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2013-2015年资金的疯狂涌入,现如今投资人对互联网教育领域的态度显得谨慎了不少。经历了两年的资本寒冬,虽然今年以来,在线教育领域出现了几笔大融资,但业内专家认为,在线教育在资本圈内并未出现明显的高涨现象,企业发展仍然有不小的阻碍。
不过,资本寒冬下也有“好项目”,国内在线教育系统资深研发专家、沈阳诺拓尔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凌霄弘认为,资本的退去更有利于教育产业回归理性发展,找到清晰的商业和盈利模式。她本人也带领研发团队致力于教育体系的完善上,自主研发的优质系统为其团队赢得了良好的品牌认可度。近日,记者专访凌霄弘,分享她对在线教育模式的理解与尝试。
记者:自2011年参与创立沈阳诺拓尔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您就致力于在线教育系统领域的研发工作。在您看来,目前国内在线教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如何?
凌霄弘:中国是全球互联网教育增长最快的地方,也是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增长最快的地方之一。有数据统计,中国家庭 17%左右的收入会投在教育上,而在互联网教育市场中,也尚未形成垄断企业,这其中隐藏的巨大市场潜力对于每一个拥有好项目的团队都意味着绝佳的机会。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在线教育产业发展模式的问题也很多。由于大部分创业者会受到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企图用技术打造更好的教学模式,而忽视了教学内容与体系的完善上,这也导致了在线教育产品与市场的水土不服。如何将优质的教学内容转化为最合适的互联网产品,是当下互联网教育产业发展需要克服的屏障。
记者:今年年初,在线教育领域出现了几笔大的融资项目,舆论都宣称在线教育又回到了风口。您也身处互联网教育领域之中,您怎么评价这种趋势?
凌霄弘:经过了几年的摸索和试错,在线教育发展已经从狂热走向理性,即使出现了个别高额融资项目,也并未到达投资风口。无论是对投资业,还是教育行业,互联网教育都是一次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我们来说,更是兴奋多于冲击。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教育的门槛,现如今教育无处不在,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把优质教育送入中国贫困地区。但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如果不善加运用,教育可能会成为“互联网+”的最大受害者。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要从思想上改变一批人,而互联网的出现使教育变成了表面浮华的信息获取过程。教育首先要有内容,因此我们提倡深刻教育。随着资产的退去,教育行业会回归理性发展,找到清晰地商业和盈利模式,逐渐走出新生期的迷惘,走向成熟。当一个真正将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项目出现时,一个真正大型的互联网教育企业也将会出现。
记者:在“深刻教育”方面,您和您的团队都进行了哪些努力和尝试?目前成绩如何?
凌霄弘:我们研究认为,现有的在线教育系统一般是给学生规划出固定的学习路径,提供需要的学习资源,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特性。而所谓“深刻教育”,更讲究因材施教。因此,我们从个性化教学入手,利用互联网数据收集的便利性,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状态,根据个体不同的特征与习惯,自动调整学习进程,以实现个性化学习。目前已经问世的系统有学习行为数据采集及分析系统和智能交互的远程教育系统等等,在广泛地应用过程中,这些系统不仅能够捕捉学生情绪、情感的变化,以正向的激励、指导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还能够反向帮助我们的研发团队开发更有利的教育和商业模式,完成教学体系建设的系统化、信息化,将信息化手段与现有的传统教育不断融合。
记者:您的团队研发的个性化自适应教学相关管理系统,问世以来的流量让同类企业都十分羡慕。您是如何做到的?您认为在线教育企业应该视流量为手段还是目标?
凌霄弘:互联网教育要想良性发展,健康的盈利模式是必要的。对于在线教育企业运营而言,可以投入一定资金去做流量,但要知道,流量本身不是目的,流量必须沉淀到产品上,然后通过优势产品本身给予较好的用户体验,再通过用户持续的进行传递。最开始可以为流量用钱,但是到一定体量的时候,应该形成自增长,也就是慢流量。甚至有一天到了一个平衡点,即使把市场费用、流量的费用砍掉,也会有20、30%的利润,这才是更有效率、更健康的方式,也是互联网教育企业运营地理想状态。
记者:对于未来的发展,您有怎样的规划和期待?
凌霄弘:论语里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以完善且成熟的平台也就是软硬件体系为依托,互联网+教育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才能良好运转。因此,我们对未来的规划,重点还是在充分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使互联网与传统教育真正融合上。教育行业任何一条线都存在着改造和升级的空间,无论对于线上还是线下机构,兼顾网上网下和各个教育门类,由互联网教育改造面授,达到规模化运营,是整个教育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在未来,重视教育质量、推崇“深刻教育”的企 业 将 不断 扩 张 , 吞 并 大 量 “别 有 用心”、内容匮乏的小型教育机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