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智能“达”天下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智能制造论坛圆满举办
-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5-29 14:24
既能吟诗作赋又能撒娇卖萌的机器人“小薇”与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知名主持人姚雪松暖场主持,一开场就成为全场关注的焦点,博得阵阵掌声。5月17日,以“‘泰’智能‘达’天下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智能制造论坛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成功举办。
论坛汇聚智能制造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政府领导、企业及媒体代表近500余人,聚焦智能制造的前沿趋势、关键技术与实践成果、实施路径与经验方法,机器人暖场互动,国际知名大咖分享高端视点,圆桌论坛交流嘉宾唇枪舌剑,活动亮点频现,场面火爆,现场爆棚。
“望海楼,观海河,望海楼下观海河,海楼千古,海河千古。”
“汇智能,划未来,汇智能时划未来,智能无限,未来无限。”
零秒反应对对联,既能吟诗作赋又能撒娇卖萌的机器人“小薇”与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知名主持人姚雪松暖场主持,一开场就成为全场关注的焦点,博得阵阵掌声。5月17日,以“‘泰’智能‘达’天下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智能制造论坛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成功举办。
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智能制造论坛由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承办,中国信息化周报社、赛迪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国家机器人质量监督检验北京中心(筹)协办。
论坛汇聚智能制造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政府领导、企业及媒体代表近500余人,聚焦智能制造的前沿趋势、关键技术与实践成果,展开交流和探讨,场面火爆,现场爆棚。
“泰”智能“达”天下
智能制造谱新篇
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张玉卓,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瑞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山,工业互联网联盟理事长JosephJ.Salvo,东芝数字解决方案公司董事兼工业解决方案部长岡田俊輔,天津市工信委副主任王景梁,天津市科委总工程师王凤云,天津滨海新区区委常委、区委副秘书长李彩良,天津滨海新区副区长夏青林,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郑伟铭等领导和专家,以及来自中科汇联、伊利实业、世纪互联、航天云网、树根互联、SAP、研祥智能、SEW-传动设备、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深圳拓野机器人、光年无限、海康机器人、深之蓝、京东深拓等上百家企业高层出席论坛。
在论坛开幕式环节,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张玉卓代表天津市委市政府对与会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大家给予天津、天津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在致辞时表示,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变革的大趋势,不论是“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还是“英国工业2050战略”等,各个国家都将其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天津作为中国现代工业的起源地,近年来一直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打造竞争新优势的核心内容,作为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的关键举措。去年围绕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功能定位,天津出台了智能制造专项行动计划,致力于提升智能装备制造能力,推进相关产业智能转型升级,全力打造智能制造中心。
张玉卓介绍,滨海新区是天津发展的龙头和引擎,是全市智能制造业的主要承载地,成立“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设立300亿元的智能制造基金,实施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加快建设智能产业园区,为智能制造发展创造良好环境。2017年,滨海新区智能制造相关企业达到200多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80亿元,机器人、无人装备、大数据、语音识别等行业表现出了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张玉卓肯定了论坛的价值和创新,表示智能制造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滨海新区将积极消化吸收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家的智慧,立足滨海新区制造业发展的实际,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优化产业政策,务实推动智能制造加快发展。同时也向出席论坛的专家和企业家发出邀请,希望更多专家为滨海新区建言献策,更多企业家来滨海新区投资兴业。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瑞华在致辞时强调,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形成历史性的交汇期。以智能制造培育新动能,以新动能促进新发展,这已经成为世界产业变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从全球的制造业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还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日本的下一代制造,都是为了促进本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王瑞华表示,我国近三年来,通过建立试点示范、建设标准体系建设、培育系统供应商等方式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促进了产业升级,行成了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远程应用等新模式;提升了整体供给能力,一批关键技术装备、软件实现集成创新,构建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快了新旧动能转换,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发展迅猛,智能制造的发展带动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落地。
