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效设计:现实与创意上的取舍

  • 来源:电影中国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2-02 17:41

音效设计需要很多资料搜集

音效设计最基本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阅读那场画面的环境或者以现场环境声作参考。效果剪接师要把自己放到真实场景上,幻想有什么声音是会出现的。《赤道》(2015) 的第一场戏是一场飞机失事场面,画面上有直升机、消防车、救护车以及众多拯救人员,声音便要有一些比较空旷的人杂声、直升机声、消防车响声,甚至一些真实情况有但画面或许看不到的声音,例如,电锯声,以令观众置身拯救现场。若电影的背景在现代还好,若回到过去,我们便要做更多的资料搜集。

《建军大业》(2017) 中有很多的枪战,我们便要了解当时用的是那一种枪,例如戏中比较常见的Mauser C96,效果剪接师要花很多时间找回一些旧的片段或看文字上的资料,会否有这支枪的声音描述。而有时候,子弹发射到什么物料上亦是需要留意的,而这方面可能要跟导演沟通,那子弹究竟是穿透人的肉或是骨,都会影响到每个声音的设计。可能是短短数十分钟的画面,但找资料,设计声音,可能需要花数天甚至更多的时间。

声音不需要多,而是需要设计

动作电影或许给大家一个错觉,声效一定会很多。但再为一个观众,看无数的动作镜头,听连续的爆炸子弹声,是会有视觉听觉上的疲劳。《建军大业》(2017) 有好几场大动作场面,其中三河霸一役,朱德(黄志忠饰演)率共军以寡敌众,死守三河坝,最后蔡晴川(白宇饰演)只能按下引爆器,与国民军同归于尽。制作声效时,当然可以只剪接大量枪林弹雨的声音,再按引爆器的一声后,便连续不停爆炸。但混音师设计了在枪林弹雨后,给观众一个喘息的机会,于蔡晴川受伤倒下时,加了他的耳呜声以及呼吸声,以及对白,才是按引爆器的一声及多场爆炸。一来可以加强后来那场爆炸的震撼感,二来亦是让观众代入蔡晴川的感观内。

近年,不同音响制式 (如Dolby Atmos、DTSX以及Auro 3D) 的引入,令我们于设计上有更大空间。《建军大业》(2017) 中南昌暴动一幕便是一例,城楼上国民军向贺龙(王景春饰演)带领的共军开枪,当镜头移到地面上的贺龙时,混音师把枪声由顶置喇叭向前置喇叭移动,令声效更具空间感以及方向感,声音定位更精细。

而没有声音,有时候亦是一种设计。《无间道》(2002) 中黄警司(黄秋生饰演)从高楼倒下到的士上,砰一声,陈永仁(梁朝伟饰演)转头凝望黄警司,霎时寂静无声,接着播放一首《再见,警察》的音乐。令观众代入陈永仁的角度,并对黄警司突然死亡的惊讶情绪凝结在那一刻。相比之下,现实环境中的声音已不是最重要,因为我们要表达已经不再是现实环境,而是用声音描写当时角色的情绪。

“音效”除了呈现场景中最真实的一面,“设计”更要冲破画面的局限, 发挥声音无限的可能,推动剧情,牵动情绪。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