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的侧影

  • 来源:新体育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6-01 09:49

平昌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分别在 2月 25 日 和 3 月 18 落 下 帷 幕,作为一个只有四万三千登记人口的深山小城,留给人们的印象和评说各不相同。巴赫主席代表国际奥委会在闭幕式上给出的评价是“这是奥林匹克运动新的地平线”。地平线代表远方和希望。然而,媒体和观众在平昌山城二十天多天的感受则是毁誉参半,褒贬各异。

平昌到底办出一届怎样的奥运会?平昌为什么要举办冬奥会?平昌举办冬奥会有何得失?平昌的得失对北京有何启发?人们常说,对一座城市和其中的人群,看见不等于看懂,看懂不等于看开。

作为北京冬奥组委实习团的成员,我在平昌冬奥会的旌善高山滑雪场带岗工作 102天,从看见平昌到看开平昌,这个过程犹如平昌的山路蜿蜒曲折,当地人的话叫“阿乌拉吉”。

看见平昌

看见平昌的第一眼,让我想起看见汉城的第一眼。

30 年前,第一次采访奥运会。那时候首尔还叫汉城,韩国还叫南朝鲜。从金浦机场下飞机到进汉城,一路张灯结彩,处处奥运气氛,《手拉手》会歌回荡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韩国宗教团体和社会团体多,万众一心,组织民众上街用抹布擦拭,整个城市纤尘不染。当地记者见到外国人,头几句话永远是“你对韩国印象如何?”“对我们国家的现代化程度印象如何?”“会再来韩国吗?”那时候的南朝鲜是亚洲经济四小龙之一,迅猛崛起,最有财力和能力举办奥运会,但是内心的自信并没有和国家的 GDP同步增长。那一届汉城奥运会,成为韩国步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转折点和里程碑,此后的韩国和此前的韩国成为两个时代。

2017 年 12 月 9 日,作为北京冬奥组委第二批实习团成员,我们再次来到韩国。仁川到平昌需要自西向东横穿半岛,行程 4 小时。仁川机场只有奥运会服务台,没有人迎送。此时离冬奥会开幕式还有两个月,机场和街道没有张灯结彩,没有冬奥气氛。预约的大巴车晚点 20 分钟到达,司机为了赶路,一路不停,五分之四的路程在山里。到了驻地,才知道平昌是郡名,这个地方叫平昌郡大关岭面横溪里村,常驻居民只有 3000 人。

驻地是当地唯一超过 4 层的塔楼,可以看到 300 米外的颁奖广场工地和 600 米外的开闭幕式场地工地。临建工程刚开始,能来得及吗?韩国同事告诉我们,为了省钱,所有的临建几乎都往后推迟了一个半月,省出设备租赁费用,整个奥运会场馆的临时设施加在一起,就是一大笔预算。

这个地方能不能办好冬奥会,此时此刻,里约奥运会赛前的工地景象和赛时的各种混乱不禁浮现在脑海中。

横溪里是一个旅游小镇,周边有好几个经营多年的滑雪场和旅游景点,山多地少,冬季漫长,滑雪产业在这里已经存在了 35年,很多大公司和政府都有投资。这里有普光凤凰滑雪场、阿尔卑西亚滑雪场、龙坪滑雪场、旌善 High 1 滑雪场。很多韩国电影也是在这里取景拍摄。这里是旌善阿里郎的发源地,类似中国牛郎织女的传说,还有和中国五台山一脉相传的韩国五台山。

但是,在韩国现代化从起步到完成的30 年中,平昌郡所在的江原道一直是 GDP最少的省份,是所谓韩国时尚鄙视链的最低端。在申办和筹办的初期,很多国际奥委会委员甚至分不清平昌和平壤,到平昌开会却买成去平壤的机票。为此,平昌在申办成功之后,毅然将自己的英文地名拼写由Pyeongchang 改成 PyeongChang ,以示与平壤有别。这样远山僻壤,为什么锲而不舍一而再地申办冬奥会,又是怎样自信能办好冬奥会?

