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现场制作依然面临不少挑战

IP技术已在推动现场视频制作的重大改进。如SMPTE ST2110这样的新标准将进一步巩固IP作为主导制作格式的作用。询问任何广播公司现在哪些网络格式被用于信号传输,答案无疑包括IP网络,很多情况下还列首位。公认的IP优点包括高灵活性、低成本和广泛可用性。这些因素似乎使之成为现场视频制作的一种理想选择,是不是这样?

但 现 实稍复杂些。尽管IP大幅改进现场制作工作流程,但大部分影响局限于信号而非实际视频的传输,特别是在演播室内。这并非削弱IP的重要性,只是意味着视频是完成IP转换前的最后一块难啃的骨头。为了解行业向IP迈进的程度,单独考察各个主要功能是有益的。

IP用于回传

IP技术已经大举进军现场视频制作,其主要影响之一是信号从远地回传到制作演播室的回传链路。这些线路大部分采用20-200Mbs的高码率压缩。如H.264、仅I帧H.264(又称为AVC-I)和JPEG 2000这样的技术是流行的回传格式。许多情况下,这些信号将通过IP网络线路(或属于较大的IP管道的一部分或在专用线路上)传输。

也可使用不压缩回传链路,特别是来自专门的视频网络提供商的链路。但大多数不压缩服务目前在信号源和目的地使用SDI接口,尽管信号往往是在IP网上内部传给传输公司。远程制作需要转用高带宽IP线路(1Gbs以上),以便支持端到端不压缩IP视频。

演播室内

随着第一轮IP不压缩基本流SMPTE ST 2110标准完成,现场制作演播室内已可从基于SDI信号流转换到基于IP。为此,必须发生一些改变。首要的是,发送、接收和处理视频的所有设备都必须升级,能够处理ST 2110视频。在NAB 2017、IBC 2017和SMPTE展览会上可以看到,厂商在开发具有所要求的全部ST2110功能的产品方面正在取得长足进展,而互操作性演示显示各种产品工作在一起非常好。2018年可能看到有大量产品会发布和销售,标志着全IP演播室的开始。既支持SDI也支持ST2110的混合系统也将在过渡期扮演一个角色。不过,基于IP的系统的主要优点要等到绝大部分设备转换后才能显现。

演播室还必须安装大容量因特网以太网交换机,容量要达到每秒兆兆位(Tbs)范围。需要安装IEEE 1588精确时间协议主时钟和基础设施。虽然一些大电视广播网当前正在进行这些升级,但他们需要时间和耗巨资才能完全实现。

用于视频和音频之外

除了视频,IP技术已经对其它用于现场制作的信号产生重大影响。一个例子是内部通话系统,它几乎已经抛弃了昂贵的T1E1和ISDN电话线路,转而使用低成本IP接口,特别是在广域网中。对采用AES 67标准传输不压缩音频,IP网络也越来越受欢迎,尤其是在音频信号没有被嵌入SDI视频信号内的场合。

IP网络流行的另一种应用是在系统控制和监测中。应用范围从简单的设备状态报告到现场制作实时全面控制。考虑到这些所需的极小带宽,IP系统的灵活性提供巨大的好处。此外,现场制作期间还有很多可通过IP完成的非实时工作。包括电子邮件、基于网络的搜索及其它准备工作。

文件传输为又一个IP技术明显占据支配地位的领域。目前大部分现场制作需要各种各样的图形叠加、插播广告、存档片段及其它基于文件的内容等形式的支持。无论是在演播室内还是在远程输送网络上,IP网络都是传输这些文件的完美选择。

IP向前进

虽然全IP现场制作系统目前还很稀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广播公司不能从使用此技术中受益。恰恰相反,现场制作很多例行工作已经完全转移到IP网络上,显著提高了效率和灵活性。这些优点本身足以证明IP转换是正确的。

媒体信号IP化的趋势不可阻挡,但任重道远。它需要花一些时间,而再过几年后,广播公司会觉得他们曾经好不容易才能处理多种不兼容信号,每种信号要求特有的布线、接口和同步系统,是多么不可思议。大带宽、多格式、可配置的IP基础设施将像媒体制作离不开电一样必不可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