收入在营收中占比分别为9%、19%和31%,逐年明显提升,而经纪业务收入占比则由2014年的35%下降至2016年的不到20%,收入倚重到投行业务上成为广州证券能够在2016年整个行业经纪业务萎缩而未受明显影响的原因。
而到了2017年,这一结构模式悄然生变。数据显示,广州证券2017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6亿元中,经纪业务贡献了2.4亿元,占比超过30%,而投行业务则不足1亿元,占比下滑至12%。
从营业网点的加快布局上,也可以看出广州证券在努力提升经纪业务的决心。目前,广州证券旗下有34家分公司、136个证券营业部,分支机构数量达到了170家,与2014年仅有36家营业部显然已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轻经纪业务的模式固然可减少对市场的依赖,改善“看天吃饭”的被动,但一位不愿具名的华南某大型券商机构部副总裁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券商的经纪业务是基础业务,即便要在其他业务上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经纪业务这一根基不应该改变。这与广州证券在2017年展现出的调整举动不谋而合。
对于各个业务条线发展的目标,广州证券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公司即将迎来30周年的里程碑,希望能够抓住资本市场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建设均衡发展的业务体系。
强化合规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投行业务高歌猛进也为广州证券带来风险隐忧。随着宏观经济放缓,债务链条断裂风险加剧,债券违约现象频发。广州证券承销业务曾“踩雷”私募债违约。
2017年6月,广州证券披露,作为“14吉粮债”的承销商及转让服务推荐人,公司于当年4月收到东兴证券和安信证券两个起诉。二者分别持有的3000万元和8000万元该债券的本金及未获清偿利息全部遭受损失,要求担保人吉林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及广州证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此案至今未了结。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广州证券主承销的另一只7亿规模的企业债“13弘昌燃气债”也在2017年发生违约。发行人弘昌燃气称,原拟定于2017年6月20日发放给投资人的债券回售资金不能到位,只勉强借到了4个亿,算下来只能打6折进行本金回售。
对于上述问题,广州证券方面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在当前强监管的背景下,广州证券从合规管理、风险控制、制度建设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强化,严控风险,保障公司的稳健发展。”
《投资者报》记者 闫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