同时,她也指出,推动智能制造还存在智能制造的规律、认识和理解还需进一步加强,供给服务能力明显存在短板,跨界人才比较缺乏,难以满足市场广泛大量的个性化需求等方面的问题,下一步要补短板、打基础、重应用,推动智能制造的国际合作再上新台阶。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郑伟铭在致辞中表示,天津滨海新区正在大力构建繁荣宜居智慧新城,作为滨海新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把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作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战略选择,将从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思想观念转变和发展方向谋划上下功夫,抓住更加广泛而深刻的AI革命的机遇,抓住智能制造这一关键,发展集聚经济、开放经济、智能经济;二是在进行系统规划和综合政策设计上下功夫,努力实现智能制造产业的规划引导,在关键技术和核心领域,在基础产品与核心零部件,在智能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等领域加紧布局,并定制人才、资本、载体等综合性政策支持;三是,在推进体制机制深刻变革上下功夫,为了企业的落地与成长,在天津开发区,人人都是“服务员”,个个都是“店小二”;四是,在营造智能产业生态系统上下功夫,加速生成一个具有鲜明泰达特色和强大发展潜力的智能产业生态圈。
为展示企业发展成果,以样板示范推进智能制造,论坛遴选了部分优秀企业,发布“智能制造·泰达希望之星”。
天津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天津京东深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海之星水下机器人有限公司、天津深之蓝海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天津飞旋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汉海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商科数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明匠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获得“智能制造·泰达希望之星”荣誉称号。
随后,为推动智能制造在更多行业、企业落地发展,赛迪智能制造测评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安琳在论坛上发布了“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测评服务体系”。该体系旨在为企业提供定制化诊断、规划、评估服务,支撑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我国正在全面积极推进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企业在探索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路径、实践落地过程中遇到了一些迷茫和挑战,急需从政策环境和服务体系等方面给予引导和帮助。
安琳建议,企业转型应更加关注“敏捷”和“精益”。“敏捷”是指企业应适应市场的“拉式”特征,寻求更快更准的市场洞察,并提升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产品能力、生产能力、交付能力和服务能力。“精益”是指企业应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人、机、物等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减少浪费,追求效益最大化。
在参考借鉴德国工业4.0参考模型架构(RAMI4.0)、日本工业价值链参考模型(IVRA)、美国智慧工厂生态系统(NIST)、德国VDMA工业4.0能力成熟度评价体系等国际先进的智能制造评价参考模型和标准的基础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旗下赛迪智能制造测评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了由“一个检测,两个评估”共同组成的企业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分级评价认证体系,帮助制造企业科学评价发展现状,定位能力短板,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服务企业更好落地发展智能制造。
一个检测,即智能制造系统质量检测,梳理智能制造技术标准体系,对智能制造产品和系统进行功能性和可靠性检测,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智能制造系统质量。两个评估,即制造场景下的应用能力评估和企业管理成熟度评估,帮助企业更好地应用工业智能技术赋能敏捷和精益,提升组织管理能力。
赛迪智能制造测评工程技术中心基于上述评价体系,以赛迪灵犀智能制造诊断评价平台为依托,已为国内400余家制造业企业提供了诊断咨询服务,结合国家战略和企业实际,帮助企业梳理业务能力水平,找到技术短板,规划智能制造实施路径。智能制造评价诊断结果和实施规划建议得到企业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智能制造实践落地。
协同创新
智能产业赋能新经济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在论坛做了题为“智能产业的界定和联盟构想”的主旨报告。他认为,智能产业和产品是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源头供给能力的时代需求。直面解决现实问题是新一轮人工智能的起点和落脚点。当今,智能产业和产品能够体现认知力、创造力,成为先进社会最重要的经济来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他提出,智能产业和产品涉及脑认知基础的产业和产品、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的产业和产品、语言智能产业和产品、知识工程产业和产品以及机器人和智能系统。
