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有时 闽地岁时记

  • 来源:海峡旅游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2-02 17:44

农历十月,古称孟冬,即进入冬天的第一个月。古诗十九首有云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节气诗《小雪》里形容孟冬是“太行初雪带寒风,一路凋零度孟冬”。在古代,冬天的来临,意味着万物开始休养生息,秋收冬藏,人畜消闲。

在北方,冬天的到来依然让世界呈现出不一样的观感 :漠河降下了今年的第一场大雪,玉渊潭的银杏将北京的大街铺出一地金黄,二十四桥边的旅人终于感受到江南的第一丝微寒,北方的暖气片也吹出了第一缕暖风,但福建的秋冬之交却依然还是一副暧昧不清的颜色。所以常常有人调侃,福建不仅没有秋天,更没有冬天。秋冬之交的福建,像是一锅冷热不分的东北乱炖,有人穿着大衣,有人光着膀子。

这一次,我们从依然 26℃的闽南出发,去福建七地找寻这个季节里福建秋冬的况味。从地理位置上看,福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每年冬季,东北季风擦着福建版图的边缘尝试南下,但在北部的武夷山脉,以及中部隆起的博平岭—鹫峰山—戴云山脉的阻挡之下,并没有让福建人有太多严寒的困扰,反而让福建形成了西北部的大陆性气候,以及东南部的海洋性气候交汇的情况。在福建的区域性小气候中,也形成了从北往南的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性,高海拔的西北部山区更冷,而地势一路走低的东南沿海平原更温暖,这也是为什么福建被称为“山海之歌”的原因。

复杂的地域形态让福建各地的风物各有不同。福建最北部的南平市浦城县,是所有福建地区中最早迎来秋天的地方。在宋代,这里因农业发达、地力肥沃而被誉为“闽北粮仓”,秋收之后,粮食入仓,酿“包酒”就成了这里传统的冬日习俗。而一县之隔的武夷山也已感受到了冬日的第一缕寒意,物产丰茂的山林之中,秋茶早已采收入仓,冬日的头茬笋,即便不用调味也能让人鲜掉眉毛。与此同时,拥有全国第二长海岸线的福建沿海渔民们,正逢鱼虾蟹肥美的时节,台湾暖流与沿岸寒流的交汇,让闽东和闽南渔场的渔民们进入了丰收的季节。

头水的紫菜刚刚被渔民们从水中捞出,还带着一点冬日海里的腥味,他们可是抢手货,刚刚晒干就能吃 ;蛏子到了冬至之前最肥美鲜甜,虽然天气一天天转冷,但是霞浦的大排档的生意还是一样的红火。行至闽南,泉州人有自己的节奏。每年冬天吃一炉羊肉来“补冬”都是雷打不动的项目,泉州人对于时令节俗及仪式感的重视,在沸腾的火锅中得到了验证与升华。

秋冬的况味,在风物里,更在人的生活之中。我们在浦城看到一路晒秋,房顶上、屋檐下都铺满了竹匾,晾晒秋冬的果实,农妇打下桂花来做桂花茶、桂花酒,是一家人都会一起参与的闲乐之事 ;在武夷山,正逢菩萨过生日——不仅是隆重的庙会,也是人神共飨、全村集体贴膘补冬的热闹日子 ;福州人年年冬天都食用红糟,天气一冷,就马上条件反射似的想起应该准备红糟了 ;“鲜”是霞浦人对于食物共同的语言,小黄鱼、梭子蟹、泥螺,逐鲜而食、逐鲜而活是当地四季不换的语言。风物之所以是风物,就是因为其中加入了人的情感,并与生活紧密勾连。靠山吃山、靠海讨海的人们,从来不囿于都市历法的禁锢,他们按照时令过日子。与时令相生相伴的,是节俗,村里的庙会,神灵的保佑,以及宗族的历法,年复一年带给人们慰藉。

这么说来,福建秋冬的轮廓,便在人与季节的交融之中、在风物与土地的气味之中鲜明起来。福建的秋与冬,就藏在这些朴实无华的风物里,也藏在人们真实的、闹腾的生活之中。这些鲜活的日常,正是我们寻访风物,记录岁时生活的重要意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