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胡杨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生死,胡杨,价值,内涵
  • 发布时间:2010-12-23 10:25
  世间生命最坚毅之树木,莫过于傲立在大漠中阻挡风沙、抗衡干旱、捍卫绿色的胡杨。“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是,在世人眼里,胡杨就像一个英雄,一种图腾,被赋予了独特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

  胡杨以自己的绿色和生命记载和养育了西域文明。不过人类拓荒、无休止的征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枯的河床上,曾经灿烂辉煌的西域古国也被滚滚黄沙埋葬,夕阳下楼兰的古垒透出的是历史的忧伤。只留下忠贞不渝的胡杨。如今,这些不屈的枝干,虽然不再有生命附体,也不再有秋色迷人的靓丽,但仍以其苍劲和多姿的风韵向世人展示自己的顽强与不屈。

  面对这生命最终的绝唱,摄影人莫振被深深打动。在他今年9~10月的新疆采风之行中,木垒县胡杨林保护区中胡杨的悲壮之美给他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这幅《秋色胡杨》就诞生于此地。

  本幅作品中,利用广角镜头强调前景,突出远近对比是最大的亮点。这是广角镜头的一个重要性能。广角镜头能比其他镜头更加强调近大远小的对比。因此在创作时,莫振利用广角镜头进行构图,将近处枯死的胡杨枝木强调夸张,并与远处满树金黄、枝叶繁盛的双胡杨共同纳入画面,于是生与死的对照刹时就分明了起来。千年的沧桑,今生的守望,强烈的视觉冲击把观众带人情境,恍如隔世。

  另外,作品的光影处理也带给观众思考的空间。莫振设置了低角度的机位,以蓝天白云为背景进行拍摄,由于时有风沙和“勾头树干”逆光、欠缺光线,适当增加ISO感光度,从而得到干净又不失细节质感的画面,蓝与黄的对比使画面显得通透、广阔、大气。这种色调下,胡杨树林在大自然的背景中显示出了力和美,以及这种感性体验的升华:生命意志、顽强搏斗与自我奉献。于是有人从中读到寂寥的悲凉,有人读后对生命充满崇敬。

  洁净透亮的蓝天下,这株枯胡杨多像是一位先哲圣贤,自得其乐、淡泊尘世,以超然的心态目睹着沧海桑田。

  薄荷赏析

  拍摄花絮:

  今年9月26日,我和一个摄影师朋友到达北疆拍摄北疆秋色景观,当然胡杨林是首选。为了创作顺利,我们特别邀请了一位有经验的新疆摄影大师作向导,经过十余天的艰辛创作,10月4日中午赶到了胡杨林保护区。这里环境较艰苦,经过一番交涉才住进保护区管理人员让出的唯一的蒙古包。于是我们抓紧时间吃点干粮就立刻进入了胡杨林区。

  木垒沙漠胡杨林占地30多平方公里,那么大的面积要找准选好拍摄位置相当不容易,弄不好就迷失方向。有经验的摄影师安排我们按方位采点,而后择优确定创作位置。当我转向东边深处的一低位处,遇到了这棵“勾头胡杨”立在沙漠中,此时已是黄昏时分,快下午六点了,我进行多方向比较,确定了侧逆光拍摄的角度,选择超广角镜头(佳能16mm~35mm)进行近距离低角度仰拍。

  背景资料:

  胡杨,又名胡桐,蒙古语叫“陶来”,是亚非荒漠地区典型的替水旱中生至中生植物。迄今已经在地球上坚守了6,500多万年,胡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杨树品种,生命力之强令人咋舌。它能长期适应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对温度大幅度变化应对自如,能够忍耐极端高温45~C和极端低温--40~C的袭击。它的根可以扎到地下10米深处吸收水分,坚固着地表形成的虚沙,涵养着地表的植被。其细胞还有特殊的功能,不受碱水的伤害。为适应逐步恶化的环境,它还做了许多改变,例如叶革质化、枝上长毛、根上生“子”,甚至幼树叶长成柳叶状,以减少水分蒸发,巧妙地和干旱大漠做着生死周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