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意大利式胜利

  • 来源:足球报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5-03 14:02

  虽然在贝纳布球场连续2场欧冠淘汰赛都让球迷虚惊一场,齐达内依然靠着他对皇马上下精准的掌控,以及足够丰富的欧冠经验,让阵容并不完整,整体表现也差强人意的球队顺利通关,连续第3年站在决赛的草坪上。

  连续3年杀入欧冠决赛,法国人已经创造了皇马的欧冠历史——即便是1950年代的黄金时期,比利亚隆加和卡尼利亚也分别只连续进入过2次决赛。欧冠改制以来,此前只有卡佩罗与里皮曾连续3次杀入欧冠决赛。1992至1995年卡佩罗带领米兰3进决赛,但只在1994年击败克鲁伊夫的巴萨夺冠。1996到1998年,里皮带领尤文图斯也曾3进决赛,老妇人同样只拿到过1次冠军。若以总成绩计算,今年在基辅的决赛尚未举行,齐达内就已超越了两位意大利前辈。

  相比过去2年的欧冠,近年齐达内的皇马遭遇的压力更大。虽然之前2次也都有主力球员伤病,可并没有今年这般严重,在淘汰赛面对的对手也没有今年这样强大。然而,齐达内对皇马的掌控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娴熟,过去2年得到更多运气加持的所谓玄学,在今年更多让位给齐达内更为成熟的技战术以及临场指挥。可以说,今年皇马杀入决赛,尤其是这场缺少2名主力的半决赛次回合,更多还是齐达内意大利足球思维的胜利。

  后发制人的胜利

  一场比赛如何缩影整个赛季?

  次回合半决赛皇马没有伊斯科和卡瓦哈尔2名主力,齐达内在首发阵容上做了很大的冒险。右边锋巴斯克斯客串右后卫,主力后腰卡塞米罗竟然没有首发,他选择让本赛季出场时间锐减的边缘中场科瓦契奇登场与克罗斯组成双后腰,摩德里奇移位到右路,支援本泽马的同时也能兼顾防守,帮助巴斯克斯抵挡里贝里和阿拉巴主攻的右侧。

  拜仁虽然缺少罗本、比达尔、科曼等边路好手,但毕竟阵容强大,又适逢皇马右路没有主将,里贝里、J·罗、蒂亚戈与阿拉巴明显左倾,就是为了打穿皇马右路。齐达内并非不知对手的用意,只是皇马可用的牌不多,他选择后发制人,皇马开场就像上回合对尤文图斯一样失球,其实也在齐达内的预料之中。

  虽然早早失球,齐达内仍然坚持球队固有的主攻方向,马塞洛与C·罗的左路配合不变,齐达内也没有像首回合一样弃用本泽马,而是给予法国同胞充分的信任。这个442体系在进攻上更像是C·罗突前,本泽马后撤的451,本泽马充当了后插上攻击手,忙时在中场帮忙串联,闲时随机插上打开中路缺口。皇马很快扳平比分的进球,就是这个成熟进攻套路的体现。

  面对拜仁过于犀利的右路,齐达内没有选择保守地守住首回合优势,而是选择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传统的左路进攻优势,还经常让C·罗与本泽马换位,游弋到右路依靠个人能力压制阿拉巴,从而缓解巴斯克斯的防守压力。这方面,齐达内对球队自身和对手的精准了解,让他在与海因克斯的对决中占据了上风。同样是伤病影响,齐达内既有不得已的客串补缺,也为这个对手必然抓住的软肋提供了足够的保护方案。

  相比年事已高的里贝里,C·罗和巴斯克斯都有充沛的体能。海因克斯只能押宝在里贝里体能尚可的上半场,争取早早偷袭得手,将比赛导入自己的轨道。然而齐达内考虑的更为全面,比皇马更需要进球的拜仁虽然占据了中场主动和射门优势,但皇马更强调进攻效率,这才是取胜的关键。皇马本赛季一路淘汰3个联赛冠军,算是为自己前2个赛季靠签运进入决赛正名。而这场半决赛次回合,齐达内将他在球队整体节奏和临场应变的优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与去年相比,齐达内并没有足够强大的板凳阵容,可他依然可以选择恰到好处的战术,进攻端强调效率,并可以牢牢把握机会,3次射正就可以拿到2个进球;防守端他也充分估计了困难的程度,在拜仁追平比分后的半小时,立刻换上中场铁闸卡塞米罗,依靠顽强的防守成功将比分拖到终场哨响。

  战略控制的胜利

  如何从濒临下课走上决赛舞台?

  相比前2个赛季,齐达内的皇马本赛季起伏不定。然而,齐达内对战术的磨炼,经过长达9个月的时间,终于在最关键的时候,发挥出了最佳的效果。

  此役拜仁主攻右路,两位攻击手里贝里和阿拉巴合计为中锋输送了12次弹药,短短1小时巴斯克斯和摩德里奇两位右路大将都在防守中吃到了黄牌,压力可想而知。

  为了能在普遍体能下降的下半场,甚至可能的加时赛保证球队的防守硬度,齐达内宁可用科瓦契奇冒险,为此不惜雪藏卡塞米罗。皇马采用低姿态示弱,两回合射门次数只有拜仁的4成,传球和前场30米传球数据也大幅落后,仅相当于拜仁的6成,但门前效率惊人,7次射正就能斩获3球,拜仁的射正得分率却仅有20%,这决定了两队在半决赛的命运。

  下半场在失球后立刻换上贝尔和卡塞米罗,最后时刻,齐达内再换上纳乔,彻底堵住全场被拜仁压制的右路空当,将拜仁最后时刻倾巢出击强攻左路的计划扼杀于无形之中。

  显然,球员时代长期浸淫在巅峰时期意甲的齐达内,深得意式足球理念的精髓。法国人清楚,在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职业足球下,没有任何球员,任何球队能够长期保持巅峰状态。球队的起伏并非不可接受,作为主教练,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整,让球队在关键时刻处于最佳状态。

  本场赛季初期,皇马全队状态下滑,核心射手C·罗结束禁赛后陷入8年未见的球荒,球队在主场被巴萨三球羞辱。欧冠只得小组第二,联赛落后巴萨两位数积分,齐达内屡次被传遭遇最后通牒。然而,进入2018,皇马明显开始发力,逐步摆脱本赛季以来的颓势。从今年二月到四月,C·罗连续破门,在近三个月时间内打入接近30个进球,反超梅西,率先成为本赛季第一个进球数突破40大关的球员。

  葡萄牙人的爆发,只是皇马开始发力的缩影。而这支球队能够击败三大联赛冠军,连续第三年杀入欧冠决赛,无一不透露着齐达内意式掌控球队理念的气息。抛开今年皇马晋级决赛过程中的运气和争议,齐达内胜在始终掌控着主动权的节奏把握,正如一场高手对决的牌局,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少王牌,而是在适当的时机打出适合的牌,才是胜利的秘诀。

  特约记者李坤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