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乐业”的“中阳样本”
- 来源:中国扶贫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3-12 17:00
金秋十月,本是收获的季节,但在山西省中阳县塔上村,贫困户王小明却把地里的庄稼扔在了一边。此时的他,在县城的新房里忙着装修。“200 元买了一套房!” 在 37 平方米的新家里,王小明向记者介绍这件“天上掉馅饼”般的好事。“虽然房子小,但是够我们老两口住了。”精明的王小明自己设计自己装修,拿着自己亲手画的装修图,他憧憬着新家的格局,笑得合不拢嘴。
“馅饼”不光掉到了王小明家,今年,中阳县委县政府让全县 1844 户 5050 人都吃到了“馅饼”,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1540 户 4336 人。如何让“馅饼”量足、好吃、不烫嘴,中阳县委县政府可下了一番功夫。
安居——“迁新居千门开抬头见喜”
房子怎么建,群众说了算。盖房容易,但盖出让 1844 户群众都满意的房子不容易。“因此,我们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充分听取群众意愿,让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变为我们的规划蓝图。”中阳县委书记乔晓峰介绍。不搞“强迫式”“运动式”搬迁,是乔晓峰提出的第一条要求。房子建多大面积、什么格局样式,都要先听群众意见。“脱贫攻坚民心所向,面子工程解决不了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因此入户摸底调查、了解群众实际需求,是我们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第一步。”乔晓峰告诉记者,县里今年新建 7 个集中安置点,搬迁模式、房屋格局、楼型设计各不相同,全部因地施工、按需所建。
贫困群众的搬迁需求多种多样,有想进城住楼的,有想就近安置的 ;有家里人口多需要大房子的,有孤寡老人只需能立脚安身的。易地扶贫搬迁“众口难调”,中阳县就转换思路,不烩“大锅菜”,根据贫困群众需求,划分两大搬迁“菜系”、七大搬迁“菜单”:集中安置方式包括依托城镇化或园区安置、行政村内就近集中安置、建设移民新村集中安置、结合“去库存”安置、“五保”等特困户集中安置 ;分散安置方式包括插花安置、投亲靠友。
虽然贫困群众的需求多种多样,但实际上要求却只有一个:自家掏钱越少越好!“钱要少房要好”,贫困群众六个字的要求,被中阳县委县政府用八个字来满足 :“拼盘整合,各记其功。”中阳县充分利用中央和省级政策资金支持,整合各类搬迁、各项涉农资金和各行业部门政策资金,用好用足增减挂钩、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政策机制……行业部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最终让每户贫困户自筹不超过 1 万元就能住进新房子。
王小明装修新房前,到城里的亲戚家转了转,“人家的房子装得漂亮,我家也要装得像他们那样。”他初步算了一下,37 平方米的房子好好装修一下需要 1 万多元,但王小明不发愁,因为他知道中阳县中钢公司投入 4400 万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按 200元每平方米的标准进行补贴。“中钢补助 7400 元,我们再出几千块钱,一点负担也没有!”
虽然搬迁任务重,但乔晓峰认为,贫困群众的小康不能等。他给全县干部下了 “死命令”:这1844 户年底前必须搬进新房!
在中阳县扶贫办主任曹建平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一份全县易地扶贫搬迁时间安排表 :
2017 年 1—2 月底,各村利用农闲时节宣讲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进村入户、摸底调查,认真核实2017 年易地搬迁建档立卡户和同步搬迁人数、户数及搬迁地点,制定 2017 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方案 ;
3 月底前,完成土地、住建、环保等审批手续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全面开工 ;
5 月底前,完成所有新建工程地基处理 ;
7 月底前,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投资完成率要达到 60% ;
8 月底前,工程项目竣工率要达到 70%,投资完成率达到 75%,到户率达到 90% ;
10 月底前,工程项目竣工率要达到 80%,项目投资完成率要达到 80%,到户率达到 100% ;
11—12 月,按照山西省考核要求,县政府将派出由县直相关部门联合组成专项考核组,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目标责任考核。
“干部苦干一年,群众少苦一年。”乔晓峰认为,干部一年的苦换成贫困群众今后的甜,非常值得。今年,中阳县的干部在办公室的时间少了,在项目工地的时间多了 ;陪家人的时间少了,和贫困群众在一起的时间多了。
王小明从“翘首以盼”到“喜迁新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他见证了“中阳速度”。“辛苦了这些干部,我们的住房却让他们操心,感谢他们!”
