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获奖片国内票房不理想,为什么这些电影在中国不受待见?

  • 来源:电影中国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5-23 14:26

实际上,入围第90届奥斯卡各个奖项的电影,有五部都被引进了,分别为《水形物语》、《三块广告牌》、《敦刻尔克》、《至暗时刻》和《金钱世界》,但票房都不理想,《敦刻尔克》是诺兰引进到国内的电影中票房最糟糕的一部,票房3.4亿;《三块广告牌》只在艺术联盟旗下的400家影院上映,上映五天票房不到2000万,虽然接下来增加了放映院线,但最终票房也只是勉强过了6000万。

再看《水形物语》情况不容乐观,虽有奇幻色彩,但电影终究是偏写实风格,回顾之前曾引进过的五部奥斯卡最佳影片,票房最好的是特效大片《魔戒三部曲:国王归来》,2004年3月份在国内上映,拿到8600万票房,算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在那之后就一直走下坡路,2012年的黑白片《艺术家》只有可怜的425万票房。

或许是票房太不如意,在那之后片商开始谨慎起来,从2013年的《逃离德黑兰》一直到去年的《月光男孩》都没有片商引进,应该是都怕赚不到钱,而《水形物语》引进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毕竟有奇幻色彩,又有半人半兽的形象,会成为电影的一大卖点。

但是我们电话咨询了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共8家影城,得到的反馈情况比较相似,几家影院均表示排片会以目前正在上映的《红海行动》和《黑豹》为主,有5家影城表示《水形物语》在上映首日会排一个黄金场次看下上座率,再进行调整,另外三家则表示不会给电影太多排片,会在非黄金场排3场左右。这意味着《水形物语》很难拿到高排片和高票房。

近两年观众看电影越来越在意口碑,《红海行动》就是靠质量和口碑在春节档四部电影中脱颖而出,目前已经确定都能拿到票房冠军,为什么这些奥斯卡佳作反倒票房都不尽如人意呢?其实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首先是影片类型制约。纵观2000年之后的奥斯卡最佳影片,以文艺片、故事片居多,《角斗士》引进之后2000万的票房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2004年引进的《魔戒三部曲:国王归来》以8630万的成绩排在年度第四位,而当年票房第一的《功夫》是1.73亿。商业大片属性的电影显然能卖的更好,这也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常态。如果不是特效、动作大片,剧情抓人、人物命运跌宕起伏的电影同样会有不错的成绩,比如2009年《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也拿到5400万票房。剩下的故事性不强,又是以西方文化为主的电影,很难得到中国观众在鉴赏水平和价值观上的认同,自然也就卖不到高票房。这也正是为什么《为奴十二载》、《鸟人》、《聚焦》等电影完全没有片商引进的原因,他们对市场预估的结果是很难赚到钱,索性就不引进了。

第二点,宣传、发行受限。国内的电影公司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发行能力强的大制片公司,如万达、博纳、光线、华谊兄弟,主要做电影投资、制作,自产自销;小的电影公司往往不具备制片能力,他们靠从国外买片在国内上映赚钱,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基美影业,早年和法国欧罗巴影业合作,将吕克·贝松的电影引进到国内,赚到钱之后,现在已经开始参与电影投资。而奥斯卡获奖影片的引进,往往不是同步上映,而是以批片买断的形式在国内上映,片商支付了买片的费用之后,往往不会再投入更多的钱在发行和宣传上,电影院里看不到太多物料、网络和电视上也看不到太多的宣传,甚至很多观众对电影都知之甚少,这也限制了电影的受众群。

另外一点,是受电影盗版影响。很多时候,提名和拿奖被作为电影能否引进的风向标,供片商参考,反倒错失了电影最佳引进的时间,比如今年的《三块广告牌》和《水形物语》在美国都是去年12月1日上映,等到在国内上映的时候,蓝光DVD都已经上市了。一部分影迷通过各种论坛、网站下载,导致流失了一部分观众,其他关注到这部电影的观众,知道已经有下载之后,也会优先去找下载资源。不过,能够看到发行方已经关注到了这一点,经了解,《三块广告牌》、《水形物语》目前在很多论坛上的下载链接都已经失效,即便用户能找到也很难再下载成功,这也导致了部分观众回流,从目前来看,排片只有1.2%的《三块广告牌》拿到了超过11%的上座率,排名第一,这意味着好电影还是有观众愿意买票观看的。

在片商看来,引进批片更像是一场豪赌,比如去年的《天才枪手》就让引进方很赚了一笔,当然这只是个例。但是很多人没有想过,像《三块广告牌》、《水形物语》这样的好电影,如果能和美国同步,用大片的方式来做发行和宣传,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这需要发行方和观众的共同努力,如果有一天这些电影都能卖很高的票房,才代表着我们市场的成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