在平昌申办时的愿景里,通过举办 2018年冬奥会,要实现 8 个方面的提升:为搞活经济做贡献、提高国家品牌价值、地区均衡发展、聚集国家发展能量、促进尖端产业的发展、起身发达国家行列的象征性契机、南北韩和解合作、亚洲的冬季体育运动中心。平昌的口号就是“新的地平线”。

巴赫在闭幕式上的评价充分肯定平昌冬奥会达成了自己的愿景,基本兑现了承诺。纵向比较,平昌的确不是一届完美的冬奥会,也不是一届宏大的体育盛会,但是此前从来没有任何一位国际奥委会主席用冬奥会的口号作为最终对其举办成果的评价。平昌冬奥会非常务实,参赛运动员和专业体育人士认为,平昌冬奥会是自从 2012 年以来 4 届奥运会中运行水平和竞赛场馆最好的一届。

不讲排场,也没有钱讲排场,但是把平昌地区多年积累的冬季运动产业资源推向世界,让世界知道平昌准确的地理位置,知道如今韩国最穷的省份也可以举办冬奥会,而一般人认为只在发达国家才能举办这样高难度的赛事──这才是平昌郡最根本的愿望。在筹办过程中,能用临建解决的绝不用永久建筑和混凝土。电视转播镜头之外的建筑得过且过,镜头之内不留瑕疵。高水平的竞赛和高水平的场馆可以掩盖交通、住宿和餐饮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奥运会毕竟是以运动员和竞赛为核心,是只有 16 天竞赛的临时活动。赛后,平昌迎来更多的是普通游客,而不是世界一流的运动员。投资 136 亿美元,包括改善酒店和旅游设施,开通期盼已久的高速铁路,打造更多滑雪场和举办世界顶级比赛的人才和设施。

看开平昌

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罗格曾说,奥运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加速器和催化剂,可以让东道主城市在 7 年的周期内,实现平时 30 年甚至 50 年才能完成的发展目标。平昌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已经为此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与我们看到的各种舆论对韩国短道速滑种种不公平和加拿大队员擦看台的经典画风不同,冬奥会期间,运动员对平昌体育设施非常认可,认为江陵速滑馆是世界上最快最好的速滑场地之一, 3 项世界纪录在这里诞生。花费两亿美元新建的旌善高山滑雪中心也是临时场地,计划赛后拆除,恢复植被。国际雪联和各国运动员联名上书,请求江原道政府将其保留下来,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条男女共用滑降赛道、难度合理、布局完美的高山滑雪场。精于计算是韩国体育的传统。韩国队提前 3 个月就在新建的阿尔卑西亚滑行中心反复训练,当时赛道的外围工程还没有完工。韩国队充分利用东道主优势,取得了雪车雪橇项目上的突破。

韩国体育协会和平昌组委会是两回事儿。尽管媒体对韩国体育诟病颇多,但是平昌组委会对全世界运动员和媒体以及游客始终彬彬有礼,就是面临挑战和困难,组委会内部也罕见其他组委会常有的吵架和发火。一些志愿者和员工的住宿、交通条件极其简陋,他们心平气和,明白条件有限,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有非常好的条件和设施。有所为有所不为,从 30 年前关心自己的形象到如今更关心举办地的发展,这些变化说明韩国从新兴工业化国家到发达国家的转型已经完成。当地山区居民每家的住房都是现代化建材和专业公司建造,没有自己盖的简易住房,每家一般都有两辆 SUV 汽车,有自己的柴油发电机,自备自来水系统。山区有各种小型超市和加油站,生活保障没有问题。这是韩国坚持 30 多年新农村运动的成果。

平昌冬奥会是北京冬奥会的活教材。我们看到平昌的不足,也看到平昌的优势,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都在眼里。看对方的不足和缺点,可能提升我们的自信甚至是盲目乐观,只有真正看到别人的优点,才能提高自己的实力和能力,无论从筹办的角度还是备战的角度看,都应该如此。比如裁判事件,本届冬奥会短道速滑韩国被罚的选手比中国还多,做出处罚的并不是韩国人,而是冬奥会短道速滑竞赛主办方世界滑冰联合会。

看见,看懂,看开,才能充分享受冬奥会带来的机遇和快乐。 1988 年,韩国第一次举办夏奥会的时候, GDP 排在全世界第 21 位。赛后,韩国的 GDP 很快进入 12 强。江原道知事崔文洵说,平昌冬奥会的确超出了预算,但是未来带给江原道的机会可能会比 136 亿美元大得多。这个崔文洵原来是韩国的文化官员,他最早看中了中国的市场,向中国推出了韩国电视连续剧《大长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