乐业——“创大业全家齐举步生风”
住楼不容易,“住得起”楼就更不容易了。在今年 2 月份干部入户宣传动员大家搬迁时,王小明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非常想进城住楼房,这是咱这辈子的心愿。但进城后怎么生活?总不能到街上捡垃圾去吧!”王小明顾虑重重,虽然“退堂鼓”在心里偷偷打个不停,但“鼓声”还是被干部听到了。干部口中的“搬得出、稳得住”把乡亲们的耳朵磨出了茧子,但他们就是听不进去。在“搬得出”和“稳得住”之间,群众更看重后者。于是,中阳县转换思路,先在“稳得住”上做文章,“搬迁未动,产业先行”,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产业项目打消群众的顾虑。
打消王小明顾虑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帮扶项目——中汇科技孵化器基地。“基地就在我们小区里,不出小区我就能当工人了!”能到基地打工王小明很自豪,因为他觉得基地“高大上”,和电视上的一样。该基地团队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军工科研院所,主要为军工、电力、铁路及其他工业用户提供交直流充电桩及车载电源、电磁加热设备、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等产品。和其他贫困户一样,王小明对这些“高大上”的设备、技术“一窍不通”,但他们所精通的是,坐在宽敞明亮的车间里,缠缠铜丝、管着设备,一天就能挣个百八十元。
对于像塔上村这样“离土离乡”的移民新村,中阳县或通过引进企业增加就业机会,或通过技能培训,吸收贫困劳动力进企、从事公益性和物业管理岗位就业,或引导支持搬迁群众使用扶贫贴息贷款开办餐饮、电商、小型加工等服务业。“要让每个移民新村有产业,让每户搬迁群众有活儿干,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中阳县县长田安平说。
而对于像王小明这样由“农民变居民”的搬迁户还面临一个问题,虽然人进城了,但权益能否进城?户口怎么办、孩子上学怎么办……这些后顾之忧,中阳县委县政府早就拿出解决方案 :在城镇安置的群众可申请将户口迁入城镇 ;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社会救助等政策随户口迁移 ;教育部门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为移民安置点合理划分学区,保障移民搬迁群体中适龄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对于“离乡不离土”就近安置的移民村,中阳县通过“人走地不荒、产业有人管、收入有保障”的模式,依托原有产业基础,组建专业合作社,发展传统种植、养殖产业,确保贫困户“有房也有业”。“同时,通过建设村级光伏电站等措施,实现所有搬迁群众能够通过产业带动脱贫致富。” 田安平告诉记者。
如今,贫困群众已陆续开始搬进新居。县城周边的石朋头、友盛集中安置点高楼林立,主要安置具有一定劳动技能、商贸经营基础的搬迁对象,让这部分贫困群众从窑洞上楼住新房、进城务工走新路 ;弓阳移民新村古风古色,主要安置散居在上顶山上交通不便、环境恶劣的搬迁对象,让这部分贫困群众搬到山下进景区、发展旅游促增收 ;河底移民新村小楼成排,主要安置山上生活在具有地质灾害隐患的搬迁对象,让这部分贫困群众就近下山到路边、生活生产两不误……
11 月 15 日,王小明家的窑洞上去年贴的春联还未褪色,他却请人写了一副新对联 :迁新居千门开抬头见喜,创大业全家齐举步生风。这天是王小明一家喜迁新居的日子,朴实的庄稼汉,并不留恋这口生活了 40 多年的窑洞。老伴在旧窑洞里收拾了一晚上,东西也没能装满一个箱子,因为她觉得家里的这些老物件“配不上”如今明亮宽敞的新房。只有墙上那张习近平总书记的画像,她摘下来擦了又擦,说要贴在新房客厅里最显眼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