目前,我国智能产业的产值,仅占GDP总值的万分之1.8,要达到2020年核心智能产业总产值(1500亿元)的目标,意味着未来三年人工智能产业要有十倍以上增长。
李德毅判断,我国智能产业的现状,可以说还处在孕育的阶段,产业的爆发期还远远没有到来。他预言,智能产业能够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源头的供给能力,将是生产力中的核心生产力。智能产业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产业和互联网产业,在过去几十年间已经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也许要重构人类生活、生产、学习和思维方式。
智能科技
开启美好生活新纪元
工业互联网联盟理事长JosephJ.Salvo主旨报告的题目是“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架构”。他指出,过去人工智能是基于一种计算模式来进行的,现在的AI是基于一种新的系统,但是它始终是基于可预测的算法来发展的。“我们非常重视实时传感功能,未来的智能工厂会充分使用这些科技。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世界不是100%可预测的,必须要有实时的数据和信息,不断进入到现有的模式,这样我们的AI和机器以及系统才能够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分析和预测。”
在很多时候人们交易产生重大问题是因为信息不够透明“区块链可以让整个过程更加高效安全,让交易更加全球化,区块链能够降低交易之间的摩擦,促进智能农业以及智能工业等领域的发展。区块链能给人类社会带来很多更加美好的未来。”他说。
东芝数字解决方案公司董事兼工业解决方案部长岡田俊輔演讲的题目是“日本经验助力智能制造创新发展”。他介绍了东芝目前四个业务重点:社会基础设施、能源、电子设备和数字解决方案。东芝数字解决方案在领导和支持东芝集团的数字化改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岡田俊輔以自己工作的办公大楼为例,重点介绍了其联网架构和案例。大楼有8000名员工,安装在建筑物中的传感器总数为35000个,收集大量数据,并利用它们利用AI来降低功耗,让办公室的灯光控制得更加舒适,电梯操作得到优化,节能超过30%,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到将近一半。
北京中科汇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游世学聚焦“AI如何赋能新经济”发表演讲。他认为,新经济是信息化带来的经济文化成果。新经济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的特点。而今天的新经济代表性力量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
他把智能机器人(AI)比喻成亿万个活雷锋。“机器人可以不吃不喝,只用电;二十四小时不睡觉,不休不眠在工作;随叫随到态度好;疑难问题及时向组织汇报,绝对忠心耿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无私心!”据介绍,中科汇联的爱客服产品使用“智能机器人+云平台”模式为客户提供服务,目前已经有30000多家中小企业客户接入使用,完成了8.9亿次机器人对话服务调用,20多家行业客户选择使用。中科汇联与清华大学语音语言中心已经合作三年,在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机器学习等领域,已经获得大量的专利技术、核心算法,成为产学研合作的典范。暖场的机器人“小薇”就是中科汇联的产品。游世学介绍,小薇机器人已累计作诗词100万首,已经成为PC网站、微信公众号上作诗词与社群活动交流的工具,被上百家媒体报道,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轶鹏在“借聚焦人工智能助力美好生活”的主题演讲中提到,伊利正在探索新零售业务,提供全新消费体验。联手电商平台,打造协同仓、区块链产品追溯及线下无人超市创新实践,实现传统企业与新零售的融合发展。他表示,伊利以创新为重要发展战略,始终站在行业发展的前沿,以对“智慧乳业”的探索引领中国乳业发展,也为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积累经验,为人们的美好生活助力。
探寻制造业
智能转型最佳路径
论坛的高峰对话环节分为两场。第一场由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世纪互联集团副总裁沈寓实主持。SAP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胡安德,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柴旭东,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崔斌,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庞观士和SEW-传动设备(天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卫华围绕实施智能制造转型过程中企业面对的战略机遇和挑战,如何顺势而为实现转型升级展开深入讨论。并结合各自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实践,分享感悟和经验,为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探寻最佳路径。
第二场高峰对话由深圳市拓野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凌琳主持。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曹宇、天津京东深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莉、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化、天津深之蓝海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CEO魏建仓和北京光年无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杨钊参与对话。对话嘉宾畅所欲言,解析智能机器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技术、应用和运营难题,试图为破冰前行指点迷津。
“中国制造2025”已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抓住智能制造这个核心,必将对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夯实实体经济根基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根本要求。面对历史机遇,我们必须顺势而为、前瞻部署,加强战略谋划和统筹协调,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先进制造业快速健康发展。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